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 ?要: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實現共同富裕,也是當今國之政策的核心,而“共同富裕”的根本就是分階段打消階層固化,消滅兩極分化,共同富裕。從教育的改革角度,提升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而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就要惠及多數人,要實現藝術教育的“有教無類”,就要在包括舞蹈教育在內的藝術教育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就要努力使它“面向全體學生”。本文主要就新時代下,如何利用新技術,在新應用、新場景下,讓舞蹈教育普及傳播,本文中首先闡述了新政策下的素質教育舞蹈的概況及發展現狀,以及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在舞蹈教育領域的應用,以智能陪練為例,分析了其在舞蹈學習中的應用需求,最后分析了智能陪練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并給出路徑思考。本文通過以下方面的分析、闡述和探討,希望能夠為以后相關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素質教育舞蹈;“藝術教育的AI家庭教師”;人工智能
一、素質教育舞蹈概況及發展現狀
新時代下提倡的素質教育舞蹈,它不是面向少數人,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它也可稱為大眾化教育、普及性教育,是把舞蹈視為一種文化的教育。素質教育舞蹈目的不是為了從業于舞蹈,主要是通過舞蹈認識自己的身體,并通過它認識世界。比如,觀察與模仿自然、社會能力,通過舞蹈活動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合作,豐富和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較強的表現欲望并敢于即興表現自我的能力,特別是通過舞蹈學習養成創造與求新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以及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遷移、融合能力,促使在重新結構各種事物方面去創造性發揮等等。由此看來,素質教育舞蹈的目的并非舞蹈本身,即并非讓全體學生都成為舞者,用日本舞蹈教育家邦正美的話說是“透過舞蹈的教育”。
而現今素質教育舞蹈發展的現狀:第一,缺乏創新的內容和豐富的形式。第二,在舞蹈教育行業,及其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創新發展中,專業的舞蹈傳授者缺乏,所以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學生對于舞蹈文化教育的訴求處于尷尬境地。第三,當今時代已經有很多家長覺察到舞蹈對一個孩子的意義,希望可以通過學習舞蹈修養孩子的身體、塑造挺拔健美的體態、有良好的意志品質。但我們希望更多的家長可以覺察通過舞蹈還可以讓孩子認識一種文明,一種人類最早創造的舞蹈文化,讓孩子傳承文化精神、創造新的舞蹈文化,成為中國民族舞蹈文化的“代言人”。
二、新時代下的科技發展背景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未出版的未來學著作《數字化生存》一書中,尼葛洛龐帝開宗明義指出:未來世界的大趨勢是實現從原子到比特的飛躍。隨著比特時代的來臨,AI+一詞逐漸成為了各大科技企業的新寵,依賴于人工智能服務的“數字化生活”,成了時下普遍的現實圖景。如今雙減政策的落地,K12業務受到強力監管和限制,教育的核心場景將更多轉向學校和家庭,智慧教育素質賽道受到廣泛關注。打造“千人千面”的教育方案,助力教育真正從傳統的“統一化”教學向“個性化”教學轉變,學習資源從“孤島式”向“共享式”轉變,這也響應了國家對于教素質教育提出的核心要求,就是“公平、公正、資源共享”[4]。
這樣的時代特征的出現,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在我們教育觀念、內容、方式是否具備應對措施?在思考如何提高人的競爭能力而進行教育改革時,關于藝術素質、藝術思維與藝術創造的問題逐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呂藝生先生提出:“時代的發展迫使舞蹈教育已經不能停在原地,現在到了還舞蹈教育于普通大眾的時候了”。這顯然吻合了未來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需求。
三、人工智能舞蹈陪練的概念和應用需求
(一)人工智能的時代背景
李開復老師在《人工智能》中說到:人工智能復興的最大特點是,AI在語音識別、機器視覺、數據挖掘等多個領域走進了業界的真實應用場景,開始在產業界發揮出真正的價值[5]。結合中國當下舞蹈教學的業務及發展趨勢,僅僅只是顯性儀態還是遠遠不夠,隱形的技能必會成為家長、孩子們新的需求。所以我們想有無一個舞蹈課堂幫手,能把異地的優秀老師帶到課堂上,實現24小時、無情緒波動的教學呢?有無一個課后教學助手,能夠把學生課后練習記錄下來,生成報告并進行分析,課上與課外雙聯動?有無一種創新模式,讓課程內容有趣有料,賦能傳統舞蹈教學,實現創新服務標準化、規模化、普及化,不再圍繞傳統的“教”和“學”,而是更加圍繞用戶所在的真實“場景”,實現家庭場景端舞蹈學習,更科技、更趣味、更個性化?
人工智能因為天然避開了人和人的直接接觸,在這次的疫情中,再次成為大眾的焦點,而舞蹈品類具備技術賦能空間:舞蹈是藝術教育領域中,唯一和體育相結合的品類。可以橫跨藝術、體能賽道,幫助孩子鍛煉身體,對于新生代家長來說具有復合吸引力。所以AI舞蹈場景的應用為什么要去開發?是因為市場上的痛點、因為舞蹈教育的底層邏輯發展到了今天,從規模化的需求,從市場實際的需求,從科技發展到現在人們對于教培習慣和科技互聯網之間的關系的需求上,家長和學習文藝跳舞的新方式的訴求,都需要在互聯網的時代、5G的時代去開創以科技智能為底層邏輯,以原有的舞蹈教育的經驗、能力和優秀師資做背書,完成一個新的舞蹈教學系統、新的教學場景的建立,開發和面向市場。這是科技和舞蹈教育結合的源起,是需求,是痛點。
隨著國家政策對個性化與泛在化教育的要求逐步明確,對教育軟硬件協同能力,教育生態建設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從底層技術環境來看,隨著5G、 Wi-Fi 6等技術快速發展,數據傳輸帶寬和速度將進一步大幅提升,由此保障教育等上層應用的流暢;從產業鏈支撐來看,我國已成為電子元器件第一大生產國,基本可以滿足各種教育硬件的市場需求;從人機交互體驗來看,5G推動下邊緣計算場景更加豐富,人機交互響應更快,能夠為教育提供更好的體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軟、 硬件產品融合發展之勢不可阻擋,人工智能、大數據和5G等新技術為星動節奏科技在新的舞蹈教育場景應用開發上奠定了基礎。
南京星動科技開發了一款沉浸、陪伴式舞蹈學習硬件“愛舞寶”,“打造藝術教育的AI家庭教師”,為AI在藝術教育領域的垂直應用,為藝術培訓機構提供課堂遠程教學、AI家庭教師、學生體適能管理等服務,激發興趣,讓更多的孩子熱愛舞蹈,分享舞蹈文化。
(二)實現藝術教育“AI家庭教師”的路徑和思考
基于AR/VR,機器學習, AR體感技術結合三維技術、虛擬與真實場景疊加等技術,能讓熱愛舞蹈的體驗者無需佩戴任何設備,通過終端大屏,把真實場景、人物與虛擬的場景和人物進行沉浸式的交互,并且通過3D體感器和AI算法,對體驗者的肢體動作進行實時跟蹤、捕捉和記錄,并提供24小時家庭教師陪伴沉浸式服務,實現隨時隨地進行舞蹈學習與分享,并對舞蹈學習者過程和結果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和深度挖掘,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分析結果。而教學場景也不再僅限于線下的傳統模式或是線上簡單的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舞蹈學習者將通過技術獲得AR增強虛擬教學、沉浸式立體化的學習體驗,并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的學習場景,讓舞蹈學習者更個性化地、不受空間、時間約束的,高效學習舞蹈。
其中內容設計包含了五大特色:全程游戲化、趣味化設計;陪伴式,跨學科心智培育;AR增強現實,沉浸式舞蹈場景練習;傳承非遺舞蹈瑰寶,彰顯傳統文化魅力;AI智能小幫手,讓學生和老師省心省力。
四、結束語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舞者”,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與舞蹈文化的融合在新時期面臨著很多挑戰,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傳播,就要準確把握時代的特征與要求,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措施,借助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引導與扶持,充分利用新時代對科技發展、素質教育舞蹈發展、創新項目發展的有利條件,最終實現成為在智能化時代、線上互聯網時代,一個新的舞蹈教培的新領域、新平臺、新世界。科技,讓素質教育更美好!
參考文獻:
[1]素質教育與舞蹈美育研究成果叢書(一)——呂藝生 主編.
[2]“2021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
[3]“2021中國教育硬件趨勢洞察報告”.
[4]Nicholas Negroponte.《數字化生存》,2017-05-009.
[5]李開復,王詠剛.《人工智能》2018-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