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小銜接一直以來是社會、教師與家長關注的重要問題,但是不少教師和家長對此認知不當,認為在小學階段再銜接也不晚,導致無法做好相應的準備,對后續的學習與發展帶來不少的困難。針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重視探析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通過探析幼兒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認識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原則,進而構建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策略。教師可以進行個體引導、開展語言訓練、鼓勵幼兒行動、組織多種活動,以此培養幼兒心理適應、語言溝通、學習品質、數學基礎等方面的能力。不同地區的教師根據軟硬件條件,科學合理進行落實,更好達到培養目標。
關鍵詞:幼小銜接;幼兒綜合素質;心理適應;語言溝通;學習品質
學前教育階段是個人身心發展與認知世界的關鍵階段,在幼兒教育中,通過運用科學的方式指導幼兒感受周圍的事物、認知世界,能夠幫助幼兒初步建立世界觀,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小銜接是指從幼兒園邁入小學的階段,由于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在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很多幼兒剛邁入小學時感到不適應。比如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無法適應小學環境、身體適應存在困難等。基于這些問題,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重點問題進行教育與指導,以此輔助幼兒更好打好相關基礎。
一、幼兒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
所謂綜合素質,是指輔助自身成長與終身發展的關鍵品格與必備能力。關于幼兒綜合素質,主要包括這些方面:一是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下睡覺、飲食、學習與活動等;二是良好的個性,包括控制自身行為與情緒,積極與人溝通、交流與互動等;三是正確的學習習慣,做到能預習、認真聽講、及時復習等;四是正確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比如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不亂扔垃圾等;五是良好的道德情感、社會情感、審美傾向。這些方面的表現,又可以總結為身心健康、社會性、探索創新、審美發展等素質。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綜合素質可以結合這些方面落實。
二、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原則
一是全面發展的原則。教師應當轉變單純發展智力的傳統教育觀念,樹立崔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在幼小銜接階段既要做好智育教育,也要開展道德品格、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科學勞動等方面的教育[1]。
二是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教師要明確新時期的教育理論,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構建系統性的教學方案,根據身心發展要求、學習適應性、社會適應性等,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促進幼兒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等。
三、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策略
(一)進行個體引導,培養幼兒心理適應能力
在幼小銜接階段,更好培養幼兒綜合素質,首先是在心理教育方面落實。教師要根據當前幼兒的心理健康需要、社會情感、規則適應能力等,進行個體輔導,以此讓幼兒更加自信地交流與交往,培養幼兒心理適應能力,在未來的小學生活中更加輕松學習與生活,提升相應的能力,促進更好成長與全面發展。
例如,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的內容,教師要結合社會適應方面的內容,通過組織多元活動,指導幼兒適應集體生活,遵守基本行為規范,形成集體歸屬感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多與同伴一起游戲,與其他班級共同活動,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解小學中的趣味活動,喚起幼兒的好奇心,指導遵守活動規則,從而做好入學的心理準備。
(二)開展語言訓練,培養幼兒語言溝通能力
語言是社會交往的必備工具與重要方式,語言溝通能力對于個人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當特別重視培養幼兒的語言溝通能力,借助豐富的繪本和音頻等資源,開展多彩活動,從基礎的語調、語速、語音開始,逐步過渡到詞匯、語句、身體語言、語言情感、日常交流等,開展語言訓練活動[2]。
例如,教師要先準備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狀況的圖畫書,一般是富有童趣的兒童繪本,創設良好的閱讀興趣,通過帶領幼兒閱讀,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聽故事、講故事等,指導幼兒討論故事內容、參與辯論活動,根據文本分角色朗讀與角色扮演。通過做好以上相關方面,可以有效訓練幼兒的語言傾聽與表達能力,指導學生根據所思所想掌握好語調和語速,把控不同的情感。
(三)鼓勵幼兒行動,培養幼兒學習品質能力
學習品質是指通過學習逐步建立良好品質的相關能力。在幼兒教育中,教師經常組織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幼兒參與行動,可以有效地培養幼兒學習品質能力。教師可以根據科學等相關的教育項目,借助簡單的資源與道具,組織學生參與小組合作,通過認真觀察、動手操作、共同討論等完成任務,形成學習品質能力。
例如,結合科學主題教育活動,教師組織“觀察豆芽的生長”的活動,規定好活動的主要任務與活動時間,讓幼兒分組參與,培養幼兒觀察力、合作精神。在這項活動中,各小組要準備塑料瓶、水、厚布等,將綠豆泡在不多不少的水中,付出耐心每天觀察,遇到問題還要共同討論解決,最后才能讓綠豆發芽長大。通過開展這項科學活動,可以有效達成教育目標,培養幼兒學習品質能力。
(四)組織多種活動,培養幼兒數學準備能力
小學階段要逐步學習各類數學知識,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為讓幼兒更好適應學習,教師要通過組織多種活動,培養幼兒數學準備能力。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幼兒從數具體物體開始,逐漸理解抽象數字。
例如,在數數的活動中,教師要準備豐富的真實物體,包括文具、玩具等,還可以借助電子資源,在大屏幕和平板電腦上展現,運用軟件開展這項活動。教師先讓幼兒數具體的物體,從10以內的數開始,逐步過渡到數小木棒、數數字、數10以上的數等。通過類似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熟悉基礎數學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教師應當明確幼兒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認識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原則,以此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活動,循序漸進達成培養目標,輔助幼兒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教師應當逐步優化和調整教育策略,使得各項活動更好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春芳. 幼小銜接:提升大班幼兒的整理能力[J]. 兒童與健康, 2017, 000(005):39-40.
[2]曲朝華.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提高幼兒綜合素養[J]. 亞太教育, 2019(03):51.
作者簡介:高嘉萱(1994.08-) ,女,漢族,黑龍江省佳木斯人,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