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婉
摘要:從考試中可以看出詩歌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視程度不高,所以導致有些教師對于詩歌教學沒有太大的熱情,沒有意識到詩歌對于小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對詩歌教學的方式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也不愿花費時間去研究詩歌教學的模式。然而需要如何轉變小學詩歌教學的現狀呢,首先要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對詩歌教學的認識態度。其次要對詩歌教學的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采用有效、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適合的熱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情境創設
引言
許多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采用取讀和背誦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而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通過營造詩歌教學環境把學生帶入的教學當中,讓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感受到適合的魅力,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改善詩歌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將學生帶入到相應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情境、人物、景色等特點,體現出學生在詩歌教學中主體地位,如此可以使學生和詩人展開空間對話,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在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能夠通過反復的朗誦感受到詩歌當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還可以融入一些因音樂元素利用歌唱的方式體會到詩歌當中所體現的節奏美。如在學習《暮江吟》這首詩歌中,要想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當中“一道殘陽鋪水中”鋪字所運用的巧妙之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在旁晚時分觀看夕陽美景的感受,并且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在夕陽底下觀察和思考傍晚的美景并吟誦此詩。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不但要給學生帶來真實的感受,還要聯想到情境的趣味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好奇心較強的時期,創設具有趣味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的情境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敕勒歌》《楓橋夜泊》當詩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詩歌進行加工,將給詩歌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兒歌,讓學生通過朗朗上口的語調和節奏記憶和掌握詩歌。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畫展示的方式將詩歌的內容呈現出來,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詩歌中就可以融入一些美術作品讓學生聯想詩歌的情境,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并且讓學生欣賞到詩歌的美啟發學生的心靈。讓小學生對詩歌產生強烈的熱愛之情。
二、多媒體創設誦讀情境,感受詩歌之美
教師在開展詩歌誦讀教學情境中要對詩歌的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詩歌內容創設出相應的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當中,并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詩歌朗誦并體會詩歌的內涵,促進學生學習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欠缺尤其是對于詩歌中的內容難以理解,[1]所以容易導致適合在誦讀的過程中出現蘊意和節奏上的偏差,從而對學生學習詩歌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可以將詩歌中所蘊含的情境體現出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詩歌所描述的美景,之后融入相關的音樂節奏,構建出具有獨特的詩歌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詩歌的韻律,并在誦讀中體會適合的節奏。通過特殊的韻味感受到詩歌的美。比如在教學《詠柳》這首詩歌中,教師可以根據詩歌當中所描述的美景運用多煤技術展示出來,創設出一副獨特的畫面。教師在視頻中融入碧玉、綠絲等等美德事物,從而體現出畫面的美。并通過視頻處理展示出生機勃勃、春風得意的生動畫面。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音,通過反復的誦讀感受到課文中的美。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促使學生誦讀水平的提高。
三、構建互動情境,促進師生關系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需要教師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有利于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可以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具有局限性,教師和學生之間很少有互動交流,所以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并沒有得到體現,跟給學生帶來一種壓抑的學習氛圍。然而在立體教學觀念的融入中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之后讓學生以合作交流的進行學習。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可以更好的鍛煉自主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牧童》這首詩歌中,在進行小組合作前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以問題為核心展開討論和思考。如:當你朗讀過這首詩歌后,你會在大腦中想象出什么樣的畫面?你可以將“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這兩句詩文所描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嗎?你知道誰在吹笛子嗎?在詩歌教學中采用立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更好的拓展教學的內容和模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的詩歌朗誦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豐富自己的詩歌素養。從而積累更多的文化內涵。
四、評價情境多元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考試測驗中比較看重學生的成績,并沒有全面的考慮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所以單純的分析測驗的結果非常的片面化,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更好的提高學生對詩歌的朗誦興趣,就需要對以往單一的檢測方式進行豐富和優化,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促進詩歌教學的效果[2]。可以通過改寫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的理解詩歌當中的情感。結合詩歌內容改編成現代語言小故事。比如在學習《鵝》這首詩歌中就可以進行改編,如此一來會促進學生與詩歌間是關系。此外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對詩歌展開續寫。學生在掌握原詩的基礎上展開思考和象限,對詩歌進行延申和拓展,不但可以有效的檢測出學生對詩歌的被背誦和理解程度還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學習更為輕松。要想豐富詩歌教學的評價方式就需要改變以往用一個“好”字進行評價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詩歌學習中記錄和積累更多的詩歌知識,把學生在平時誦讀、講故事、學習等內容記錄下來并制作成學習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評價的多元化。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詩歌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轉變以往詩歌教學單一、枯燥的方式,豐富詩歌教學的方法可以更好加強學生在情境中的感悟和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并且要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穩固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從而更好的傳承經典,促進語文素養的不斷養成。
參考文獻:
[1]王劍清.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開展方式[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9(04):37-38.
[2]潘永未.試談小學詩歌教學的創新[J].吉林教育,2017(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