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巧勻
【摘要】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兩者密不可分。因而,語文教學要以生活情景為基礎,這樣做可以將兩者有機融合。與此同時,這也利于語文教學融入生活,體現生活的本來面貌,這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因而要重視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可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內容,對其進行理解。此外,也可以從語文教學生活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進行探究。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構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這對于語文學習也有重要作用。最后,可以從實踐出發,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化技術手段,這樣做能夠預判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未來前景,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感受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化;影響性
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提出以下言論,這一言論就是被世人熟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在該言論中,陶行知做過具體注解,他認為,如果教育不能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種教育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與此同時,如果學校不能圍繞生活,那么,這樣的學校也不是一所能為學生帶來教育的學校。而書本如果不能和生活相聯系,書本也不能發揮真正意義。但現如今,語文教學常常會和應試教育相掛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面臨應試壓力,而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也只是單方面的注重知識講授,不能結合學生實際,也不能和生活緊密相連,這樣做就不能發揮教育的真正作用。而語文教學也隨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在這種條件下,語文教學想要發揮出真正作用就必須建立在生活情境的基礎上來實施,這樣做才能真正的實行素質教育。
語文有自身的重要意義,對于人際交往,學習實踐都有著重要作用。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到語言在古時期就已經產生,是人類祖先經過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發展延伸,從而形成今天的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變化,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自然而然產生的社會現象。語言文字的創造離不開社會生活,正是由于語言文字的產生,才誕生出今天的語文教育。由此可見,兩者之間有緊密聯系,而這也得出結論,語文學習要結合生活。所以,語文教學必須做到教學生活化,這樣教育才會有進步。
一、結合實際了解“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真正含義
對“語文教學生活化”進行分析,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到它主要是針對語文教學而提出。它只是單方面地針對教書而談,但并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因而,為了解決這種現狀,從而提出的這一言論。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由于過份強調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未能讓學生體會到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常遇到過相同或類似的事情。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生活化主要是結合生活,并不是單方面的教學,而是將教學融入實際的生活環境。這樣做就有一定優勢意義,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主體意識,從而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感。此外,這樣做也可以將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在設立具體的目標時能夠結合學生自身狀況,夠讓學生了解到語文的真正魅力,同時,也能夠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養。而語文教學生活化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其能夠主動融入生活,將學習到的知識融入到生活實際,從而為生活服務,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了解更多的理論知識。
二、重點探究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際影響
在分析過程中了解到教學生活化以生活實際為基礎,因而要將生活與知識有機融合。這樣做有其自身意義,一方面能夠讓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另一方面也可以檢驗知識的正確性。因而,這種情況有利于實施教學生活化,與此同時也可以改變原有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更多地將學生與生活有機融合,讓學生了解到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學生原有的生活方式,學生更好的發揮主體性。教師在教學上運用了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能夠與學生增強互動,學生在學習時也就顯得輕松了,對學習比以前更有興趣和積極性了。教師為使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必須集思廣益、開動腦筋,探討教學方法,用教研活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
三、結合生活,構建生活化的語文教學環境
教學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與生活緊密相連,因而在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實施生活化的教學,這樣做能夠增強教學實踐性,同時也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此同時,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活,也可以讓語文教學發揮原有的真正意義,發揮本身的真實性。
1.采取措施營造生活化課堂
課堂教學要注重營造教學環境。教師要提前了解教學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可以采取有效手段提升課堂積極性。舉例來說,在講解《王二小》這一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在多媒體上播放視頻,或者是以圖片的形式呈現與小英雄王二小有關的圖片。學生在觀看視頻和圖片時就可以看到當時的真正場景。而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可以配以音樂,用激昂的表情為學生講解。學生在聆聽時能夠更好地感受當時的實際情景,從而與小英雄王二小產生共鳴。又如,在學習巴金《鳥的天堂》時,根據實際情況,可把課堂搬到樹林邊,讓學生聆聽鳥的聲音、細看鳥的身影,然后打開課本朗讀,讀中體會課文的語言美,體味樹林環境的自然美,讓學生得到親身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課堂中再現生活
沉悶的課堂是一堂失敗的課,活躍起來的課才算是成功的。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呢?那就是將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課堂中體現生活本質。每一篇課文都是從生活實際演變而來,課文中的文字都是生活的載體。書本中的內容大多數都是實際生活所截取,因而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就可以發揮想象力,將頭腦中的語言與生活實際相轉換,這樣做能產生更多的共鳴。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體驗,去感受課文的思想情操。要讓學生增強想象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體驗。通過體驗,可以將陌生的事物轉變為熟悉的情境。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要采取措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想象氛圍,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去體驗書本上的內容。此外,教師也可以將課本進行改編,轉換成學生喜聞樂見的課本劇形式,學生在演繹過程中能夠增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舉例來說,在學習《爬天都峰》等課文時,由于其中涉及較為豐富的課本內容,同時有各種各樣的角色,情節較為曲折,且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學生在演繹過程中不僅能夠了解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增強自己的表現力。
3.隨堂練習生活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堂要體現了語文的工具化和生活化。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練習也要求貼近生活,要求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語文。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去理解課文,教師應立即抓住課堂氣氛,了解學生第一感受,通過提問、討論、寫體會等的方式把此時此刻的體會表達出來。平時的課堂練習多地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能聯系生活來完成練習,這樣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四、生活化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泛指一切課內外、校內外的聽、說、讀、寫言語活動。語文實踐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個重要途徑。在《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過以下言論。其中表明語文與實際生活有很強的關聯,這不僅利于學生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把學生領入社會生活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學語文。
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同時可以舉辦大量的實踐活動,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實際的發展能力,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班級語文實踐的活動形式和方案,舉例來說,開展“創辦班級圖書角”的實踐活動,組建班隊會,班委會等活動;在課堂中,圍繞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做也利于學生與他人溝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五、信息時代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走向
在當代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中,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增添多媒體技術手段。例如,利用多媒體以視頻或者是圖片的方式呈現與生活實際有關的內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語文教學融入生活。
教師運用教學媒體,可以把本來是干巴巴的最難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變成多彩多姿、生動形象的音響和畫面。如,上《觀潮》這課時,播放一段錢塘江大潮漲潮來潮的景象。這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便會吸引學生的關注,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利用多媒體可以加入圖片或者是視頻,這樣做有一定優勢特點,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真實樣貌的了解,同時,也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更深入地了解語文知識。此外,應用多媒體可以順利講解教師難以講解的知識。多媒體可以以圖像或者是聲音的方式呈現,而教師就可以以這種方式講解那些難以描述的事物。因而在語文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將越來越受重視。
由此可見,語文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只有真正地走進生活,才能了解語文教學的本質。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語文,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夠發現語文的蹤影,因而在日后發展中要重視語文教學生活化。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言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8.
[2]孟麗娟.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OL].http://epaper.xplus.com/papers/lwrb/20080227/n49.shtml.
[3]邵道生.學會生存[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12.
[4]雷實.全日制教學語文教學課程標準化稿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