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要】統編教材在每個園地中都安排了“詞句段運用”這一版塊,意在引導教師重視詞句段的教學,運用有效方法,使學生能夠積累更廣博的詞匯,在詞義辨析中正確用詞,在說話與小練筆中提升表達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本文從課始:找興趣點引出“運用”,課中:巧搭支架助“運用”,課后:多彩活動廣“積累”,促“運用”這三個方面來探究“詞句段運用”版塊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興趣點激趣;巧搭支架;積累運用
統編教材中年級語文園地中“詞句段運用”版塊在延續低年級“字詞句運用”設計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中年級學生的實際,凸顯課標中“運用”的理念,安排了一系列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言文字,提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可是在實際教學中,一線的很多教師卻沒能充分發現和挖掘這個版塊的教學價值,教得過淺或過于隨意,沒有單元意識和統整思想,不能建立前后聯系,教學時間不充分,導致教學的狀況不容樂觀。為此,筆者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依托中段的教材,從課前、課中、課后的課堂實踐中談一談自己的思考與收獲。
一、課始:找興趣點引出“運用”
趣是思之始,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思維才能得到發展。教學的開始,教師需要多花一些心思找一找本次訓練的興趣點,找準興趣點可以更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越濃,動力越足,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
1.動畫人物猜猜猜
動畫是孩子的最愛,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詞句段運用第一題,要求學生說說這些四字詞讓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筆者先出示動畫片《西游記》中豬八戒、沙和尚、唐僧、白骨精等圖片,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些人物,你腦海中蹦出哪些詞,問題一拋出,孩子們的思維如脫韁的野馬,四字詞語頻出,如:好吃懶做、肥頭大耳、大腹便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忠心耿耿、言聽計從的沙和尚;心慈面善、優柔寡斷、堅持不懈的唐僧;心狠手辣、蛇蝎心腸、作惡多端的白骨精。接著引入本課的由詞猜人物或故事,學生學起來容易多了。
2.我有困難你來幫
示弱是一種策略。通過這種方式,促成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在思考解決問題中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在與學生形成交流的雙向回路中變得更陽光自信。
三上語文園地八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要求幫媽媽寫一份購物清單。教師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最近老師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好幾次去超市購物,回家經常發現不是忘記買這,就是忘記買那,總會出現買不齊全的現象,你能想個辦法幫老師解決這個難題嗎?學生聽說老師遇到困難都想幫老師出謀劃策,我讓學生思考后交流,匯報誰的方法最好用,很自然引出本課教學內容“學寫購物清單”。
二、課中:巧搭支架助“運用”
學習支架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達成教學目標而搭建的腳手架。它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能使學生由現有水平向更高水平躍進,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巧搭支架,助力詞句段運用。
1.演一演中促理解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中表示動作行為的ABB形式的詞可以讓學生演一演中促理解,在理解中促運用。先讓學生組內互相演一演,再推選優秀代表上前面進行“你演我猜”的游戲。演完猜完后讓表演的學生說一說這個詞,讓你想到了誰?他在干什么?通過表演使學生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具象化,通過練說促進學生對詞語的進一步理解與運用,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2.觀影像中促運用
中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但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教學中根據內容運用圖片、視頻等影像資料可以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為言語實踐做準備。比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詞句段運用中要求以“車站的人可真多”為開頭試著說一段話。教學中筆者播放了春運期間車站人山人海的視頻,并截圖不同人表現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剛學過的描寫環境的詞把自己在車站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這個支架的搭建使學生說起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句式訓練:變“模糊”為“清晰”
運用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更有效,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字詞的意思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于這類詞語應該怎么辦呢?筆者認為可以安排句式的練習,讓學生在運用中把難理解或懵懵懂懂的詞弄清楚,弄明白。變“模糊”為“清晰”。
比如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語文園地的三字慣用語中的“開綠燈”:字典中的解釋是指交通路口打開準許行人車輛通過的信號后,多用于比喻準許做某事或為某事提供方便;敲邊鼓:比喻的是從旁幫腔,從旁助勢。學生本來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就有些不理解,查了字典以后,學生理解起來更模糊了,這就需要教師搭建一個句式訓練的支架,讓學生在運用中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學時,筆者安排了句式填空的練習:
(1)今天本來應該交語文作業的,可小明昨天生病了沒能及時的完成,于是老師給他( ? ? ? ? ? ?),讓他明天一定上交。
(2)我想要爸爸給我買雙鞋,媽媽也在旁邊( ? ? ? ? ?)說:“她那雙鞋已經很舊了,就給她買一雙吧!”
這兩個句式的填空和學生的生活聯系很緊密,學生填寫正確率很高,接著讓學生運用這兩個慣用語說一句話,學生就感覺不難了,而學生在說話的訓練中,又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越來越清晰。
4.借助詞串,化難為易
詞串以其生動可感的意境、押韻合轍、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的詞句段運用中要求以“我喜歡夏天的夜晚”為開頭試著說一段話。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化難為易,筆者精心設計了與夏夜有關的詞串:
筆者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比如指名讀、展示讀、拍手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接著讓學生圍繞這個中心句說說腦海中的夏夜畫面,學生依托搭建的這個支架,說起來就容易多了。
5.用例文學方法,學以致用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中年級的詞句段運用板塊安排了許多仿寫小練筆,意在讓學生讀例子、悟密碼、由仿到創學寫作,進而學會表達。比如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要求學生選一個表示心情的詞語,仿照例子用動作描寫來表現。例文給了兩段寫害怕的句段,教學時讓學生認真讀例子,發現例子是圍繞一種心情,抓住典型事例,運用連續動詞表達的寫作奧秘。接著教師再出示幾個例句,讓學生進一步去體會這種寫作方法之妙,然后讓學生用這種密碼寫好心情,學生在找尋并運用密碼中表達能力自然會上一個新臺階。
三、課后:多彩活動廣“積累”,促“運用”
中年級詞句段運用版塊,除了有詞義辨析、句子品讀、說話練習、小練筆等,還有很多的詞語積累。編者的意圖顯而易見:厚積才能薄發,積累是為了運用打基礎。可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愿意去積累,覺得無趣、機械。教師要多在指導積累上下功夫,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活動促積累,比如筆者在班級開展了“數字成語我最棒”“季節詞語大pk” “三字慣用語小狀元”“人物成語小詞庫”等,激發學生課后積累的興趣,并在開展的活動中培植自信、鍛煉表達,成為詞語積累小達人。
詞句段運用版塊在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充分運用好這一板塊。通過課前找興趣點激趣導入,課中搭建學習支架為運用助力,課后的廣博積累促成運用,使學生在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彰顯詞句段運用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