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盛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保證課堂知識教學的“量”,更要注重教學的“質”的提升。生物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與生物科學有直接的關系。教師要加強生物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科技發展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與合作。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要想更加深化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則可以嘗試依靠個人的體驗,實現個人整體學科素養的提升。文章就具體探討了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初中生物;生物教學
引言
將體驗式教學模式引入到初中生物教學中,不僅更契合學生的知識認知規律,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興趣特點,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促使學生以更加輕松愉快的狀態投入生物學習,為學習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1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傳統的應試教育已不符合當代初中生的成長所需,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了當代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而優化初中生物教學,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則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次,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更多的重視。《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更是提出,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生物概念、知識與技能,并形成與生物相關的生命觀念和情感態度。再次,當代初中生身處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其對知識的需求,也使其面臨著諸多新鮮事物。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對具有趣味性和體驗感的課堂更感興趣。對此,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成了初中生物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最后,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很多教師常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識記抽象的生物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思維僵化,且對知識并不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和有效的應用。
2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2.1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活動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同時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要保持與時俱進,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進度相同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生物教師在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授課活動,不重視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情境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反而是鼓勵學生死記硬背,記住現成的答案,在進行答題技巧的講解時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心態進行引導。教師教學理念落后的問題會阻礙初中生的成長。
2.2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較低
隨著生物課程的不斷修改和編訂,在生物教材中會有很多生物概念需要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本就是學生最不想學習的內容之一,因此,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下降。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事物都是具體形象的,而在生物課程中的學習到的細胞、基因等很多概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具有很強的抽象性,無疑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學習這類知識比較困難,進而使得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率難以提高。
2.3學生實驗操作能力不足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強化成為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的主要關注點和重要教學任務。但是大部分學生習慣將提高成績作為主要學習目標,對于提高自身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缺乏實際鍛煉。在面對教師課堂教學形式和活動變化的情況下,學生普遍缺乏練習,也無法配合教師的課堂活動形式和要求進行實驗活動。在進行實驗操作活動時也需要重復多次的操作才能夠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所以學生個人的能力因素嚴重拖慢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影響著課堂教學活動,尤其是實驗性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3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3.1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體驗式教學模式運用打下基礎
生物教學活動需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生物教師所應當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學生開展更多的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更加科學有效。因此,在日常教學時,教師應當將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在課下和學生進行談心式的交流,了解學生所思。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幫助學生發現生物知識的魅力之處。在課堂授課時,教師要運用更多的體驗式教學和學生進行交流,而不單單是用良苦用心來打動學生。教師要積極地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來提高師生交流互動的頻率,在課后鞏固階段和學生進行更多的知識探討,對于學生能力培養的現狀開展調研,用自己的耐心和誠意打動學生,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體驗式教學模式運用打下基礎。
3.2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往往關注的重點內容是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了解更多的信息,從而進行改進工作,而教師所營造的體驗式教學會讓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更進一步的改善,同時教師所收集的信息也可以及時地轉化為下一階段備課活動的素材。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所運用的體驗式教學法會幫助教師更加科學地了解學生的心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引和幫助,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
3.3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體驗思維
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體驗式教學更強調課堂互動以及課堂體驗,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通過對課堂學習中所獲得的體驗進行思考以及反思,使自己的課堂體驗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因此,初中生物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方式的目的并非單純地讓學生對生物的奧秘進行感悟,而是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堂上的體驗獲得生物學習的思維,借此來深化掌握生物知識,實現自身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植物的一生”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若教師只是單純從植物種子的萌發、植物生長、植物開花以及結果的過程進行講解,學生單純地對知識進行記憶,那么,學生就很難對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形成體驗。
結束語
體驗式學習過程特別強調親身體驗過程中的知識落實、知識應用中的能力提升、實境教學中的知識應用和與社會結合過程中的價值體現。通過相關課程的開展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更好地服務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亞敏.基于體驗式教學初中生物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