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鵬

摘要:我國的財務公司經歷了改革開放后四十年的發展,從最開始沒有財務公司到現在達到300多家,財務公司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財務公司的服務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這為我國的金融市場風險抵御能力提供了堅實保障,為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發揮著極大的作用。由于我國財務公司的發展時間較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文章就財務公司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就財務公司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財務公司;發展現狀;未來趨勢
一、國內外財務公司發展歷史及現狀分析
財務公司最開始出現是在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財務公司的性質是屬于比較典型的信譽貸款類機構,主要的類型有兩種,包括公司副屬性財務公司和銀行副屬性財務公司。它的主要業務范疇是促進價值流通,最終實現價值轉換,再有就是財務公司可以對于原來的消費信貸業務進行業務拓展,進而逐漸形成全面的可以為集團整個生產銷售過程匹配的金融服務功能。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財務公司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最早設立的財務公司是東風汽車工業財務公司,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短短四十年間我國現在成立注冊的財務公司已經達到將近300家,資產總額已經接近8萬億元,所涉及的行業也越來越寬泛,目前已經在石油石化、能源、電力和國防行業內財務公司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參與,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財務公司有自己的特有的運營模式,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我國的財務公司,在設立之初帶有自身的特殊功能,主要包括:一是財務公司對于集團發展進行業務扶植,多數情況是對于集團的內部進行業務幫助。二是財務公司的資金來源也主要集中在集團內部成員單位,相比較其他集團單位對于現金流的充裕性影響更為巨大,很多時候會與集團內部的現金流周期產生需求沖突,這就對財務公司的資金融通影響十分巨大。三是從財務公司的服務范圍上來看,是與集團內部的理財機構極為類似的。
很多的財務公司現在都是以大型的企業集團為依托,其所掌握的資金相對巨大,也就相應地成為被很多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是一些商業銀行都看好的“優質客戶”。但是財務公司自身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同樣嚴峻,這其中包括對于優質客戶資源的競爭,以及基本以做服務為導向的中間業務的相互競爭。財務公司的競爭對手對于整個財務公司的業務生存空間競爭壓力也是十分激烈的,更為嚴重的是會對于財務公司的存在必要性構成威脅。財務公司是因為從最開始的發展就作為集團的成員角色存在的,和集團之間存在著更多的利益共同體的關系,才會在競爭中一直占據著主動和優勢。但是財務公司的競爭者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提高,這就要求財務公司要盡快完成自身的轉型轉變,讓自己在變革中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和集團的需要。
二、我國財務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財務公司行業內的發展不均衡
財務公司因為是依托于企業集團而設立的,所以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所成立的財務公司具有不同的規模和運作模式,這就造成財務公司之間的盈利水平之間會存在著極大的差別。這個情況導致財務公司全行業的發展不夠均衡,也同時給監管機構的監管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直接導致了財務公司的整個行業監管環境都偏緊。
(二)財務公司盈利模式相對單一,業務發展受到限制
我國財務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還是集團的內部部門,其現有的業務種類也都是相對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和結算業務。相關部門雖然根據財務公司的業務需求頒布了《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將財務公司的業務范圍進行了擴展,但是在實際的政策落實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因為金融機構的業務定位具有一定風險的投資,其收入的來源相對單一,服務范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進一步的增加了財務公司這類特殊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
(三)財務公司外部融資能力不足,中長期資金來源匱乏
在《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中,對于財務公司的股東有一定的限制,導致財務公司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隨著財務公司的自身規模不斷擴大,后續對于資金需求的壓力會完全由集團承受;財務公司在債券的發行方面,雖然中國銀監會已經出臺相關政策,規定財務公司在滿足相關指標和條件的情況下,財務公司可以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的方式來解決資產負債的期限問題,進而對于企業集團的主要業務發展和中長期的資產配置進行支持。可是當前政策情況下財務公司的債券發行條件十分嚴格,需要經過包括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多個部門的審查批準,可以得到債券發行的財務公司比較少。這就使得財務公司開展中長期金融服務的資金相對不足,進而導致財務公司存在一定的資產錯配現象。
(四)財務公司在某種程度上邊緣化
財務公司行業在一些領域上有被邊緣化的痕跡,主要是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首先,財務公司在法律環境方面被邊緣化,我國財務公司的很多業務都是依據相關的金融機構管理辦法來進行操作的,可是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因為一些公司自身的客觀條件制約,落實的難度較大。很多政府部門主導的新的制度或者是新的業務試點,財務公司在很多時間是不在考慮范圍之內的。其次,現在財務公司的業務范圍相對狹窄,服務的客戶群體相對有限。隨著現在一些商業銀行的現金管理業務不斷的升級以及商業銀行對于市場的競爭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使得很多財務公司原有的客戶群體被不斷的稀釋和分流,導致現在財務公司的功能性正在迅速被弱化,而作為偏重于服務類的金融機構想要再獲得更好的發展比較困難。最后,財務集團管理方面的功能弱化,在經歷了長期發展之后,財務公司所依托的產業集團在生產和經營管理方面都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體系,這就導致金融機構的特點容易被忽視,將財務公司當成了財務集團的下屬企業進行管理,財務公司的管理職能被進一步弱化。
三、我國財務公司未來發展的趨勢
(一)明確財務公司的戰略定位
現在財務公司的戰略定位,階段內要進行合理量化,財務公司的戰略就是公司長期的競爭地位,也同樣是財務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總體方針。根據公司面臨的不同情況和問題,財務公司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確定好公司的發展方向,這是財務公司在當前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的情況下掌握主動的關鍵環節。國家的相關部門應該對于財務公司的自主經營權給予更寬松的環境,讓財務公司的業務范圍可以與國際接軌,打破企業集團的業務限制,才可以將財務公司定性為專業化的產業金融機構,并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特點合理的確定當代財務公司的功能,同時中央銀行也要對財務公司的業務加強監督和管理。
(二)運用科學技術,建立健全獨立支付結算系統
現代社會科技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財務公司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用可以實施的方法建立獨立的運用網絡和結算系統。與此同時,要將最新的科技技術和手段作為金融服務的創新基礎,以更好的服務客戶為創新導向,尋找財務公司新的利潤增長渠道。傳統的財務公司的利差范圍已經趨于極限,利益增長也幾乎沒有空間。但是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的衍生金融工具十分豐富,品種已經超過一千多種, 而國際性的財務公司收費一般較高,相對的我國財務公司的擴展空間無限巨大。
(三)提前預防,減少行政干涉
企業集團要充分認識到財務公司也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從集團的整理利益考慮,要從管理體制等多個方面給予財務公司更多的配合和決策支持,真正做到將財務公司作為提升集團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對于財務公司的業務要站在公正的角度考慮,對于影響財務公司貸款等項目的決策進行主動的規避,不進行政策干擾;而財務公司也要盡快的建立健全自身的政策治理機構,使財務公司可以真正的做到自主經營,真正成為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主體,從制度上根本消除企業集團對于財務公司的行政干預。另外, 現在的國家頒布的《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對于財務公司的經營規范,還明確了對于財務公司服務客戶的限制范圍,對于公司經營管理的產品也有著品種的限制。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近年來相關部門頒布的相關管理辦法在對于經營范圍和客戶范圍的規定上有所放寬。財務公司要及時的根據政策導向進行內部調整,以更為主動的方式對于財務公司管理政策的改變而進行改革,時刻走在政策的前面。
(四)強化財務公司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
我國的財務公司想要平穩健康發展,就要以更為先進的制度作為保障,確保金融企業可以安全與穩定的持續運營。現在的財務公司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集中在系統的內部成員單位,相對數量較少,業務量也極其有限。財務公司想要發展,必然會將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對象逐步增多,相應的風險發生概率也就會有所增加。所以,嚴格控制日常工作中可能發生的業務風險,將會是以后所有財務公司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保障。
(五)對金融機構的用人機制進行改革
所有的企業發展都是以人才作為基礎開展的,財務公司想要更好的增強自身的價值創造也同樣要改變原有的用人機制,進行合理的人員結構優化和崗位競爭,從而提高現有人員的業務素質,同時也要進行高端人才的引進,從而實現人才的提高與引進并舉策略,提升財務公司經營決策的專業化和理性化水平。進而更好的發揮出財務公司的功能和作用。
(六)與金融企業建立起充分合作
財務公司要盡可能的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起合作,探索新型的銀行與財務公司的合作模式,實現兩者的共存與雙贏。財務公司可以通過給銀行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的銷售商以及銀行的終端用戶提供可行的金融服務方案,將財務公司內的多余資金提供給相關企業,將集團的資金在產業鏈內進行流動。
四、結語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中國的財務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及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發展的時間較短,缺乏經驗,目前還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問題,但是只要企業集團和財務公司共同做出努力,讓財務公司的定位明確,不斷拓展自己的服務領域、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不斷創新,我國的財務公司必定會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如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面臨的問題及對此[J].經濟論壇,2017(07):134-136.
[2]崔保國.財務公司發展模式與借鑒[J].財務監督,2016(09):79-81.
[3]唐越林.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存在的問題集解決對策[J].財會通訊,2018(11):132-134.
[4]張喜楠.中外財務公司發展模式比較與借鑒[J].會計之友,2016(02):174-176.
[5]唐忠良.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財務公司模式研究.財會通訊,2017(11):229-231.
[6]張形龍.財務公司發展模式的中外比較與借鑒[J].會計之友,2016(02):215-217.
[7]李志偉.國內外財務公司比較研究[J].財會月刊(理論),2017(02):141-142.
[8]周曉菁.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制度的變遷[J].浙江金融,2016(06):254-256.
(作者單位:中國煙草總公司廣東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