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孟雄 代洪
摘要:在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強調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人才需求分析是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重要一環,人才需求分析表明,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存在“跨專業、高強度、強融合”等諸多復合型人才特點,需要新型專業交叉培養方法,需要教學組織體系、專業建設方案的大幅調整。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汽車、信息通信、交通等多領域技術,信息類高職院校開設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具有天然的優勢。
關鍵詞:產教融合;汽車智能技術;專業調研;人才需求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02-0255-03
0? 引言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思想,要求打破產業系統和教育系統間壁壘,形成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能力導向式的教育教學模式,系統優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體系,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按照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通過行業企業高校調研,梳理和調整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
1? 調研目的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過程和培養模式的總體設計,是配置教學資源、安排教學任務、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專業調研是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必要環節。通過專業調研,準確把握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內容和質量。進行行業企業調研,進一步確定本專業面向的職業領域和職業崗位;進行同類院校調研,找標桿,借鑒其人才培養特色;進行相似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調研,充分了解相應職業崗位對人才規格的要求變化。
2? 調研對象
2.1 調研的主要企業單位
2.2 調研的學校(表2)
3? 調研結果分析
3.1 人才基數需求
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學生就業定位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這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條。《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發展報告》顯示,整個行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人才總量很少,嚴重制約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目前整個汽車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深入,“汽車+人工智能+通信”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是急需培養的高端行業人才。此外,目前中國在核心汽車零部件控制器、執行器、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視覺傳感器等)、控制芯片等方面的核心研發工程師的培育,數量奇缺,總量嚴重不足。未來五年汽車行業人才需求已經進入社會總體需求的前五名,汽車類專業人才先后被人才網和國家人事部列為緊缺人才、急需人才行列。
3.2 崗位能力需求
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聯技術,實現車與X(車、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包括智能化與網聯化兩個技術層面,強烈需求跨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根據咨詢調研發現,目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才招聘主要集中在生產制造、銷售、維修服務以及研發等。智能網聯方面的研發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與ADAS系統研發、場景測試方面。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主要從事零部件加工、零部件配送、生產、制造、現場管理、檢測、測試等,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制造企業主要從事環境感知系統(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ADAS系統、高精度地圖等制造、測試。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存在“跨專業、高強度、強融合”等諸多復合型人才特點,需要新型專業交叉培養方法,需要教學組織體系、專業建設方案的大幅調整。
3.3 江蘇及周邊地區對汽車智能技術人才需求
江蘇省及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繁榮、制造業最發動的區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蓬勃發展。通過制造業信息收集,行業企業走訪及問卷調查,第三方公司調研,了解企業及畢業生對從事汽車智能技術產品設計與開發所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課程體系以及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等方面的意見,高職類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學生京三年總需求數據如表3所示。
由于智能網聯汽車在技術上處在部分輔助駕駛階段,更高級的輔助駕駛還未大規模商業應用。相關產業鏈規模較大企業,對相關崗位設置較細,如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軟件工程師。規模較小企業希望引進懂硬件又懂軟件的復合式人才,特別需要智能網聯汽車系統集成與應用方面的人才。
3.4 專業設置及建設情況
隨著汽車產業出現變革,很多職業院校都看到了汽車技能人才需求的重大缺口,相繼開設或者有意向開設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中有關新能源汽車的專業共有兩個:屬于交通運輸大類的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和屬于裝備制造大類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專業在專業目錄中尚沒有明確體現,但有屬于電子信息大類的汽車智能技術。據統計,在已開設新能源汽車類專業的248所高職院校中,絕大多數院校都是2017~2018年才剛剛開設。截至2019年,全國共有53所高職院校開設汽車智能技術專業,且主要集中在近兩年開設招生,職業院校對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人才的培養均處于剛起步階段。
汽車智能技術是院校目前正在積極探討建設的專業,很多院校在推進專業建設的過程中都存在一些顧慮:如何建設符合企業需求,適宜學校組織教學的課程?怎樣組建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師資團隊?汽車智能專業實訓基地如何建設?如何找到校外交流合作互動的平臺?到哪里去尋找真正有價值的汽車合作企業?到哪里取得汽車技術發展的信息資源,如何為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除去這些顧慮,在與多所開設新能源汽車專業的院校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院校在新能源或者智能網聯汽車專業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眾多問題和挑戰:
①核心專業課少有人開發;
②實訓條件難以滿足教學;場地需要重新規劃,設備需要重新購置;實訓教具種類繁多,價格昂貴,需要占用大量資金場地;
③教師經驗不夠豐富;實訓手冊少、本科院校教材不適用于職業院校;
④雙師型教師資源匱乏;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工程師搶手,和企業存在競爭;存量教師進修專業難度大、缺少經驗。
4? 信息類高職院校開設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優勢
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汽車、信息通信、交通等多領域技術,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軟件技術和通信網絡技術在未來的汽車中具有主導地位,三者正是信息類高職院校的特色和專長。因此,信息類高職院校開設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具有天然的優勢。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江蘇省屬四所信息類院校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和“雙高”計劃建設高校。我院在“雙高”建設方案申報書中明確:產教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高水平特色專業群。圍繞工業互聯網的“物理系統+網絡+平臺+安全+應用”體系架構,建立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依據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崗位和核心技術,組建軟件技術(軟件與大數據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工業網絡與安全)、智能電子技術、裝備智能化技術、電子商務、精益管理等6個專業群,打造工業互聯網專業集群(見圖1)。
智能網聯汽車涉及電子硬件系統、車聯網、交通等多領域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從業人才應該具備“三橫二縱”的知識結構體系。隨著“軟件定義汽車”的新趨勢出現,軟件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中也具有突出地位。因此,增設的汽車智能技術專業與學校規劃建設的6個專業群中的軟件技術(軟件與大數據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工業網絡與安全)、智能電子技術這3個專業群密切相關,符合學校專業發展規劃。
5? 結語
汽車智能技術專業人才契合國家產業需求、區域產業需求,開設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非常少,人才存量和產業發展極不匹配。基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條的復雜性,信息類高職院校開設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基于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內容的復合性,產教深度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是專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4號)[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2.13.
[2]王丹中.基點·形態·本質:產教融合的內涵分析[J].職教論壇,2014(35):79-82.
[3]馬崢,金碧輝.高職院校汽車智能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究[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2018(4):91-95.
[4]李敏,錢峰,夏躍武.汽車智能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韶關學院學報,2015(8):31-33.
[5]曾霞,孫環.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和專業改革調研報告[J].汽車實用技術,2020(15):224-227.
[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節能于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