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賞花燈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元宵節這天,逛花燈、賞花燈等一系列節目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自唐代盛興元宵張燈以來,直到21世紀的今天,對于花燈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一代代中國人共同的堅守。寧河區花燈發展起步較早,但是基于商業建設與群眾安全考慮,至今該文化活動被擱置。沒有濃厚的文化氛圍渲染,沒有一年又一年的持續發展,導致寧河區花燈文化無法在中國的文化長河中脫穎而出。本文就寧河區花燈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出自己的幾個觀點。
關鍵詞:花燈文化;文化傳承;民俗活動
一.寧河區花燈文化由來及發展
1.歷史優秀、底蘊豐厚
舊時民間有歌謠“正月十五是新春,家家門前掛紅燈”寧河花燈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清代《寧河縣志·歲時》記載,早在明朝時期,寧河的花燈就就已經盛行,花燈節活動就十分興盛。“入夜各庭堂掛燈,室隅燃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其街市則張燈結彩,無燈不備,如火龍、竹馬、麒麟、獅子之屬,燃燈于腹,借人力跳舞如生。”足見當時元宵燈節景況之盛[2]。
2.基礎夯實、群眾支持
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1990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全縣各鄉鎮、企事業單位結合各自特點,集中群眾智慧開展制燈活動。一時間,數百盞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各類花燈匯聚首屆“良宵美景花燈展賽”,當時,蘆臺鎮萬人空巷,舉家觀燈,并吸引了方圓百里的群眾扶老攜幼前來觀賞,為節日中的寧河大地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3.技藝精湛、民間瑰寶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寧河的花燈制造技術已漸趨成熟,光導纖維、異型熒光、紫外線光、光控、聲控、電控等技術廣泛運用于花燈制作之中。隨著創作隊伍的不斷壯大和制作水平的空前提高,涌現出了一批獨具匠心、制作精巧的花燈作品,其中,東棘坨鎮躲軍淀村農民創作的“麥秸稈宮燈”被天津市民俗博物館作為民間藝術精品收藏。
二.寧河區花燈文化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1.基于安全考慮,文化活動停辦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灘發生嚴重公眾聚集性踩踏事件。在上海黃浦區外灘陳毅廣場人行通道階梯發生的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自事件發生后,國務院下達通知,要求各地區政府一定要深刻吸取事件教訓、強調重視公共安全事件。天津市政府商議決定,凡元旦、新年、元宵等重大節日舉行慶典集會活動都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辦法》和《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3]。寧河區舉辦元宵佳節花燈展的商業道,在面積、消防、游客承載力方面都未達到國務院及天津市政府出臺的相關要求,故此寧河花燈展暫停至今。
老百姓迫切地想要恢復寧河花燈展,這是對于下一代人文化的傳遞也是鼓勵年青一代人傳承文化的好途徑。由此,群眾對于寧河區的花燈展無比期盼。
2.基于大環境影響,文化特色不夠突出
縱觀全國各地區舉辦的花燈展,多以濃厚的商業氣息吸引群眾的眼球,沒有突出當地文化特色內容。寧河區處于多民族融合的區域大環境中,區域內聚集了15個民族,花燈應該重點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突出當地民俗文化特色。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獨樹一幟的花燈文化。一味地模仿其他地區的花燈文化無疑就是停滯不前。放慢商業腳步,先穩定鼓勵發展當地特色,在當地特色文化得到肯定的前提下,再利用花燈文化帶動寧河區商業,打造寧河自己的花燈品牌。
三.寧河區花燈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1.利用經濟發展文化特色,充實地方文化
天津市是直轄市,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距北京120千米,是拱衛京畿的要地和門戶[4]。經濟發展在全國排名前列。寧河區的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為主,輔以加工制造業。商業也是寧河區的主要產業之一。商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產業做支撐,經濟的發展不是指單方面的依托商業,還要文化產業來豐富內涵,用文化產業作為支撐來加快經濟結構的轉型,用文化促進商業的可持續發展。寧河區需要加大特色旅游發展,將特色旅游與自然景觀旅游相結合,行程互補的勢態。在文化旅游產業的大力發展下,將寧河特色農業產業與之相結合,形成產業鏈,做出連鎖商業模式,來推動整個寧河區的經濟發展。在發展的花燈文化,打造花燈品牌的過程中,培育和扶持具有民族意識形態的企業,鼓勵民間企業與文化產業相融合,文化做企業的后盾,企業成為文化的補充條件。如此,經濟市場才能完全被激活。
2.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文化,重視地方文化
寧河區花燈現在的知名度還不夠高,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知道寧河花燈。我們正處在信息技術空前發達的國家,自媒體已經遍地開花,可以利用網絡的力量來宣傳寧河花燈。政府牽頭創新一些文化活動,緊跟時代步伐,又依托文化底蘊,意義深遠。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共同推出寧河花燈的獨特魅力。其次,鼓勵青年一代投入到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活動中來,學校可以引進花燈文化作為學生興趣社團,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寧河花燈,以及學會制作寧河花燈。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傳播了傳統文化,也提高了寧荷花燈在青年學子中的影響力。再次,由于受到電子產品的影響,廣大群眾的娛樂項目越來越豐富,傳統文化娛樂活動已經開始淡出人們的實現。所以我們更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鼓勵青年一代多多地了解傳統文化,了解寧河花燈,多做活動宣傳,鼓勵青年游客參與了解、制作花燈,感受寧河花燈的文化韻味和文化體驗,讓傳統文化活動也能重立潮頭。
四.結語
傳統民俗文化想要受到保護,要發展,要出圈,就離不開強大的“自我”,寧河花燈一定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民族魅力,才能抓住時代的機遇。在大力發展民俗文化,鼓勵文化自信的今天,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基于,發展寧河花文化,在地區經濟實力支持、民眾擁護、政府扶持、人才引進等一系列動作下,寧河的花燈文化一定能走得更遠,更加出彩。
【參考文獻】
[1].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元宵節的文化意義.光明網
[2].百度貼吧.寧河區花燈
[3].楊晨.重慶秀山花燈文化節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3.16-17.
作者簡介:
姓名: 張鑫 ? ?1981 年 11 ?月生 ? ? ? ?籍貫:天津 ? 性別 : ?男 ? 最高學歷:大學本科 ? ? 職稱:經濟師 ? 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 ?古代遺跡遺址研究 ?社會研究 ?郵編:301500 ? ?單位:天津市寧河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