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在我國信息技術發(fā)展水平逐漸提升的過程中,我國的教育事業(yè)較之以前也有了明顯的不同。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融合,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文章重點針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融合;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教學體系中,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明顯的滯后性,小學語文課程的教育功能并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出來。而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則使得小學語文教學重新煥發(fā)了活力,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但采取何種措施才能夠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當前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二、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積極作用
(一)對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了優(yōu)化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可視化、交互性以及直觀性的特點,其具體的應用形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網絡平臺、第二網絡資源、第三多媒體技術。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可以使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豐富,使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當學生在一個相對理想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時,也就更加容易對語文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主動增強自身對語文知識的情感體驗。
(二)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得到了拓寬,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終端設備,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進行各種知識和學習資源的獲取,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從某種角度分析,現代信息技術的興起與發(fā)展已經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容易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可以突破這一限制,讓學生可以在任意地方任意時間展開學習。
(三)對學生的教學資源進行了豐富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也可以直接通過網絡終端設備來搜集或者下載各種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以書本教材為參考確定教學內容。而教材中的內容又是相對固定的,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很難對其進行更改、拓展以及延伸,教師能夠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就相對受限。但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讓教師有機會獲取到互聯網中大量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先進性與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與時俱進。
三、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沉浸到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而實現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采取各種靈活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要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直觀性與可視性來進行語文知識的呈現,通過將復雜、枯燥、抽象的語文知識轉化成簡單、生動、直觀的畫面,來對學生的多重感官系統(tǒng)進行刺激,強化學生語文學習體驗。
例如,在進行《黃山奇石》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只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那么學生將無法對黃山以及黃山奇石的壯觀性產生直觀的感受,整個教學過程就會顯得異常枯燥乏味。而如果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那么就可以將與黃山、黃山奇石有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資料播放出來,先讓學生對黃山奇石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讓學生對文章產生一探究竟的沖動,然后再以興趣為主導,完成課文內容的學習。
(二)提升小學語文實踐教學效率
之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實踐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持續(xù)性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來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學會“放手”,將更多的決定權交還到學生手中,讓學生進行更多語文知識的自主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讓學生產生真實感和代入感,進而提升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針對《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教師就可以提前制作好相應的動畫課件,通過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無趣的課文內容呈現出來,或者直接從互聯網中搜索其他優(yōu)秀教師制作好的動畫課件,直接在課堂上播放,從視覺上給到學生以震撼。當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由于之前已經觀看了動畫課件,所以參與角色扮演的積極性必然非常高。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更多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臺詞的編寫、動作的設計等。然后當所有的小組都表演完成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投票,挑選出其中最具創(chuàng)意、表演最形象的一組,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同時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師都會進行領讀,即教師讀一遍,學生再跟著讀一遍。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沒有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予以充分的尊重,還很難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下進行全新教學關系的構建,進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除了閱讀之外,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占據著很大的比重。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下,主要都是教師先選定好作文題目,然后先與學生一起學習下寫作范文,然后再讓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完成寫作任務,最后交由教師批改。這種教學模式不但無法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還可能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抵觸和排斥。而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讓學生搜集到更多的寫作素材。例如,在互聯網平臺中,存在著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資料,這些資料的存在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同時,讓學生觀察這些圖片,觀看這些視頻資料,還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小學語文是一門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課程,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即便是學生在生活中產生某種感悟,那么也很少與學生交流、與教師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始終存在著一些距離。而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直接利用網絡途徑將自己的學習感悟與學習成果實時發(fā)送給同伴或者教師,并在第一時間得到對方的指導或者幫助。
例如,針對《才能來自勤奮》的教學,教師通常會給學生布置一個這樣的家庭作業(yè),即在離開母校之前我將留下些什么?一些有條件的學生就會以發(fā)送電子郵件的方式與教師進行更加深入的感情交流。因為一些學生因為性格或者其他因素,很難在課堂上表露出自己最深刻、最真實的思想,而網絡上則可以自由地發(fā)表看法。如果學生家里有電腦,那么就可以直接通過電腦將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進行充分的抒發(fā)。當教師收到很多來自學生的電子郵件時,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恢復,或者鼓勵或者指導,一定要與學生進行網絡化交流,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學生在與教師或者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五)轉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
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深入融合,還必須要重視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信息化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我們還可以將其視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思路。只有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予以高度的重視,充分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才能夠端正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態(tài)度,從根本上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在互聯網時代下,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把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將教學思路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充分的結合。另外,很多教學思路都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有著較高的契合度。但這些教學思路,也都需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進行更新。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下,課堂容量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記住更多的知識,還要對知識進行篩選,將最科學、最有用、最合時宜的知識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產生啟發(fā)。
(六)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內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有的內容并不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所以,教師必須要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靈活應用。另外,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對學生的多種感官系統(tǒng)產生沖擊,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依然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單純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夠獲得的教學效果并不高。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具體的教學方式。例如,如果是字詞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來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確保字詞信息可以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但是,如果是漢字的書寫教學,那么就不大適合使用多媒體設備,因為漢字的印刷體與書寫體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的,教師需要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結合起來。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對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了優(yōu)化、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教學資源進行了豐富。而要想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就必須要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實踐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轉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孫娟.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20(11):24.
[2]戎菊霞.如何以信息化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J].學周刊,2020(30):39-40.
[3]張曉宏.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J].新課程,2020(38):103.
[4]鄒菊花.淺析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0(23):148.
作者簡介:
劉敬孝,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福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