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目前基本已經全面實施教學改革,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接下來,我將針對新課改形式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中展開教學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形式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正在進一步進行教學改革,并且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教學的方式正在不斷進行教學轉變,這使初中地理教學變的越來越高效。
一、心中有圖,分析圖像
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時,需要明確地理教材中有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而且還配著各種類似的地圖,這些圖像可以非常直觀的、形象的向學生進行展示,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需要充分掌握這些地理圖像的分布規律,從而對這些圖像進行分析和解釋,教師在進行教學講解時,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積極的進行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所以,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的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地理時需要做到心中有圖,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和應用。不過在進行讀圖的教學時,如何更好的讓學生進行閱讀成為教師的教學重點。首先,需要學會看圖表的標題,標題是用來指明這張圖的歸屬的,這是讀圖的前提。其次,就是讓學生學會看圖表的比例和注釋,這就是培養學生的看圖基礎。最后就是需要讓學生學會觀看圖表內的內容,在進行內容的觀看時,需要進行詳細的觀看。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的教學時,需要以地圖為教學核心,通過科學的看圖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地理基礎,讓學生的地理水平可以不斷提升。
二、展示自我,踴躍上臺
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的教學時,需要以引導為主,將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教師在進行日常的地理教學時,想要不斷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有三個考慮方面,一是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更容易的尋找學習資料,三是給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例如,教師在進行“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教學時,教師需要設計一些簡單的教學題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更積極的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和應用。學生在進行問題的回答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上臺發言,學生在進行發言時,教師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學習思路,當然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必要的指導和點撥。學生在進行回答時,如果回答的正確,教師需要進行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需要進行鼓勵,然后通過講解和解釋,來幫助學生彌補錯誤,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的教學時,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章節,教師需要讓學生以自學為主,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教師在提出教學問題,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學習。如果在學習時,章節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少時,全班就一起進行討論解決,如果問題比較多時,教師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例如,教師在進行“東北地區的產業分布”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小組合作可以不斷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還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
四、唇槍舌戰,精彩激烈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及時利用教材中的難點重點,來開展教學討論。這樣既可以不斷提升課堂的教學氛圍,而且還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更好的進行初中地理的學習和應用。例如,教師在進行“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一些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討論和辯解,學生在進行辯論的過程中,就會把教師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詳細的學習和探究,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和學習,而且還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敘述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好的進行初中地理的學習和應用。
五、新舊結合,提高效益
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的教學時,教師需要進行新舊結合,來不斷提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可以更加高效的進行初中地理的學習和應用。例如,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不斷提升教學的新穎性,這樣可以讓學生不斷提升學習興趣,從而更加主動的進行初中地理的學習和應用。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需要將傳統教學中的優勢進行延續,這樣才可以讓教學的實效性不斷提升,讓學生可以更加高效的進行初中地理的學習和應用。所以說新課改并不是將傳統完全拋棄,而是要進行精心的篩選。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大綱來把握教學重點,并且通過結合教學實際來不斷提升教學的靈活性,為學生創建有趣高效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可以更高效的進行初中地理的學習和應用,從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學時效性。
參考文獻:
[1]江芬.初探新課改形勢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8):184.
[2]張莉.新課改形勢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初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7(08):11-12.
[3]崔玉花.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12):28-29.DOI:10.13617/j.cnki.sxnedu.202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