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卓萱
摘要:近年來,發生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數量和比例大幅上升,為了解財務重述的動因、影響因素及經濟后果,文章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
關鍵詞:財務重述;動因;影響因素;經濟后果
一、財務重述的動因
(一)經營者自利行為
以財務重述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為研究重點,當財務報告中的盈利過高時,較未出現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管理層相比,出現財務重述的管理層更加傾向于行使股票期權。財務錯報和首席執行官的證券投資組合與股價的敏感程度存在密切聯系,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席執行官其他方面的薪酬與財務錯報間的聯系程度并不高。由此可以看出,首席執行官行使股票期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利用財務錯報的手段對股價進行調整,以實現個人收益的增長。在對需求和股價的影響進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并未得出管理層在財務錯報過程中行使更多期權。但在研究中發現,行使更多期期權的上市公司實施積極會計政策的幾率更大。我國學者認為影響財務重述的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再融資、保殼等。這一觀點同西方國家的現有理論成果有著明顯區別。在西方相關理論中,將影響財務重述的因素歸納于大股東的自利行為。基于卡方檢驗對財務重述與股權激勵的內在聯系進行了深層次剖析,最終得出股權激勵是導致財務重述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存在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更高。
(二)上市公司財務特征
上市公司規模與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上市公司負債水平與出現財務重述的幾率也有密切聯系。為了維持自身的平穩經營,保障上市公司經營效益得到明顯改善,財務重述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普遍較高,另外,上市公司規模和盈利能力與財務重述的相關性并不顯著。以澳大利亞上市公司為例,上市公司成長性越高,其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也越高。但有學者在研究中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否定。由此可見,上市公司成長性與財務重述的聯系并不是固定的。以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重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與財務重述有著直接關系,且上市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與財務重述的發生保持著負相關關系。財務報告中由于高估盈余出現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的傾向性更高,管理層盈余動機與財務重述有著密切聯系。
二、財務重述的影響因素
(一)上市公司內部治理
財務重述與董事會的獨立性、經營者所有權等并不存在直接聯系,但當控股股東董事會席位控制權和所有權存在矛盾與沖突時,其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更高。以加拿大上市公司為例,大股東規模不足或管理權限不高時,其出現財務重述的幾率更大。審計委員會規模、會議召開次數以及內部成員的專業素質均與財務重述具有密切聯系。通常情況下,審計委員會整體效率越高,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就越低。但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以及兩權分離程度與財務重述的相關性并不明顯,這一觀點在研究中同樣被證實了。存在財務重述現象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集中度普遍不高。高管薪酬契約與會計業績指標存在密切聯系。隨著權力集中度的提高,使得出現會計重大差距的可能性也就有所提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導致自利行為普遍發生,所以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較大。較不存在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相比,存在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局限性更大,這實際上在這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更早的觀點。經過分析發現,在財務重述公告期間,其中內部人員在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下,傾向于在財務重述前對股票進行拋售以將自身的經濟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我國學者結合制度背景,研究得出各種結果。總體來說,內部治理結構與財務重述保持著顯著的相關性。審計委員會在上市公司經營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能夠使得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董事會規模、召開會議次數與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保持著正相關關系。獨立董事的設置能夠使得出現財務重述的幾率大大下降,進而改善財務信息質量。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還與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有著密切聯系。我國學者將財務重述的經濟影響作為切入點,對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展開了深層次剖析。最終經過分析發現,中小上市公司財務重述與高管更換并不存在直接聯系。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規模與發生高管更換的幾率保持著負相關關系。更有學者深入地探究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對財務重述的影響,結果顯示兩者保持明顯的正向關系。另外,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重述的幾率更高,產權性質對財務重述有著直接影響,同時值得強調的是,在絕對控股的條件下,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能夠得到顯著降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直接聯系體現在,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與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保持著負相關的關系。財務重述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上市公司資產利用效率大幅下降,且負債規模有所擴大,同時其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明顯更高。隨著流通股所占比重的擴大,出現財務重述的幾率將會得到顯著降低。
(二)上市公司外部環境
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財務重述行為的出現有著直接影響。上市公司融資需求程度與發生財務重述的可能性保持著正相關關系。事務所任期與財務重述出現的可能性保持著負相關的關系。但部分學者表示,事務所任期的延長可能會對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造成一定的破壞,進而導致財務重述現象的發生。受到媒體負面報道的影響,上市公司往往會被迫采取一定的改進措施,促進內部治理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在我國的社會背景下亦是如此,媒體的負面報道導致財務重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經過研究發現其觀點具備一定的合理性。
三、財務重述的經濟后果
(一)市場反應
財務重述行為的出現通常會造成上市公司股價的大幅度下滑,信息風險隱患較未發生重述的公司要高。在會計因素影響下出現的財務重述造成的負面影響程度更高。財務重述對上市公司的盈利有著直接影響,與此同時,對投資者造成強烈的沖擊,進而阻礙上市公司的經營與發展。財務重述上市公司通常會對上市公司價值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出現內幕交易的可能性更高,進而實現個人收益的增長,同時還會導致訴訟現象的普遍發生。出現財務重述后對上市公司管控力度有著顯著提高,同時還會導致信息不對稱現象愈發嚴重,發生內部風險的可能性得到大大提高,因此,債權人傾向于利用債務契約條款來減少自身的損失。在財務報告重述的條件下,上市公司管理層波動較為明顯,進而達到降低上市公司損失的效果,實際上與一些學者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上述學者在研究中表明發生財務重述后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仍然保持穩定狀態。市場反應具有兩面性。以美國財務重述上市公司為研究重點,未進行財務重述前上市公司投資過度現象普遍發生,而當出現財務重述后該現象得到明顯改善。財務重述上市公司對相關信息進行調整后,各利益相關者會對其投資價值進行重新判斷與分析,進而對未來的投資行為造成直接的影響。主動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中,審計委員會、董事會的獨立程度普遍更高。另外,財務重述還能促進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建立健全,進而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效益,樹立良好的上市公司形象。在財務重述準備階段,短期投資者持股規模將表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持股規模會有所下滑,且持股收益得到大幅度削弱。
在我國的經濟背景下,出現的反應稍有不同。以滬深兩市數據為研究對象,國內年報出現財務重述的市場反應明顯低于國外市場,反應程度較低。但也有研究顯示,財務重述上市公司對經濟發展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導致整個行業內股票價格水平的持續下滑。若根據公告中的信息性質對股價的影響,將補丁公告進行合理劃分,具體包括:好消息型、壞消息型、不確定型和無影響型。經過分析表明,好消息型補丁公告的超常回報普遍為正;而壞消息型補丁公告的超常回報普遍為負;其余兩種類型的超常回報并不明顯。若對調查樣本進行合理劃分,具體包括:主動發布年報補充及更正公告(主動型)和應監管部門要求而發布補充及更正公告(監管型)兩類。通過對短期反應進行分析,市場對主動型和監管型公告的反應分別為正向和負向的;通過對長期反應進行分析,市場對主動型和監管型公告的反應同樣有所區別和差異。具體來講,主動型的盈余反應系數通常會表現出調高的趨勢,而監管型的盈余反應系數則表現為下降趨勢。另外,以投資者對財務重述的反應為研究重點,在保證未預期盈余變動幅度和方向維持穩定的條件下,留存收益與市場反應呈現同方向變動。也就是說,未預期盈余正向變動時,上市公司調高留存收益,市場反應同樣為正;反之,市場反應則為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超額報酬率一樣為負。
(二)管理層變更
以財務重述上市公司為研究重點,其中大約有60%的上市公司在兩年內會出現更換高層管理人員的情況,另外出現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高層被更換的可能性明顯高于未出現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高層。在被更換的這類高層管理人員中,其中絕大多數難以再次成功匹配相應的職位。部分學者以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重述間的關系為研究重點,財務重述上市公司利用更換高層經營者的形式來促進治理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治理特征與對照樣本會表現出一定的統一性。具體來講,包括董事會結構、審計委員會召開會議次數等,最終實現上市公司經營效益的改善。同時,在分析中發現外部投資者、財務分析師等主體對財務重述上市公司的信任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投資者持股規模并未發生顯著變化。
在我國出現財務重述的上市公司更加傾向于選擇更換高管的方式來改善經營效益,進而挽回上市公司形象。同時,還能通過對董事會結構進行優化的形式,進一步深化其監管力度。另外,還可能存在引進新董事的情況,以維持自身的平穩運行。在發生財務重述的三年內,管理層出現變更的情況普遍發生。管理層變更還會對重大事項的重述有著直接影響。需要注意的是,董事會規模越大、董事會持股比重越高出現財務重述的可能性越低。
四、述評及啟示
從現有相關研究成果來看,近年來財務重述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且在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發現,國內研究結果與國外研究結果存在諸多方面的不同點,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受到制度環境、行業性質、上市公司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未來研究可密切結合我國資本市場制度背景。我國資本市場的財務重述問題其實已引起學者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但較國外研究來看,國內相關研究較分散且未能形成體系,將財務重述的相關研究體系化、規模化成為下階段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陳沉,王磊,李哲,蔣水全.財務重述的國內外研究綜述及啟示[J].現代管理科學,2017(04):118-120.
[2]喻焱文.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強度、動因及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4(14):163-165.
[3]孔令煜.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的驅動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5):96-98.
[4]王玉翠,杜鑫,劉春華.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04):507-512.
[5]劉宣杰,張莉.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現狀及經濟后果研究述評[J].國際商務財會,2017(06):45-48.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