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麗君
摘要:要改變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傳統教育思想、理念、教學模式、課堂組織形式,就必須利用好信息技術,這是全面推進與落實高中化學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我近幾年實踐,更清楚地明白將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化學;提高質量;核心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現代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以此切實保證學科教育的效率及質量。廣泛推廣現代信息技術既是改革傳統教育思想、教學模式、課堂組織形式等的有效途徑,更是全面推進與落實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化學教學有如下積極影響。
一、有利于優化教學細節,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偏好沿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教輔資料上羅列好的知識點以最死板、最粗暴的方式直接灌輸給學生,如此落后的教學模式不僅完全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于不顧,而且長期將學生的思維緊緊束縛在教師的落后教學理念之下,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及積極性的調動。
而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可以將聲音、圖像、文字等眾多信息巧妙融合到一起,有利于教師將更多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信息生動直觀、形象立體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而這顯然對于優化教學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熱情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有利于他們以更加自主地經歷化學現象觀察—猜測—實驗—證明—總結與歸納這一化學探究活動的完整過程,而且還大大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及實際創新能力的提高與進一步發展。
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節知識點時,我首先利多媒體教輔設備,向學生展示了綠豆在鐵鍋中煮了以后會變黑、蘋果、土豆等用鐵刀切了以后,表面也會變黑等的實物圖片,之后又點擊多媒體課件,向學生解釋這些日?,F象背后蘊含的科學原理:綠豆、蘋果、土豆等的細胞里,都含有一種被稱為“鞣酸”的物質,而鞣酸極容易與鐵發生反應,生成一種被稱為“鞣酸鐵”的物質,而這種物質恰恰成黑色,因此,無論是綠豆在鐵鍋中煮了以后還是蘋果、土豆等用鐵刀切了以后都會變黑。如此,便利用信息技術巧妙實現了課堂的導入,這樣做使得學生真正經歷了自主分析、自主實驗、合作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充分尊重其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最大限度上促進了他們自身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協調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進步與提升,真正將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中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限度。
二、有利于優化實驗教學結果,輕松突破實驗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實驗之于高中化學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但一些高中化學實驗因為種種原因,并不具備成熟的實際操作條件,而信息技術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這一狀況,有利于優化實驗教學結果,輕松突破實驗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一)可以使化學實驗更加直觀、形象
現在的高中班級多數是大容量的班級單位,要想依靠“教師在講臺上做實驗、學生在底下觀摩”的固定模式無法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得以最直觀、最清楚的看到教師在講臺上的演示實驗,顯然不太切合實際,因為演示實驗的可見度、演示效果都比較低,良好的實驗教學結果根本無從保障。
因此,在“焰色反應”這一實驗教學過程中,我摒棄了以往單純在講臺上進行演示實驗的做法,改為提前在網絡上搜集與整理關于焰色反應的實驗視頻,在課堂上采用邊講邊做實驗的形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快進、慢放、暫停等手段配合講解的速度。如此一來,既最大限度上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思維、有效集中了其學習注意力,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最大限度上增強了該實驗的可見度,在強化實驗演示效果的基礎上給予了學生最直觀、最深刻的影響。
(二)可以有效模擬危險、有污染的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中包括部分危險性較強或者極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實驗,無法在實際課堂上操作,那么信息技術就可以帶來更多便利,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模擬上述實驗,以此來減輕實驗教學危險性與減少污染,最大限度上優化實驗教學質量。
例如,“硫氰化鉀檢驗鐵離子”這一實驗就具有較大的危險性,首先,硫氰酸鉀不僅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危害,誤服可導致人體急性中毒、引起惡心、嘔吐、腹痛等嚴重后果;而且還會對對環境空氣、水體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在這一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我就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動畫模擬的手段將其生動、完整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如此,既順利完成了既定的實驗教學任務,又切實保證了人體、環境不至于受到危害與污染,真正做到一舉兩得。
三、結論
隨著教育現代化趨勢的日趨明朗,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普及、推廣與靈活運用。為此,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我們必須將現代信息技術靈活的運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學實踐活動鐘,這既是推動教育現代化更好進步的必然要求,更是切實促進高中學生創新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綜合素質顯著發展的有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訂《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試行)》,2012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娟《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教學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