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要:2019年春節檔,上映了一部反響熱烈的影片,它的出現,成為了許多網友熱議的話題,直接掀起了中國科幻電影界的軒然大波,2019這一年,也因此被冠以“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稱呼。這就是由郭帆執導,由吳京特別出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本文主要以影片《流浪地球》為例,分析其內在的中國元素,并以小見大,淺析中國式科幻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流浪地球;中國元素;中國科幻;郭帆
《流浪地球》上映后,票房增長飛速,網上的評論很多,難得一見的大家對這部電影都表達了喜愛之情,而且一致認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起點,不得不說,《流浪地球》引發了現象級的轟動,這是由于片子本身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懷所導致的,影片中鮮明的中國元素讓所有國人都感到了本土科幻的萌芽,這實在難能可貴,它引發的共鳴感,已經超出了一部文學作品或者說一部單純的影視化改編作品所能帶來的。
一、《流浪地球》所表達的中國元素
影片中所表達的思想與外國科幻電影中所表達的思想產生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區別即是讓國人眼前一亮的根源所在。有諸多表達“地球毀滅”的外國科幻電影,都致力于用先進科技打造宇宙飛船帶領人類躲避災難以保證文明延續的主題,但是《流浪地球》與這種外國科幻電影和美國大片的思路完全不同,我們所表達的正是我們國家所一直堅持的命運共同體思維,影片中所主張的也是帶有中國特色的“飽和式救援”,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的宏觀思維是具有極大中國特色的,尤其是影片后半段,韓朵朵發出求助信息后,有各個國家的救援人員都前來援助,這一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體現了我們國家所主張的命運共同體思維,也使影片主題升華了一個層次。
影片中的地下城,有許多結合了中國味兒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鏡頭,比如舞獅,還有地下充滿北京味的王府井廣場等,地下城的構造和人們生活的狀態正是中國人所熟悉的熱熱鬧鬧的感覺。電影開頭也以傳統春節開頭,結尾以傳統的舞獅結尾,這樣的熱開場和熱結尾給電影帶來了很大的文化魅力。
《流浪地球》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的成功也不僅僅因為其思想,它與演員們的優秀演繹,擁有一個好的劇本和一位有思想的導演也是離不開的。
二、從《流浪地球》談中國科幻
郭帆導演在創作前曾去到美國好萊塢學習,他也曾將《流浪地球》的劇本帶給外國著名的創作團隊看,得到的回復都是對這個劇本主題的質疑和不解,外國人的思維里是沒有辦法理解我們“地球就是家”的思維,在他們眼中,逃跑是不能帶著家人一起走的。這個事情給予了郭帆導演很多的思考和衡量,所以他將《流浪地球》的主題定為“中國人對家的認知”。
相對于美國好萊塢的電影來說,這部電影不同于西方的敘事模式,而是從某個層面上削弱了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突出集體主義的理念,而且在情節上的設置也跳出了主角光環,就如同主人公劉啟的姥爺為了運送火石而不幸遇難,劉啟的父親劉培強為了整個地球而選擇犧牲自己的生命,諸如此類的角色有很多,所以《流浪地球》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每個人都塑造成了英雄,所呈現的也是中國式的集體主義科幻思維。
最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由14歲的韓朵朵發出求救,救援人員回來幫助他們完成最后的任務的片段,這展現了一種不分國界的團結,展現了人道主義的精神和地球團結的主題,這個情節上的差別也使電影的中心思想得到了升華,具有了中國式科幻的韻味。
三、中國式科幻的發展趨勢
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發展正處于上升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3D技術不夠成熟,特效制作不夠逼真等,因此中國式科幻的發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科幻電影從一個概念故事到拍攝再到制作成片的時間周期較長,與其他類型片相比之下,獲得收益的周期更長,風險也更高,因此想要發展,就比如逆風前進,頂住壓力,以優質的內容和精良的制作取勝,而不能僅僅依靠IP熱度和輿論的引導。
中國式科幻的發展趨勢可以簡單概括為兩條路,第一是類似于《流浪地球》這類型的硬科幻片,另一種是以《瘋狂的外星人》為代表的喜劇式科幻。不論是哪一種,都應該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為引導,向觀眾輸出更具中國特色的價值體系,站在本國文化和思想的基礎上發展,以謀得更好的發展。
《流浪地球》是從零開始創作的科幻電影,郭帆導演和主創團隊的努力并不是徒勞,它帶來了人們的一致好評和巨大的影響,為我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提供了非凡的動力,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發展的無限可能。通過《流浪地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的科幻電影,傳遞了中國式科幻的理念,在時代的潮流推動下,中國科幻片一定會進入一個發展期,逐步走向更大更好的平臺。
雖然在好萊塢電影的巨大沖擊之下,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隨著拍攝實踐的增多和更多導演、制片人的不斷嘗試,一定會積累更多的成功經驗,中國式科幻電影也一定會在磨練中發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延柱.科幻與現實——議科幻片《流浪地球》[J].力學與實踐,2019,41(02):125-126.
[2]李一鳴.《流浪地球》:中國科幻大片的類型化奠基[J].電影藝術,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