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群
摘要:小學語文一直在教學中有很高的地位,并且很好的促進了其他科目教學的開展。語文學習十分基礎,同時語文學習又有著它本身的特性與魅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于教學的長遠發展,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新課標的推進使得教學課堂煥然一新,教學也重新煥發生機,但是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時要更多緊跟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原本課堂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下面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有效教學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有效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很難一節課完全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有所下降。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師教學方式教學氛圍等也有著很大的關系。要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保障語文課堂開展的有效性,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實際情況,合理進行教學規劃。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學手段與策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讓學生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
一、分析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
1.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
縱觀語文教學的發展,不難發現當今語文教學受到局限的一個很大原因是學生學習動力有所缺乏。語文教學不同于數學科學等其他教學形式,相比于其他學科的教學,語文作業的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語文學習的范圍也更加寬廣。學生一般對于語文課文的內容與故事講解類課文很感興趣,但是對于語文教學,學生卻興趣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獲取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習的形式,然而教師教學更新的速度卻比較緩慢。這使得學生更加不容易被課堂所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1.2學生參與度不夠,思維受到局限
小學階段是教學的初期階段,人們都不想學生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會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應試性考試的大背景下,教師教學的內容更側重于讓學生學習記住字詞,取得更高的成績。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式卻偏生硬刻板,也往往更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不能有效的參與到課堂,在教中學生更多的作為一個旁觀者。這都進一步阻礙了教學的發展,也不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教學的策略
2.1不斷提高教師素養,生動教學
面對當今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現狀,教師應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將游戲教學的模式合理應用到數學教學中。這也與學生的現階段特點相符合。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途徑進行學習。這使得教學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吸引力。面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應當不斷學習,以更好的滿足教學的需求。同時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更加靈活的教學,利用圖片圖畫等不斷生動教學,通過生動化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班級整體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火燒云的教學內容時,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十分具有畫面感。教師在教學中為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可以更好的利用圖片的形式開展教學。教師可以準備圖片,利用多媒體連續放映,再從旁邊講解的方式展開教學。這種圖形結合的方式相比于傳統教學更加新穎,而且也十分有趣。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很好的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更加熟悉的掌握教學內容,并與圖片實現巧妙結合。
2.2促使學生更多參與教學
教師在教學時,不應當只把眼光著眼于學生成績,而應該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促使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更多的引導學生。為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更多的發揮積極作用。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充分的了解小組情況,以便教師及時指導與監督。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蝙蝠與雷達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再讓小組談論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在教師講解相關內容之后,教師就鼓勵學生進一步深化學習主旨,讓學生通過動腦或者想象舉例一些類似蝙蝠于雷達的例子。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將語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動腦,很好的參與了課堂,從而很好的促進了教學的開展。在學生談論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到小組中去,不但可以傾聽學生的想法,也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思想。
結束語
新課標的發展帶動了語文教學的發展,更加符合語文教學的理念,教師要在教學中更多的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更多的獲取知識,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課堂,從而提升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針對于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教師要從根本考慮問題,把眼光放的更加長遠,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相信通過教師的不斷努力一定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旭峰. 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學的優化策略[J]. 文學教育(下),2021,(10):56-57.
[2]楊利輝. 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方式創新[J]. 清風,2021,(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