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落實學校“尊重每個生命”的辦學理念,關愛特殊群體,試行“寶貝計劃”校本實踐,拓展育人途徑、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家校合作預防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人格偏差,提升學校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高度及可操作性。
關鍵詞:寶貝計劃;校本實踐;環境;原生家庭;合力育人
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價值多元化和不良社會風氣給學校德育帶來重大挑戰。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拓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教師的說教已無法讓學生做出行為的改變。把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任務,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改變其不良行為,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是當下德育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云鷹小學地處城鄉結合部,現有學生一千六百多人。近年來,一直在不斷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為扭轉當下班主任帶班難,面對班級“問題學生”頭痛的問題,我校以“寶貝計劃”活動為探索模式,開展了一系列校本實踐活動。
一、立足提質增效,履行心育使命
1.“寶貝計劃”活動是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執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需要。注重學生心理和諧健康,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關注和關愛的學校大環境是我們此次活動的目標。
2.“寶貝計劃”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力措施。當前德育教育的實效和現實生活需要之間反差較大,要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必須強調社會體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在活動中創設現實生活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師生互動、親子互動和學生交流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3.“寶貝計劃”活動遵循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在身體發展上也有可尋的規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情感的感悟,心理營養的汲取,才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4.“寶貝計劃”是和諧家校關系,合力育人的雙贏平臺。活動結合了家庭、社區教育。特別是“原生家庭理論”在家長課堂中的應用,提高了家長的積極性與參與度,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學生良好的品格形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動力。
5.“寶貝計劃”活動是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的有力舉措。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在師資條件有限的環境下,自主培養,在實踐中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是目前最實際的方式之一。
二、傾力立德樹人,創設心育環境
1.多方助力組建心育隊伍
在教體局及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學校成立了“胡莉華心理工作室”、兒童之家,家長學校。并配備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
2.多形式開展心育活動
(1)在主題班會中分年齡階段融入各段學生當下亟需解決的心理現象。
(2)開展“寶貝計劃”團體活動,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
(3)社團活動中融入思維訓練、專注力訓練及體美勞等立德樹人實驗課程。
(4)家長學校中的家長課堂,開設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
(5)對特殊個體結合黨建工作開展扶貧助學、送教上門、定期家訪、個案回訪等活動。
(6)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寒暑假德育作業。利用運動、閱讀、旅游、做公益服務等活動來融洽親子關系、緩解學生壓力,拓展學生心理品質。
3.重點推進“寶貝計劃”活動
(1)走訪調查 分類建檔
前期進行現狀調研。如家訪、問卷調查、教師座談等,將來自全校各班的46名學生按高、中、低年級分成三小組,形成“寶貝”檔案。
(2)制定方案 多方聯動
通過制定各項有針對性的活動方案如:《“寶貝計劃”學生活動方案》、《牛奶獎勵計劃》《“寶貝計劃”家長會活動方案 》《“寶貝計劃”親子活動方案》《“寶貝計劃”家長讀書分享會方案》《“寶貝計劃”家長成長課程安排表》《“寶貝”加油團輔課程實施方案》等讓學生動起來,讓家長學起來,讓老師愛起來,共同促進學校“發展”起來。
(3)周密部署 傾注真情
①注重雙向交流,傾聽-反饋。團隊由一名主講教師和二名助理教師組成,每位老師每天都有具體的分工。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加油的肢體動作,每天一對一的交流,在這種高密度的師生交往與反饋中,孩子們都會受到激勵,老師們會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勞動價值,也真正學會了如何走進學生心里,遵循學生身心規律來培養學生。
②團輔與個輔相結合。
③長期陪伴。2019年上學期學生每天下午大課間活動時間在不同的場地集合,每次30-80 分鐘,為期三個月。2020年調整為每周一次團輔,每月一次家長課堂,每月一次親子活動。
④巧設獎勵。為學生提供夠得著又喜歡的物質鼓勵,并采用延遲滿足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表現來獲得(一周評一次),再通過自己的堅持獲得向往已久的精神鼓勵(兩周評一次優秀寶貝在升旗儀式上表彰),期末評選一次的年度優秀寶貝。
(4)多管齊下 合力育人
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在活動中分年齡階段、分個性特點加入多元藝術如:故事/瑜伽/繪畫/音樂/游戲/朗誦等具有針對性的團輔內容。“寶貝加油”系列團體輔導設計有梯度的大主題九個,小主題36個。開展“寶貝”家長《原生家庭》系列講座、父母課堂、親子活動、父母讀書分享會、學校開放日、個案跟蹤等活動。為這群“寶貝”提供一個能得到積極關注、激發他們潛能的環境。
4.多渠道提升教師心育能力
(1)以研促教。依托課題《原生家庭理論在“寶貝計劃中”的應用研究》開展線下示范課教學、線上優品課研討、觀摩省市獲一等獎的教學視頻、利用“寶貝計劃”系列團輔課開展同課異構、對照自己的錄像課找茬等來打磨課堂。并定期舉辦如:學生個案、家校溝通、、非暴力溝通、教師自我成長、職業困惑、親密關系、原生家庭等線上集中研討會。
(2)學以致用。以工作室作為平臺,打通校外資源,吸取他人經驗。同時開通線下學習資源,學習心理專業課程,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水平。在實踐中反思,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3)教師減壓。踐行只有快樂的老師才能教出快樂的學生,為緩解教師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每學期開展兩次教師減壓拓展活動或專題講座。
三、托舉雛鷹試翼,彰顯心育成效
1.師生關系融洽了
孩子們在“寶貝計劃”中找到了自信。心育老師們的積極關注及有效的語言溝通,使得孩子們樂意來“寶貝加油”課堂;同時任課老師的育人模式也在潤物心無聲中發生了變化,會主動與我們聊關于轉變學生的話題,交流尋求更合適的方法。學校給予“寶貝們”得以尊重和關注的心育氛圍,學生更加信賴老師了。
2.親子關系融洽了
父母課堂中第一期讀《小學生家長必讀》作筆記,實踐兩個月;第二期網上觀劇,談體會。第三期聽《原生家庭》系列講座一年。二年多來感受到了這群家長的變化:從之前的無奈、無力到接受現狀再到付出行動,積極主動,家庭教育環境改變了,“寶貝們”身心自由了,親子關系更為和諧。
3.得到了老師、家長、社會的一致認可
每天的活動看得見聽得著,老師們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紛紛表示“真心不容易”。。家長們也留言“感謝老師”。區教體局對“寶貝計劃”活動的評價是“在干一件積德行善的好事”。“寶貝計劃活動”衍生了許多教育故事和案例:論文《我和我的“寶貝們”》發表在教研周刊上;論文《關注心靈成長 家校協同育人》發表在中國教育核心期刊上,并在云溪區第四屆校長論壇上做分享;案例《寶貝計劃》獲省“5.25”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二等獎;論文《“寶貝”變形記》《沉默的圍墻》分別獲省一等獎和三等獎;研究報告《原生家庭理論在“寶貝計劃”中應用研究》獲省二等獎;《心靈的力量》在岳陽市城區義務教育階段骨干教師示范教學暨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活動中進行專題分享;案例《關注心靈成長 托起明天的太陽》納入岳陽市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資料匯編;《“寶貝”加油》團輔成為了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婚姻家庭系列講座》成為家長學校課堂教學資源并在全市推廣。
結語:
堅持立德樹人,深化協同育人理念;落實學校的“尊重每個生命”的辦學理念;關愛特殊群體,預防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人格偏差;重建家校溝通新氣象,提升學校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高度及實效性。“寶貝計劃”活動算是打開了一扇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實踐的“窗”。雛鷹試翼志存高遠,搏擊長空定有時 !
參考文獻:
[1]沈家宏--《原生家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8.7
[2]李阿盈.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D].無錫:江南大學,2008.
[3]梁楠.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分析[J].青春歲月, 2013, (16) .
[4]李平.“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與具體措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200-201.
[5]呂歡歡,李欣蔚.國內外親子關系對兒童青少年發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2016(19):261.
[6]基礎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21年修訂)》360A06-05-2012-0024-1教育部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
課題《原生家庭理論在“寶貝計劃”中的應用研究》
課題批準號為:XJK20BXL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