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弦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們藝術層次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有效的培育。高中音樂教學是高中階段美育教育的重要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核心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關鍵內容,高中音樂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學應當合理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從而滿足學生們的音樂學習需求,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個性化和全面化的發(fā)展。本文將對高中音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學生藝術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進行全面的展現(xiàn),希望能夠為廣大高中音樂教師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音樂;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師們的教學手法普遍比較單一,學生們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所接受的教育也比較片面。新課標指出,當前高中音樂教學需要與音樂技術進行整合,從而發(fā)揮出信息技術在音樂鑒賞、歌唱等方面的教育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們更加全面細致的認識到音樂的魅力和優(yōu)秀。信息技術的融入,能顧有效的彌補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對學生們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全面化提高產(chǎn)生極大地推動作用。本文從高中教師運用科學技術能力開展音樂教學的角度,對學生們的藝術核心素養(yǎng)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讓學生們在音樂學習中得到更為優(yōu)質的音樂教學服務。
一、多媒體展示音樂作品:培養(yǎng)自主音樂需要素養(yǎng)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培育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自主性,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逐漸產(chǎn)生對音樂的探究心理,對音樂有興趣的進行自主的認知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們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自主能力。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通過播放一些磁帶,或者進行簡單的樂器演奏,讓學生們對音樂作品進行簡單的欣賞。這樣的教育方式,僅僅是讓學生們從聽覺上對旋律進行感知,卻缺乏了一定的欣賞性,學生們在一段時間內單純的旋律欣賞中,很難從始至終的專注于欣賞旋律,有時候甚至會走神,做別的事情等等。這是因為教師對學生們的情感引導不夠到位,學生們對于盲目出現(xiàn)的旋律,并沒有太多的情感基礎和感知基礎,自然而然對這些旋律很難產(chǎn)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音樂作品,讓學生們在了解音樂的同時,在視聽方面有更為直觀的觸動,對音樂內容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更為自然的接受相關的音樂教學內容。例如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接受《歐洲民間音樂》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一些符合時代特征的歐洲民間音樂話劇,讓學生們在觀看的過程中,對歐洲當?shù)氐囊魳诽攸c和不同時代下歐洲的民風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由此對歐洲音樂的獨特性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理解,從而更加有效的培育學生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二、混合式音樂藝術學習:培養(yǎng)音樂實踐能力素養(yǎng)
運用信息技術能力開展高中音樂教學,能夠豐富音樂藝術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取不同的知識內容,從不同層次上得以提升。教師可以在高中音樂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視聽結合的效果,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從而提升學生們的音樂實踐能力和藝術核心素養(yǎng)。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常常因為課業(yè)繁忙而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音樂,發(fā)展自身的藝術內涵和實踐能力。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教材中的內容對于學生本人的音樂認知能力而言,是有些抽象和深奧的。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著力于幫助學生們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到音樂知識中的內容,通過視頻、圖像、文本等內容,開展音樂教學,讓學生們在教育中,感受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一些學習小游戲,小活動等等,讓學生們在玩耍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的吸取音樂知識,提升自身的音樂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梅蘭芳的京劇和經(jīng)歷時,有些學生可能一開始單純的聽梅蘭芳的作品,并沒有什么觸動,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梅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收集大量梅蘭芳的資料便于學生們了解,學生們能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京劇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京劇,熱愛祖國。
三、微課進行詳細化教學:培養(yǎng)音樂情感體驗素養(yǎng)
通過開展微課教育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們帶的音樂情感體驗素養(yǎng),讓學生們在微課學習中,反復學習一些音樂過程中的重難點,從而對音樂知識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微課是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所衍生出的一種新型教學輔助工具,學生們在觀看微課的時候,能夠更加詳細的學習知識點。很多學生在課下的時光沒有太多的學習引導,但是對于網(wǎng)絡和信息技術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加上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達,學生們在家僅僅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夠與世界對話。教師完全可以借助這個特點,讓學生們在手機上觀看微課,便于課下學習。同時,很多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不喜歡在課上過多的表現(xiàn)自己,我們正可以通過微課,給學生們更多的自學空間,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個性化發(fā)展。例如在講述我國多民族的音樂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選擇將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和文化制作成微課,供學生們進行觀看和理解,學生們在觀看微課的時候,不僅能夠看出各民族的差異,還能夠搭配相應的音樂內容,完成拓展和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情感體驗素養(yǎng)。
四、網(wǎng)絡平臺中教育評價:培養(yǎng)音樂文化理解素養(yǎng)
在網(wǎng)絡平臺中對學生們進行教育評價,能夠更加直觀和清晰的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和幫助。教師應當在評價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們的認知引導,讓學生們在網(wǎng)絡平臺上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我的理解。評價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能夠影響到學生們的今后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在評價中國,培養(yǎng)學生們的音樂文化理解素養(yǎng),讓學生們在和教師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理解音樂文化,增強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綜上所述,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對學生藝術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需要教師首先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在教學中自然的采用信息技術中的一些輔助工具和方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最大化的發(fā)揮出信息技術設備的效果,對學生進行良性引導。
參考文獻:
[1]梁亞華. 高中音樂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122-123.
[2]揭鴻洋. 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音樂教學探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