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卓鋒
摘要:2021年7月,隨著國務院辦公廳明確提出“雙減”要求,意味著傳統的教育方式將迎來重大的改革。教師在執行“雙減”政策的同時,還要保證教學質量,就需要抓住有限的課堂時間,打造高效率的課堂。因此,重點研究“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打造高效率課堂,實現既能讓學生減負,同時又能夠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貫徹和落實減負的理念,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不斷探索追求,不斷改進英語教學方法,運用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雙減”政策的內涵
“雙減”指的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其具體內容有兩點:
(一)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
這包括減輕學生的作業量和作業時長。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雙減”政策要求盡量縮減孩子的作業任務,不給家長布置課外作業,不讓孩子或家長批改作業等。
(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目前,校外培訓現象較普遍,許多家長沉溺于給孩子報課外補習班,給孩子增加了教學負擔。“雙減”政策要求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主要是針對課外培訓機構,要求各機構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不能開展培訓活動。
二、“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英語興趣,緩解學生心理負擔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與許多英語“學困生”交談后發現,因為他們對英語興趣度低,甚至有些學生害怕學習英語,導致了這部分學生在課堂表現不積極,覺得學習英語難度大、壓力重。為緩解學生的心理焦慮和壓力,教師應將興趣培養貫穿于課堂始終,并作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以寫作訓練為例,常見的訓練方法是教師先為學生分析寫作主題、寫作框架、羅列可能用到的詞語詞匯,學生完成兩輪寫作,一輪是學生自己寫作,二輪是學生根據教師意見修改。這種訓練模式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十分有效,但一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領悟性比較差,不容易跟上節奏,二輪修改訓練對其來說意義不大,相反自信心還會受到打擊。 為改變這部分學生的心態, 教師可以適當調整訓練的方式和步驟,讓基礎薄弱的學生有更多參與感,培養他們的英語自信和興趣。
(二)英語教師要作為“強化記憶者”的角色
在“雙減”政策下,英語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聽說方法,增強學習效果。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師首先通過幽默的開場白和打招呼來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放松學生的心態,然后采用提問的方式帶學生復習已經學習過的小結,導入一個新的問題進入下一個環節,以此加強學生的聽說技能。例如,Getting to know you!通過聽錄音磁帶,準備自畫像卡片,找到個體身上的一個亮點。教師帶領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隨后教師充當“強化記憶者”的角色,找出文章中的關鍵詞語,強化學生對這些詞語的記憶,從而關聯起課本的內容和相關知識點,快速掌握教學內容,形成高效課堂,達到減輕學習負擔的目的。
(三)增加生活化的素材,降低英語理解難度
理解困難既是學生英語學習壓力所在,也是課堂效率遲遲無法提升的原因所在。從英語教材編寫內容來看,編者在有意識地將英語和生活相聯系,所列舉的案例、閱讀材料也多是生活中可以見到的事物,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許多素材。事實證明,當英語和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利用英語的次數多了,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動想到使用英語了,自然他們學習英語的難度也會下降。從實踐教學來看,教師對生活化英語教學的認知經常會出現兩個誤區:一是認為“生活化”教學只存在于某個特定課堂中,只有當教材內容中有生活化元素或者參加教學比賽時候才會有意識地選擇生活素材,平時教學中則對“生活化”教學關注比較少,多以應試教學為主;二是教學存在“假生活化”的現象,許多教學方式被冠以“生活化”之名,其實并未真正實現“生活化”教學。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 Unit4 Topic2 的時候,教師設置了一個導入問題:In our world, what’s the biggest sound you have heard?老師希望得到的答案是earthquake,但事實上同學們給出了thunder,tiger等答案,就是沒有給出earthquake 答案,原因在于地震離學生生活很遠,而且地震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也并不是聲音很大,因此這種生活化教學設計是不貼切的。由此可見,“生活化”元素并不是一個說法,而是應付諸于實踐中。以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為例,這篇課文教會了學生許多地震中求生的小常識,因為地震離學生的生活很遠,教師為了增強學生體驗感,為學生營造了這樣的情境:地震突然來臨,教室里面桌椅都倒地了,這時候有些學生在教室外面,有些在里面,面對不同的情況,大家可以有哪些求生的做法?在演練的時候,學生做完每個動作,都需要用英語描述一下自己所做的動作,一方面鞏固了課堂所學習的新單詞和句型,及時記憶每種求生方式的表達方法;另一方面也學習到了地震中求生的常識,拓寬了學生的生活小常識。 相比于剛剛的導入環節,在閱讀環節中的“生活化”色彩比較明顯,將生活中的常識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時候對課文單詞理解也比較深刻,課堂效率大大提升。
三、結語
總之,在“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針對課堂教法與教材的處理和改進,以及當堂高質量地完成作業,都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上的英語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輕學生英語學習的課業負擔,從而降低學生對課外培訓課程的依賴。
參考文獻:
[1]莫怡琳.減負增效在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的體現[J].中學生英語,2020(14):91.
[2]潘存軍.初中英語教學中互動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探究[J].海外英語(下),2020,000(005):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