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內容要和學生生活聯系起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引生活活水,讓學生靈動、有趣地學習,不斷增強學生獨特、真切的學習感受和體驗。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活水;生活化教學;實踐方法
一、 引言
在傳統的語文課上,教師的教學活動伴隨任務和目的,學生按部就班地聽從教師的安排,課上全過程教師主要帶著教學任務來講解知識,然而學生卻坐不住板凳,有打瞌睡的,有私下聊天的,也有昏昏欲睡的,學生沒有積極性,教師講得很累,教學效果也上不來。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開始嘗試著打造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對學生放手,把生活活水引入課堂,把靜態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不再讓學生只啃課本知識,不再讓學生片面地認為語文只不過是一堆干癟的文字,而是讓文字活起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和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從中獲取生活感悟,提升科學素養。以下,筆者分享和交流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的幾點做法。
二、 從教學內容洋溢出生活氣息
一節語文課如何做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致,成功的教學離不開好的開端,所以教師要善于從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進行導入。在過去課堂上,教師會直接讓學生翻開課本,然后教師讀課文,學生聽,沒有做充足的課堂導入準備,而是開門見山,這樣并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覺得乏味、無趣,整個教學效果欠佳。實際上,初中語文學科內容無法和生活分割開,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從生活認知、體驗和感受出發,只有學生有了這些認識之后,才能對知識進行探索和高效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抓住“冬天”這個關鍵詞,然后給學生時間,引導學生想一想你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冬天里有哪些趣事呢?此時學生的熱情瞬間被帶起來,學生之間開始各抒己見,有的學生特別想去北方感受一下冬天,因為北方的冬天很冷,雪很大,學生想在雪天堆雪人、打雪仗,那么居住在北方的人是不是也想去南方過一個寒意很短的冬天呢,孩子們就這樣換位想著,最后,教師把這節課學習內容引進來,在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景物中帶著真情,在之前生活化的導入基礎上,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讀一讀,這就使學生能夠帶著自己對冬天的生活感受進行閱讀,也能從中激發學生聯想,感受季節交替的美好,大自然的神奇,通過學生欣賞和品讀這篇課文,讓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領略文章的語言魅力,使學生沉浸在有意境、有美感的冬天,最后,教師可以以“冬天”為作文題目,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要在作文中寫出具有生活氣息的冬天,通過引領學生聯想生活,在回歸課本內容,再聯系生活,讓學生練筆,這樣學生用“生活”這支筆,就能寫出有質感的文章來。可見,生活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源頭活水,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生活到課本再到生活進行循環,做一個善于觀察生活和留心生活的人,這樣才能有更深刻的學習感受和體驗,才能文思泉涌一般將文字傾瀉于紙上,寫出有生活激情、有憧憬、有真情的文章。
三、 從教學情境中感受生活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語文教學中經常用的教學方法,因為有些教學內容從文字上并不能讓學生理解透徹,要想學生能夠和作者近距離地交流,從作者的思想角度出發,教師就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假如自己是一位人物角色,自己怎樣投入自己的感情,把人物形象地演繹出來,讓別人能從中受到啟發,學習語文的全過程都需要學生和文字打交道,如果學生不能和作者在情感上有共鳴,那么再好的文字都是干癟的,文字的背后都是在訴說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都能觸動人的心靈,使他人有所感,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入文本情境之中,讓自己去飾演文本角色,通過自己的表演,認真揣摩里面人物心理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節內容時,考慮到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很難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是卻可以通過演繹本人物角色,來尋找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并把人物對話內容做上標記,然后教師向各個小組的學生分配角色,比如說,有飾演皇帝的、有飾演大臣的,每位學生快速進入角色,并且根據課本中人物對話的內容,把各自飾演的人物說話語氣、表情呈現出來,學生把故事線索捋清楚,尤其飾演皇帝的同學要把皇帝的愚蠢、虛偽和愛慕虛榮、盲目自信的語態和形態表現出來,飾演大臣的學生要把人云亦云、阿諛奉承、隨聲附和的人物形象體現出來,整個畫面要讓其他同學氣憤。由此,通過學生的情境表演,把學生帶入生活中,讓學生聯想到生活中有些人仗著自己的權勢高,下屬不敢講真話,總是說些違背自己內心說好聽的話討好上級,失去了做人的原則和初心;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喜歡別人夸贊自己,不喜歡別人挑毛病。文章作者正是借用這個故事來揭示生活中有些人做人做事很虛假,還有些人如文章中的皇帝一樣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這個故事也告誡學生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日后的人生中,都要敢于講真話,同時也要接受他人的意見,這樣才能改正自己的缺點,讓自己有成長的機會。可見,學生在情境表演中可以獲得真實的內心感受和喜悅的體驗,這樣有助于學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以及了解每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深刻理解了文章內容之后,還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同時也使學生之間有了良好的合作,整節課學生都能把知識牢牢裝進腦子里,使每個學生都能把課堂學習內容和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使生活化教學更有實效,學生學得也有意義。
四、 從多媒體視頻中獲取直觀的生活畫面
初中語文課本內容有著濃郁的生活色彩,為了學生在主觀上有學習心得,就要把學習的廣角拉到生活中,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生活,那么對于有些生活情節需要馬上再現出來,讓學生沉浸在溫暖的氣氛之中,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視頻給學生展示活生生的生活畫面。
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這一課時,為了在課上給學生講出春節的味道來,教師可以打開多媒體,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了解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在這種熱鬧、歡樂、祥和的氣氛中,讓學生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俗,學生在視頻中有了切身感受之后,教師在把學生帶入課文,讓學生品一品作者老舍是怎樣寫北京春節的,在語言上有哪些風格,接著,在把學生拉入生活中,想一想每逢過年時,家人都是怎么過春節的,有哪些民俗,學生圍繞春節這個話題進行暢所欲言,每個學生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整節課也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仿佛學生聚在一起在課上過了一個有憧憬、有期盼的春節,學生被快樂包圍著,此時教師在給學生播放一首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歌曲,讓學生沉浸在生活美好的節日氛圍里,借勢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老舍細膩的感情以及在寫作上敘述的詳略得當的手法,讓學生把讀課文當作一種享受,整節課師生在輕松愉悅中度過。可見,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快速地給學生汲取生活元素,讓學生一邊對照多媒體直觀視頻、圖片等素材,一邊結合課文,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而不是只能依靠課本去憑空想象。
五、 從生活實踐中增強學生對生活的實際體驗
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內容都和生活有關,所以語文知識的實踐性較強,教師如果只在課上講解課文知識,不能讓學生兩耳聞窗外事,那么學生只能固定在狹小的學習空間里反復吸收固有的知識,學習處于封閉狀態,就不能開闊學生的眼界,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從課堂走進實實在在的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不同的經歷,使情感受到熏陶,同時還能使學生留意生活中的美,在潛意識中培養學生的美感,這樣更能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水平,使教學更豐富和充實。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當一回新聞小記者,深入校園的每個角落,用眼睛去捕捉新聞素材,比如說有的同學看見保潔阿姨將學生隨手扔的零食袋子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學生通過這件小事,來搜集身邊有意義的人和事,從保潔阿姨身上讓學生感到慚愧。身為中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品行,不能隨手扔垃圾,之所以校園環境這么整潔,是保潔阿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的,更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要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當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之后,然后交到學校廣播站,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觸動,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又如,教師可以在恰當的時間帶領學生親近自然,在春天帶領學生踏青,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吸收新鮮的空氣,感受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在自然界中尋找春天的足跡;在夏天感受烈日的火辣,酷暑難耐;在秋天拾起一片落葉、在秋雨中感受空氣的陣陣涼意,在冬天感受寒氣刺骨的寒冷,在漫天雪花中感受季節交替的美好,教師只有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發現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一顆嫩嫩的青草、一朵被陽光暴曬打蔫的花朵、一片紋路清晰的紅葉、一片片潔白的雪花,都能調動出學生美好情感,讓學生行走在大自然的景致中,學會發現和感受自然環境的美好。學生對生活有了細微的觀察,才能使學生用生活這支筆寫出錦繡文章來。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關注時事要聞,每天在家中多看一些新聞節目,同時向多方面延伸,無論是新聞、娛樂、還是生活中趣聞,學生都要深入接觸一些,然后將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和感悟寫到日記里,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增長見聞,對生活中的事物多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學生只學習課本知識,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從生活多方面開闊眼界,讓學生將每一天聽到的,看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事情都能記錄下來,用這種方式來強化學生語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六、 總結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來教學,脫離了生活的語文會顯得蒼白無力,就像魚兒離開了水一樣,使語文教學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師要把語文教學教活,把生活一汪活水引入課堂,讓課堂掀起千層浪花,使學生不斷享受學習這個過程,同時教師還要將語文和學校、家庭及社會生活等進行有效融合,讓語文教學活動可以擴展到生活每個方面,讓語文知識成為學生的生活所需,讓學生能在學習和日常實踐中積極探索,并學會利用語文知識處理生活中實際問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呂麗娟.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學語文,2019(6):57-58.
[2]張華.關于初中語文生活化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0):171-172.
[3]陳小玲.解析初中語文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2019(10):40-41.
作者簡介:薛萍,江蘇省新沂市,江蘇省新沂市港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