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學后教”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教學中“師講生聽”“師引生從”的教學現狀,開辟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導”的新型教學格局,充分體現了教學改革的精神與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構建“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突顯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基于此,在文章中,筆者結合個人學習成果和工作經驗,從“精備”“精講”“精練”三個層面,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構建途徑與策略展開論述,并力求以此為契機,探索數學教學的新思路,促進數學教學的新發展。
關鍵詞:先學后教;初中數學;教學模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課程應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而,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節奏與流程開展數學學習,顯然難以得到“不同的發展”。“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構建,則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地位上的對調,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教學真正實現“以學定教”。因此,在文章中,筆者以蘇科版七年級下冊《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學為例,將個人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構建與實施中的經驗與心得與廣大同行分享,希望能夠通過“先學后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 精備——提高預習指導的針對性
學生的課前預習,是“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初始環節,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如果教師只是泛泛地給出預習目標,要求學生根據預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則這種“粗放式”的預習指導根本無法起到引導學生學習、啟發學生思考的效果。因此,基于“先學后教”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通過“精備”,提高預習指導的針對性:首先,“精備”教材。數學知識之間往往都有著緊密的關聯性,而這些關聯性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從而減少對數學教材或學習資料的依賴,通過獨立思考來理解學習內容。因此,教師應該通過“精備”教材,引導學生發現這種關聯性,使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能夠學到具體的數學知識,更能夠摸索數學的學習規律;其次,“精備”學生。不同的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如果教師都采用一套預習指導方案,則導致“先學后教”教學模式與傳統的“一刀切”式教學模式并無二致。因此,在預習指導中,教師應該“精備”學生,了解并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使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預習任務與預習方法,開展個性化預習;最后,“精備”資源。學生在預習中必然會應用到各種學習資源,資源的形式和內容會對于學生的預習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開展預習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精備”資源,盡量選擇符合學生學習基礎與興趣愛好的資源,滿足學生的預習需求。下面,筆者以“精備”教材為例,針對本部分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在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發現“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之間的關聯性,則能夠使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的思路與方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擬定預習任務單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從二者的關聯性出發,設置以下問題:1.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和“次”分別指的是什么?2. 根據你對“元”和“次”的理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請嘗試闡述“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 請根據“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方法,嘗試探索“二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方法。教師設置的三個問題,都明確指向“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系,這能夠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學習經驗,學習新的內容。顯然,這大大提高了預習指導的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
二、 精講——提高學習點撥的實效性
有別于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提高學習點撥的實效性,從而實現“精講”:首先,將講授與問題相結合。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會解決一些問題,也會遺留一些問題,更會生成一些問題。“遺漏”的問題,是教師在預習任務中下發的,而學生沒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生成”的問題,是學生在閱讀教材或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基于質疑與創新而形成的新的問題。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將課堂講授與這些問題相結合,講解學生真正關心也真正困惑的問題,從而實現“以學定教”,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其次,將講授與探究相結合。“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中的講授環節,絕不能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應該是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探究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占據主導地位,而教師作為“指導者”“協助者”、甚至“旁觀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觀察、引導與點撥。這樣一來,講授環節就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學生全程參與、隨時互動的“對手戲”,甚至是以學生為“主角”的“重頭戲”。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始終走在教師的“教”的前面,實現了“先學后教”;最后,將講授與反思相結合。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習慣在講授結束之后,“順便”幫學生將難點及要點梳理一遍,并形成知識鏈條。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地位。顯然,這并不符合“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應該將教師的課堂講授與學生的自主反思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與反思,從而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積累學習經驗,總結學習成果,完善學習體系。下面,筆者以“將講授與探究相結合”為例,針對本部分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讓學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有無數個解,并且解之間有關聯性”,是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通過對于學生預習情況的抽查發現,對于“二元一次方程”的這一特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直接向學生闡述事實,或者采用“灌輸式”教學,直接向學生演示推導過程,則很快就能使他們“統一思想”。但是這樣一來,學生只能記住結論,根本無法體驗過程,這顯然與“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不符。于是,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并使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特點:首先,呈現案例。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初步掌握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于是,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若干“二元一次方程”,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求解;其次,交流討論。學生在核對答案的時候會發現,每個人得出的結果都不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讓他們通過對于彼此答案的觀察與分析,嘗試發現“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和“關聯性”的特點。在討論中,學生能夠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繹過程,通過邏輯推理,發現問題本質;最后,總結反思。當學生的交流討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取得的成果加以概括與完善。在此基礎上,形成關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特點”的總結性陳述。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教師都將自己的講授與學生的探究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下,發現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本質特征。而教師也通過這種形式,實現了“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三、 精練——提高習題講練的典型性
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中,習題講練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習題講練的過程,既是學生知識鞏固與內化的過程,也是思維培養與訓練的過程,是開啟更高層次的學習的過程。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提高習題講練的效率,實現“精練”:首先,在“類型題”中鞏固學習成果。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教師應該圍繞基礎知識編輯“類型題”題集,使學生在“類型題”講練中提高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使他們通過知識的“內化”,實現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其次,在“易錯題”中積累學習經驗。學生之所以會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犯錯,無非是出于知識基礎不牢、答題習慣不好、思辨能力不強等原因。面對學生學習中的這些缺點和不足,教師反復強調也未必收獲成效,而教師通過布置“易錯題”,則恰好能夠“對癥下藥”,使學生在答題與糾錯的自主體驗中發現并改正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實現自主學習;最后,在“拔高題”中打開學習邊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給學生布置“基準線”習題,以求教學能夠“整齊劃一”。這樣一來,很多學生的思路和能力都受到了限制,造成了“學受制于教”的現象。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拔高題”,幫助他們打開學習的邊界,發現并跨越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從而形成“教服務于學”的教學新格局。下面,筆者以“類型題”為例,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的特性,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幫助學生厘清概念、抓住本質,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類型題”:1. 判斷題:2x2+y=15是二元一次方程;2. 問答題:若mxy+9x+3yn-1=7是二元一次方程,請問m+n等于多少?3. 計算題:請寫出二元一次方程8x+9y=136的三組解。這三道問題,分別對應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的特點及求解的方法。通過這三道題的講練,教師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牢固掌握跟“二元一次方程”有關的基礎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學”走在教師的“教”的前面,并用“學”來引領“教”,實現“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構建。
綜上所述,“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能夠突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與中心作用,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實現“先學后教”,做到“以人為本”呢?在文章中,筆者從“精備”“精講”“精練”三個層面,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構建途徑與策略展開論述,并希望以此為契機,探索數學教學的新思路,促進數學教學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金燕,何龍利,喻宏華,潘慶偉.先學后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2017(8).
[2]顧標.先學后教 以學定教: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教結合”策略的運用[J].數理化學習,2010(11).
[3]林寶憐.多媒體輔助下初中數學“先學后教”有效課堂探討:以“一元二次方程及應用”教學為例[J].教師,2019(7).
[4]石小云.初中數學“先學后教”模式的實踐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7).
[5]陳大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初中數學“貴生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3(12).
作者簡介:
林勛,江蘇省新沂市,江蘇省新沂市堰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