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道女作家三毛開始,心中便對她充滿了敬意,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文字。說實話,三毛的作品我看的不多,但仍然感動著的是她的游記和她充滿傳奇色彩的游歷,那神秘非洲那遼闊的撒哈拉大沙漠然后才是她真摯真誠的絮絮叨叨······隨著三毛的逝世到我的長大,好多東西于我來說越來越遠了。然而參加了于秋月老師的“走入非洲”分享非洲人文自然心靈之旅之后,我驚覺原來在我身邊就有著詩和遠方!這一感知讓人唏噓不已。
熱愛生活、尊重生命,并因此去發現去探索去思考,是作家們流露在作品中對人性探索的永恒主題,也是作品能經久不衰的一個主要原因。從馬賽馬拉開始,夜晚住宿在露天的公園里,感覺動物們就像是在自己身邊一樣,完全可以感知他們呼吸的韻律。早上起來,推開門看見的是瞪眼直勾勾看著你的猴子們,于是趕緊關上門,不然這些不怕人的小機靈鬼就會進入房間毫無顧忌地翻找食物。秋月老師在講述時是微笑著的,我注意到她的目光中有著慈愛,仿佛在說自己的小孫子,對于原始部落的馬賽人也是如此。原始的村落、那么黑暗且不講衛生的屋子、還有各種陋習,在秋月老師的語言中竟然有著一種說不出的美。幾年前買的披肩與部落美女們的配飾不謀而合,仿佛一切都是冥冥中的注定。那里有著大師們都要去尋找靈感的元素!一種發自內心的敬重盡顯無疑。
是的,當我們疲憊了都市的快節奏生活時,何嘗不渴望有著這樣一種能釋放自己放飛心靈之旅呢?《孤獨了我們就去非洲》是秋月老師之后寫的一篇散文,我雖沒看過但我完全能夠領會那是一篇怎樣的文章了!我想人的孤獨是分很多種的,前行的路上可能沒有伙伴,那就去非洲吧,置身于遼闊的草原,身邊各種動物環繞,那時候感覺人在一點一點的縮小,小到塵埃,人的概念也在一點點的淡泊,感覺自己僅僅是作為一個物種而存在!多么不同的感覺呀!我的眼神緊跟著秋月老師,很怕錯過哪個精彩的瞬間。此刻,她已經代替了三毛在我心中的位置,讓我崇拜起來。
《赴一場萬年的約會》讓人心動不已。最吸引我的還是凱倫故居那一部分,秋月老師給的標題是永失我愛,這個就很有深意。以前我只知道凱倫是一個作家是一位很有名氣并得過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未料到的是,她在即將離開非洲時為非洲人民做出了那么多奔走努力。作為白種人作為海明威的朋友她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然而她勇敢地站出來了,對殖民者說不,講道理,為非洲土著人爭取一些權益。在她離開時兩萬多非洲人為她送行。想想都覺得倍受感動!秋月老師流連于非洲人自愿捐出的凱倫使用過的物品以及她駕駛過的已有百年之久的拖拉機之中。平淡無奇的老物件寄托著一位作家的文學情思。感受凱倫就像在跟雖未謀面卻相知已久的老朋友敘舊。這使我想起《走出非洲》這部以凱倫為原型拍攝的電影中的一句臺詞:我們只是過客,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這應該是整部片子畫龍點睛的一筆,由此完成了整部片子最后的升華。
是的,對于世界來說我們都是過客,但走過了就要留下痕跡,這是我的想法。我沒問過秋月老師是否贊同,但在分享之前,秋月老師有一段話我認為很有意義,也足已表明秋月老師的態度。“很欣慰今天來了好多年青朋友,希望我的非洲之旅能給大家特別是年輕人以啟迪,大家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次非洲的見聞之旅。”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其中深意值得品味。
帶著本來已經很激動的心,以為要結束非洲之旅,幸運的是居然趕上了被秋月老師稱為《天國之渡》的動物大遷徙。塵土飛揚不是沙塵暴來襲,鏡頭下面是數萬頭大型動物在奔跑,場面十分壯觀。《天國之渡》這一篇文章獲得了2018年全國散文二等獎。動物遷徙的背面是一場面臨生死的考驗,每年都會有二十多萬動物死于遷徙途中,讓人震撼而又感動。一只角馬站在那里,默默地看著不遠處自己的同伴被鱷魚襲擊,被拖進水里,掙扎著,河水漸漸的變成了紅色,由掙扎激起的浪花一點點小了,最后回歸平靜。我看不到角馬眼睛流露出的神情,但我同樣感受到了無助中的悲痛和不忍離去的深情。大自然的優勝劣汰自有它的規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動物們所表現出來的超出人們認知的智慧以及大愛,讓人感動不已。
最后的分享中,阿成老師親臨現場并贈送了親筆簽名著作。這是我渴望已久的,雖然最后讓給了別人有點遺憾,那是我在心里想:只要看住巴洛克畫廊咖啡文化沙龍活動以后還會有機會!阿成老師的微笑是那么可愛真誠,真實得仿佛鄰家的大哥哥,這一層認識讓我與第一次見面的魯迅文學獎的獲得者在心靈上更近了一步。
非洲之旅于秋月老師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然而今天分享出來仍然讓人感覺仿佛昨天才發生一樣。安于現狀的我們是否應該對自己苛求一些,促進自己更努力一些呢?我再一次意識到了自己的淺薄,人生的蒼白不在于自己經歷的太少,而在于不自知。
秋月老師的講述雖說大致停留在視覺層面,但由此延伸開釋了我對非州地域文化陌生的理解,我覺得每一位旅行者,不唯秋月老師,在她把故事分享給大家的時候,都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審美流量,我習慣上叫它精神援助。
正如秋天的月色一涼如水,天上有多少顆星,地上便有多少條路。非州已經成為我圓夢的預期,在我心里我早已把它看作蝴蝶,它不飛,我就不走。
2021年5月29日晚
馬麗紅于哈爾濱家中
作者簡介:
原名馬麗紅,筆名秋水,女,漢族,70后,哈爾濱人。中共黨員,中國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詩詞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楹聯家協會會員,齊齊哈爾市作家協會會員。
1995年參加大學生紀念九一八詩歌大賽獲三等獎。之后一直從事詩歌寫作。2004年開始寫小說, 2016年之后開始短篇和中篇小說的寫作,中篇小說《沼澤上也長莊稼》2020年獲黑龍江省省作協大賽一等獎。中篇小說《黑指甲》在2020年獲首屆青年文學家大賽特等獎,中篇小說《向有夢的坐標集結》2021年獲黑龍江省建黨一百周年文學大賽二等獎。
有散文詩歌短小說發表在《江河文學》《精短小說》《詩刊》《中國詩》《今古傳奇》《青年文學家》等刊物。散文《一條河流的最美記憶》獲黑龍江省散文大賽二等獎,散文《站崗》獲大家文學獎二等獎,散文《在朋友圈開超市》獲中國散文網散文大賽金獎。現代詩《好想》獲全國愛情詩大賽勿忘我獎(青年文學家雜志社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