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正
摘要:“后茶館”式教學是一種精致化、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對中小學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五項管理”規定的實施和教育部“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要求相應提高,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后茶館”式教學模式應用在課堂上,這樣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布置課堂作業,減輕學生課后負擔。
關鍵詞:后“茶館式”教學模式;初中課堂作業;教學策略;方法研究
“雙減”政策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而布置作業的主要作用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學習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把著力點放在課堂作業上,“后茶館”式教學模式能夠幫助教師做到這一點。本文將從“后茶館”式教學模式的特點、與課堂作業結合的原因及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討論。
一、“后茶館”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后茶館”式教學是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育才經驗”,在“茶館”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教育思維和教學現狀,改善教學模式,以“讀”“講”“練”“議”“做”為課堂教學的基礎組成部分,并且能以自由的教學次序和教學計劃進行課堂教學,主要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的核心部分是“議”,即通過對話討論、分析、解決問題,這與如今倡導的對話式教學模式不謀而合。“后茶館”式教學,顧名思義,如同在茶館愜意交談,各抒己見,課堂氛圍是輕松愉快的,注重的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和獲取是高效的,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后茶館”式教學模式與課堂作業結合的原因
“后茶館”式教學中的“做”即是做課堂作業,其目的是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本節課的掌握情況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有針對性的布置課后作業,減少不必要的作業負擔,避免“題海戰術”造成的事倍功半的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既迎合了“雙減”政策中全面減少作業總量跟時長的要求,也符合“后茶館”式教學“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可以讓學到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反饋,有利于學生獲得自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高效的課堂學習還能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思維、反應和語言組織等能力。課后學生還有自由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此可見,“后茶館”式教學與課堂作業結合的必要性。
三、“后茶館”式教學下初中學科課堂作業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在“后茶館”式教學下,教師應該對初中學科的課堂作業作出創新,嚴格把控作業數量,提升作業質量,結合“后茶館”式教學的核心——“議”,從多方面進行課堂作業設計。
1.迎合初中生心理特點,設計趣味性課堂作業
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心性還未成熟,好奇心重,喜歡玩樂,同時由于接觸的世界變大,視野逐漸開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強,也因為接觸的事物變多,對自我的認知也更清晰,希望尋求外界肯定以建立自信。所以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益智的課堂作業形式,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鞏固學到的知識。
教師可以利用類似知識競賽、知識點接龍、正反方辯論、“你出題我來答”小小故事會等類似游戲的形式,增加學生和學生,小組與小組,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學到的知識,開闊視野。比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告訴學生:“這節課的課堂作業是一個小游戲,參考成語接龍的形式來一個知識點接龍。”初中時期的學生都有好勝心,渴望得到認可,那么學生在上課時就會跟緊教師的教學節奏,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學習氛圍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在進行知識點接龍的過程中,學生會仔細聆聽其他同學的話,避免知識點的重復,還能對一些同學的錯誤性理解進行糾正,達到互相進步的效果,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又收獲了自信心和快樂。
2.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設計實踐性課堂作業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如果不能很好地運用,就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如今的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時,不僅要關注本門學科的發展,還要兼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的課堂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學習內容,增長知識。
教師在教授完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親身去觀察、感受。比如在進行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學習時,教師讓學生進行實驗,學生根據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驗中,并進行觀察,這時學生就會對實驗產生的神奇現象感到驚喜,從而深刻理解知識的魅力,提高動手能力。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薄弱的地方或易錯點進行針對性講解,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
3.夯實學生知識基礎,設計層次性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并不是只能在一節課的末尾進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計劃,布置層次性的課堂作業,幫助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地掌握學習內容。“后茶館”式教學模式強調對話式教學,要求師生互動。其“讀”“講”“練”“議”“做”的教學步驟可以穿插進行。
比如學生先閱讀概念性、認識性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布置課堂作業,請學生講述復述學習到的內容。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講述查漏補缺,然后講解重難點。再給學生定時進行消化理解和討論后,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不理解的問題,這時教師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了解,教師解答過后,在定時布置一些難度相對提高或者針對學生知識盲區的練習,再進行講解提問,為學生解答疑惑。這也有利于教師針對性地布置課后作業,減負提質。
四、結語
“后茶館”式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仍然在摸索階段。在“后茶館”式教學下進行課堂作業設計是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創新。課堂作業的模式創新符合 “五項管理”規定的教育背景,對“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有積極影響,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值得持續探索。
參考文獻:
[1]高燕.后“茶館式”教學引發學情分析變革[J].現代教學,2020(Z1):60-61.
[2]趙桂存. 初中生物學課堂作業現狀調查及有效作業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3.
[3]王洪強.淺談“后茶館式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