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兆軍 宋傲 楊璐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擬探討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的途徑,為高職院校進一步發展提出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為社會輸出了大批技術人才。然而很多用人單位表示現在的高職畢業生缺乏職業道德,缺少實干精神。而一個人的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狀況密不可分,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為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奠定基礎。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生個人的問題,也不僅是用人單位的問題,而且是關系到整個社會道德風尚提高的問題。所以,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培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職業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2001年我國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崗位上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低下。比如在職業價值取向上,越來越呈現功利化、庸俗化的傾向,缺乏敬業精神和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在道德品格上,缺乏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也缺少誠實守信、踏實肯干的良好職業品質。而這些職業道德缺失與自身的心理失調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某些畢業生在新崗位中偶爾受挫、就會情緒不穩、由此對社會、對他人產生不信任感,甚至采取偏激的行為,不合作、不溝通,自以為是,缺乏合作意識與責任感。還有些學生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主要看薪金報酬、不看重專業能力和未來發展,一旦薪酬不如他人,就產生焦慮、強迫、偏執、嫉妒的心理。這些職業道德的問題常常也混雜著心理健康的問題。一方面反映出高職院校對職業道德教育的忽視,一方面也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因此,職業院校既要重視職業道德教育,也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把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促進高職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職業道德的提升。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的途徑
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全面滲透職業道德教育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心理發生發展的規律,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生理學、心理咨詢等教育方法,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的必修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學生了解心理發展的現象和基本規律,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現在各高職院校都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積極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教師沒有深入探討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之間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中蘊涵著豐富的職業道德教育資源,心理健康教師在心理健康課程中必須深入挖掘其中蘊涵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如心理健康課程在幫助學生擁有正常的認知結構、堅定的意志力、穩定的情緒、良好的人格時,也幫助學生正確的規劃職業生涯、勇敢的面對困難與挫折,形成樂觀開朗、有責任感、尊重理解、信任他人、善于溝通與交流、熱愛生活、追求理想等良好的職業素養。
2. 開設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全面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來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過程,是實現職業道德知識內化與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有效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過程。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傳授職業道德知識,并且將職業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想結合,培養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信念、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職業情感和態度等職業適應的能力,這些是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共同的任務,也是共同的教育目標。
3. 在實習實訓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校園內,還應該引領他們走向社會,為其健康職業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礎。實習實訓是高職院校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 在實習實訓過程中,不僅要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職業知識與技能,還要考查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良好的職業態度和情感,這也是評價實習實訓效果的重要指標。職業道德行為只能在職業實踐中形成,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了解職業道德要求、把自己的職業道德知識、職業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轉化為職業道德行為。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學生開發智力、陶冶情操、訓練意志、溝通交流, 在自然流暢的環境中,在健康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的培植了健康的心理。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成為了教育真正的主體。
4.校內虛擬工作場景,邀請企業精英現身說法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直接影響到高職畢業生能否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在校園內創設虛擬的工作場景,促使學生對未來社會對職業的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促使學生把所學的職業道德知識與實際的工作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個人的職業水平和自身特點,從而縮小自身與社會需求的差距,使心理期望與社會實際相符。
邀請企業精英或優秀畢業生來高職院校進行現身說法,運用榜樣的力量感染熏陶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解決高職學生的職業心理疑惑。通過學習榜樣,認真分析自身的職業能力,專業水平、職業興趣與愛好,從理想信念的角度激發學生,從成長的經歷鼓舞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啟迪人生、洗滌心靈。
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只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前教育的針對性,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和健康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羅金彪﹒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6).
[2]沈貴鵬.關于心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