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摘要:教師要樹立單元教學統整的思想,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課標為導向,以小學語文統編教科書為載體,以語文要素為抓手,以課堂為基地,注重多元勾聯,構建并立足大單元課程新體系,整體關照語文要素、勾聯整組落實語文要素。進行多維測評,總結影響學生深度學習的變量。
關鍵詞:勾聯式;單元整體教學;深度學習;探索與實踐
一、問題的提出
因為課題組——“基于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語文要素促進高年級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對福泉市不同地區的90名小學語文教師和175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深入課堂聽課60余節。調查發現影響語文要素的落實與學生深度學習的主要因素:碎片化的繁瑣分析,不能實現單元統整的教師選項占78.31%;其次是內容與策略不能前后勾聯,此項占比為62.65%。為此,嘗試建構“勾聯式單元整體教學”范式,開展系列探索與實踐研究。
二、如何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構建大單元教學新體系
1.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提升思維品質構建大單元
大單元整體教學研究要充分利用統編教科書的編排體系,但也要超越教科書,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語言的建構與應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分化到不同單元,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循序漸進達成教學目標。如聚焦思維訓練,三到六年級可以構建一個“思維訓練”大單元,這個大單元既有勾聯,又有所梯度,如下圖所示:
在“思維專題”大單元中,凡是大單元中涉及到的每一個單元,稱之為“小單元”。每一個小單元又是一個獨立的整體。但每個小單元相互聯系。教學時以“小單元”為基本的教學單位,以“勾聯”為前提條件,以“融合”為基本的教學理念,以“探究”為基本的學習方式,以“活動”為基本的呈現方式,以“評價”導學導教的新教學范式。如三年級“直覺思維”單元,引導學生在“讀、想、說、畫、寫”等系列板塊活動中實現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完成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最終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2.關注文體特征,要素勾聯構建大單元
本世紀初的語文教育改革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問題就是文體意識淡薄。從課程設置的理念上存在著弱化訓練,淡化文體的訓練。主要表現在不管是什文體,基本上按照記敘文的方法去上。于是萌生了把整個小學階段的小說單元組建成一個大單元,包含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小說)和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外國名著(長篇小說)。但教學時各有側重,教學時一定要把目標裝在腦海里,把語文要素刻在心中。
此外,說明文單元也可根據文體構建大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和習作訓練單元都可以構建大單元。
三、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運用,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1.立足大單元課程新體系,整體關照語文要素
教師要先了解《語文課程標準》對教材的目標要求,熟知統編教材的框架體系,充分了解編者的意圖。小學語文統編教科書采用“雙線組元結構,”人文主題是明線,同時又有一條隱性線索——語文要素,語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并把這些知識點與訓練點分成若干個小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每個單元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中。再以語文要素來組合單元,從而形成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前,要對整套教材的語文要素加以解讀,既要理清單元的教學價值,也要將語文要素前后勾聯,避免遺漏或重復教學。
2.著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勾聯整組落實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清晰化,但并非教學內容的具體化。一篇文章要學習的知識點很多,倘若教師逐一去教,就會陷入碎片化閱讀分析的泥潭。若能發掘語文要素的關聯,通過整組,讓要素之間勾聯,理性落實語文要素,從而將學習從單一講授引向深度的綜合性學習。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寫一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圍繞讀寫兩大語文要素,設計“尋平凡事物之美”“找最美朗讀者”“探作者表達之妙”“我的妙筆亦生花”“賽賽我的習作”幾個活動。整個單元通過目標、生活、要素、內容、策略等勾聯,以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3.教學實踐活動中多維測評,總結影響深度學習實效的變量
教學目標指向的高度。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很多老師只著眼于本課的內容,不放眼單元目標、階段目標的要求,更別說語文核心素養目標。只有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核心素養上,才會思考達成目標的方法與手段,才會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去質疑、探究、思考、解惑。
要素解讀的精準度。雖說語文要素是很明確擺在單元導讀頁,但是并非所有老師都能精準解讀并有效落實。就拿六年級第上冊第四單元的小小說來說,要素是圍繞小說三要素——環境、情節、人物展開教學。但在校際交流的同課異構活動中,4個老師上課,竟然有三個老師忽視“情節”這一要素,仍按記敘文的方式去上。這與編者意圖相悖,怎能實現深度閱讀呢?
思維定位的深度。思維的深度是指語文要素勾聯統整時的認籌思維,是基于課文視角、小單元視角或是大單元視角,這就取決于要素的定位思維。如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對學生進行“抽象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了解人物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執教《田忌賽馬》一文,采用情境還原法引導學生了解田忌的思維過程,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設計“誰是真正的贏家”這個問題,學生就要進行有理有據的表達,就是六年級下期“邏輯思維”的滲透。
總之,教師只有在全域視眼下注重目標、要素、知識、策略、方法、生活等多元勾聯,構建大單元教學體系,講究實施策略與多元測評,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S](2011版)
[2]陳先云《增強六個意識,教好部編小學語文教材》[J]
備注:本文系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語文要素促進高年級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20A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