蔡志潔
摘要:作為生產制造大國,對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需求量很大,職業院校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技術型人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能夠為企業輸出更多合格的員工,企業若能招收直接上崗的學生,將會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縮減用人成本。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種能夠實現“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的合作,在很多發達國家也被推崇。
關鍵詞:校企合作;就業導向;人才培養;職業院校
引言
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實操訓練力度不夠,為讓學生在走出校門時就能夠與企業實際崗位相銜接,需要學校和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通過企業崗位實習學習實操技能,共同培養符合企業崗位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校企合作是實現職業院校發展的強勁動力
目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期,國家層面對職業院校教育進行了大力的支持,政策傾斜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職業院校要把握時機,結合經濟發展的趨勢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目標明確地開展職業人才的培養。一般學校對學生以理論知識的培訓為主,學生缺少實際操作訓練。條件好一些的學校,會配備一些教學實驗性質的的實踐設備供學生操作,和企業中真正崗位上的操作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就可以通過正規的實操訓練,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崗位操作,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崗位的實際操作有效銜接起來。
(二)校企合作是學生更好融入未來工作崗位的最佳途徑
職業院校學生經過三年或者五年的專業技術培訓,一般會直接走向一線的工作崗位。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無法很順利地勝任企業工作崗位。有的學生對教材上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進入工作崗位后方知工作崗位操作和教材相差非常大,無論是工作條件、工作環境,還是實際工作的過程,有的學生會因此而產生心理落差,適應不了企業的工作環境而頻繁跳槽。
(三)校企合作是企業滿足自身人才供給的內在需求
企業做大做強,主要依靠的是一線技術工人。學校在畢業生就業方向的指導上,會優先滿足有合作關系的企業用工需求。而企業有培訓需求,要提升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學校就可以提供培訓機會,為企業專門開展此類課程培訓。
(四)校企合作是學校開展就業導向的重要途徑
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好不好就業,能不能順利就業,就業的方向在哪里,或者就業后的未來發展如何,這都是學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學校要做出長遠的規劃。要真正解決好上述問題,就要了解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熟知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有針對性開展招生、教學。在清楚了企業用人所需要的技術、能力等綜合需求后,教學中做到目標明確,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二、創新應用方法
(一)學校要在教學方向上不斷創新,在教學理念上不斷完善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用工的需求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人才數量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對人才職業綜合素質的需求。職業院校在學生的培養上,不僅是專業技術的培養,更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重視行業發展的方向和對市場用工方面的需求。在教學目標上,也要兼顧學生的綜合性培養,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創新等方面要與時俱進,培養“既能就業又會創業”的綜合型技能人才。
(二)學校在教師的配備上要“專”,更要“全”
職業院校教師除了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任教能力,還需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學校要不斷增強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比如汽修專業,教師在這方面的理論知識非常扎實,課堂上的講解清晰透徹,學生理論測試成績也很好,但在實際操作上對汽車常見問題的實際處理上經驗不足或知識匱乏。一方面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種獎勵激勵舉措,鼓勵專業教師走進企業、走上生產一線,參與到企業的實踐生產中去,有效提高自身的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為教師提供可實踐的崗位和機會,增強教師實踐能力方面的培訓。同時學校也可以邀請有生產經驗豐富的優秀技術人員到學校,有針對性為學生開授專業課。
(三)校企加強信息溝通,實現共同發展
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雙方溝通交流。比如一家綜合性企業的一個分支工廠主要工作是售后服務,需要的是維修技能較強的人才,同時還要具備基本的服務意識,學校就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在學制最后一學期側重培養學生在技術維修上的技能,增強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的服務意識。不能是企業需要A類型的人才,學校提供B類型的生源,這完全違背了雙方合作共贏的原則。企業要及時、主動與學校溝通,學校會遵循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有針對性地強化對學生技術培訓以及創新意識。
(四)校企共同打造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在校即可“工作”的機會
在學校地理位置合理、面積允許的情況下,有實力的企業可以與學校合力打造校內實訓基地,由企業提供資金和設備,學校提供專業的師資力量。這樣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所學的理論知識在第一時間得到實踐操作檢驗,實訓基地不僅是供學生體驗,還按照企業正規生產的需求去設計,從企業中調用技術經驗強的技術人員做技術監督和指導,學生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生產的隊伍中去,開展正規的生產流水線,通過實習的學生畢業后直接走向企業,對于不合格的學生可有選擇性地進行再培養,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校企開啟合作就業之路,優化學生就業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合作經驗,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雙方可以繼續加強探索,創新學生的就業之路。一是開展訂單式合作模式:即學校和企業以合約的形式,以企業的需求為目標,學校定向培養,畢業后直接輸送到該企業相對應的崗位中,學生在入校之初就已明確了未來的就業之路。二是開展頂崗合作模式:這種模式是學生在畢業前的實習期內,到有需求的企業去實習,與實習生不同的是直接代替生產線上的員工,以真正工人的身份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始工作。這種合作模式的優點是頂崗到期后,學生和企業可以進行雙向選擇。三是開展推薦就業合作模式:即學校向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企業有選擇性地優先接收。
結束語
校企合作是促進職業院校發展的有效動力,將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進行高度融合,將學習的空間從學校延伸到企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也大大提升了學生主動去適應未來就業競爭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周一君.中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51):220-221.
[2]李念軍.現代學徒制下中職電子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J].科技風,2021,(3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