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李瑛
摘要: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對語言問題進行了系統地闡述,其語言哲學思想為現代語言哲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對洛克著作中的語詞意義理論、交流觀和句子的統一性等語言問題進行探討,闡釋和分析洛克的語言哲學思想, 以期對洛克的語言觀有整體的認識。
關鍵詞:洛克;觀念;語詞;意義;交流
1. 引言
洛克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教育思想家以及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在《人類理解論》第三卷中,洛克以觀念論為基礎對語言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本文試圖對洛克的語詞意義理論、交流觀以及句子的統一性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以期系統地理解洛克的語言哲學思想。
2. 意義理論
語言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對語言意義的探討,洛克的意義理論涉及三個元素:語詞、觀念和事物。這三個元素有著雙重符號標記,其中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標記,觀念內存于心靈中,而語詞是觀念的符號,觀念因語詞而外在化。
2.1 語詞直接標示觀念
在洛克對語詞和觀念的關系的論述中,強調以下兩點:(1)語詞只能標示說話人心中的觀念。語詞標記符號有兩個作用,“一面為的是要把自己底思想記錄下來,以便幫助自己底記憶,一面為的是把自己底觀念表示出來,呈現于他人之前”(洛克,1983: 386)。(2)語詞與觀念之間沒有自然的聯絡。洛克認為語詞與觀念之間的關系是人們隨意賦予的。語詞是一種工具,說話者為了將心中的觀念傳遞給他人,隨意使用某些音節分明的聲音來表示自己的觀念,以此使語詞獲得意義。
2.2 語詞間接標示事物
觀念作為事物存在的標記,人們運用觀念這一中介來認識和記錄外界的存在。“無論觀念或語言,兩者在人類知識的構建中都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活動具體運作的中介”(劉兆林,2009:5)。洛克在對實體的名稱進行論述時,提到:“實體底名稱,并不只表示我們底觀念,它們終究要表示實在的事物,因此,它們底意義不但要同人底觀念相合,而且要同實在的事物相契”(洛克,1983: 510)。例如,“蘋果”這一語詞,它的直接意義是人們對該蘋果實物的觀念,而這一語詞又間接地標示了客觀存在的蘋果這一實體,并且“它的真實性依賴于所“指稱”事物的真實性,對語言真實性的檢驗只有細心地觀察,看它是不是觀察對象的精確記錄”(陳義平,1993:106)。
3. 交流觀
洛克曾提到語言是人們制造出來的一種工具,正如其他的人造工具一樣,每個工具都有其生產的目的,而語言的功用就是用來交流思想,然而語詞本身的性質似乎否定了交流思想的功能。洛克意識到了這一困難,但他認為雖然語詞的意義具有內在性,任何人也不能強迫別人語詞所標示的觀念同自己的觀念是同一的,但是在社會生活中,語詞的使用會受到一些公共規則的限制。在我們想要表達某個觀念時,我們會選擇使用某些聲音而不使用其他聲音,因為這些聲音更適合表示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更符合該語詞的公共用法。正是因為有這種語詞公共用法的約束,人們就得以理解對方使用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以此實現正常交流。
洛克的秘密參照理論也解釋了交流的可能性。洛克認為人們在使用語詞時,會在心中秘密地參照兩種東西。其一是“參照于別人心中的觀念”(洛克,1983: 387)。使用同一門語言的人們在與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其語詞的意義是彼此所共享的基本意義,這一意義受到社會的約束。交談雙方在交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詞參照該語詞的日常用法,雙方對該語詞有大致相同的理解,保證了交流意義的可傳達性。其二是“參照于事物底實相”(洛克,1983: 388)。洛克認為人們假設在交談時所運用的語詞的意義都是參照現實中的事物實相而產生的。雖然語詞直接的意義是說話人心中的觀念,但觀念的產生參照了客觀事物的實相,聽話者對語詞的理解也有了事物實在的參考,這也就解釋了交流的可能性。
4. 語詞與句子
句子中的各個語詞對應著人們心中的各種觀念,各個觀念各自獨立地存在于人們的心中,彼此之間沒有連接。洛克使用了連詞的概念來解釋句子的統一性。洛克認為“人心在向他人表示自己底思想時,不但需要各種標記來表示它所有的觀念,而且還需要別的文字來表示它自己在那時對那些觀念所起的動作。這種表示方法亦有許多,類如“是”和“不是”就是表示人心肯定或否定的普通標記”(洛克,1983: 387)。例如:“蘋果是甜的。”在這個句子中,有三個語詞:“蘋果”、“是”和“甜的”。這三個語詞中,語詞“蘋果”和“甜的”標示著人們心中對蘋果的觀念,而語詞“是”則是心靈對于“蘋果”和“甜的”之間的關系所做的判斷的行為,“是”表示心靈肯定兩者之間的關系,即肯定蘋果是甜的。正因為有連詞的標記,兩個觀念不再獨立存在,它們通過“是”語詞標記的作用得以連接與組合,以此構成句子。洛克還對“但是”這一連詞的使用進行了說明。他列舉了五個包含連詞“但是”的語句,對該連詞的意義進行了逐一說明,他認為“但是”可以表示“人心在各種命題間或其各部分間所發現的許多關系”(洛克,1983: 458),人心可對語句中的觀念做出限制、區分、聯系等行為。
5. 結語
在經驗主義認識體系下,洛克對語詞意義、交流觀和句子的統一性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洛克認為(1)語詞直接標示說話人心中的觀念,并且間接標示事物;(2)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常常參照別人心中的觀念與事物底實相;(3)各觀念之間通過心靈行為而聯結在一起。
參考文獻
[1] 陳義平. 洛克的語言哲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J]. 安徽大學學報, 1993(02): 104-109.
[2] 劉兆林. 洛克的語言觀及其影響[J]. 外語學刊, 2009(01): 5-8.
[3] 洛克. 人類理解論[M]. 關文運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3.
作者簡介
李楠,女,漢族,研究生在讀,西華大學,認知語言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