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在目前的新型教育行業當中,學科之間的緊密程度越來越強,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成為了教育行業中新的發展方向。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在初中的教學課堂上是必不可缺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對于初中生的思想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并且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而歷史這門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了解本國的發展歷史,在歷史課上學生們可以學習到歷史發展過程當中的經驗,并且使初中生們的知識儲備量也得以提高。因此將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歷史知識教學,不僅促進了學科之間的發展還使這兩門學科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習。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學科滲透;初中;歷史知識教學
道德與法治和歷史這兩門課學科在初中的教育領域中有著很重的份量,在中考中,政治和歷史合卷占了150分的分值。而考試中的兩科合卷的考試方式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的重要性。在教師們的授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與歷史學科上的緊密聯系,因為教師所要講授的多數法治例子其實就是歷史,而在講授歷史知識時也難免會提到有關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因此,這種“政史”不分家的教學現況用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的這種教育方式來教學是十分合理且有效的。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歷史知識教學的特點分析
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比較重的時期,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屬于比較傳統的課程,書本里的內容也大多是向學生介紹一些法律法規,國家性質等等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而教師更是不大容易把課堂上得十分生動,因此學生大多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沒有太多的興趣[1]。但當把歷史知識教學滲透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老師們就可以通過向學生們講授一些歷史故事,分析一些歷史人物和案例來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引入其中,這樣就更加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課堂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提升。這種滲透教學方式將與學生距離很遠的道德與法治和學生們比較容易接受、感興趣的歷史知識相滲透,使兩門學科之間形成了互補,對兩門學科的發展和教學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歷史知識的意義
(一)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自身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我們上學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端正的行為和健康的思想,要學會如何做一個正直偉大的人,而這些是歷史知識所無法傳授的。歷史知識雖然十分有趣,但是學生們光了解歷史卻不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和社會的法律法規也是不行的。教師們可以通過分析一些歷史事件的發生來向學生們介紹法治,并引領學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歷史知識,尤其是在現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學生們了解歷史知識的途徑也更加便利。老師們先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歷史知識方面入手,再引導出學生比較陌生的道德與法治,就會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學生們就會覺得道德與法治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便不會過多的排斥,也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弘揚傳統歷史文化
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自己道德修養但是卻忽視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作為文化大國,許多傳統文化卻逐漸走向消退這是一個十分不好的現象。將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歷史知識可以使學生從小開始,在提升自我的時候不忘中國那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2] 。比如:老師們可以通過介紹屈原因為不愿做亡國之人而投汨羅江自盡的故事來向學生介紹端午節;通過講解李時珍、華佗的故事來向學生們介紹中醫文化。教師們通過利用這種方式來向學生介紹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加深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程度。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歷史知識教學實踐探討
(一)明確教學目標,整合適當史料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不能過度的只講一科,要充分的安排好兩科內容的所占比。這就需要老師們明確所要教授的課程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任務,再適當插入一些歷史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些關于歷史的視頻和圖片,這樣更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教師要盡量舉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歷史知識,在穿插知識的時候不能太過生硬,要盡量自然的過渡。
(二)選擇歷史人物,發揮模范價值
教師們在選擇歷史人物的時候要多多選擇有正面思想的歷史人物,通過分析和學習突出人物的主要事跡,結合實際教育學生學習歷史人物的高貴品質。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孔子來教育學生們要不恥下問;介紹漢武帝來教育學生們要知錯就改;介紹李清照來教育學生們要不畏世俗所動,保持清雅的性格;介紹朱自清,來讓學生們學習他這種寧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愛國情懷。這些歷史人物可以成為學生們很好的學習典范,學生們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
(三)引入歷史典故,闡述人生道理
歷史典故是最能體現歷史的,也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通過引用典故學生們更能夠具體的理解那些大道理。比如孫臏與龐涓的典故,可以使學生們懂得不能有害人之心,也不能太過于相信他人的道理以及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后果。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述“孫權開導呂蒙”的典故可以使學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岳飛母親在岳飛背上刺字的典故。可以使學生學到岳飛的愛國精神。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向學生講授歷史典故,不僅能夠擴充學生們的知識面,還能使其從中學習到人生道理。
(四)把握歷史力量,傳遞文化情感
中國之所以可以屹立至今是因為中國擁有的這幾千年文化歷史,而文化作為凝聚力量的重要源泉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更加說明了歷史的力量[3]。而文化情感可以指對于國家的愛國情感,對于古代匠人精神的敬佩之感,教師們可以充分的利用歷史知識來向學生們傳遞文化中的情感。
結束語:
在新時代的這種發展趨勢下,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已成為教育界的必然趨勢,但是這種教育方式還并不完善,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點,因此還需要國家,社會和老師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歷史知識給予相應的重視,使其的發展更加完備。
參考文獻:
[1] 陳淑婷.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新路徑——以《認識自己》教學為例[J]. 神州, 2020(6):252-252.
[2] 施珊妹.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20(2):0076-0076.
[3] 邱兵華. 法治教育應面向核心素養——談法治精神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科中的滲透[J]. 讀天下(綜合), 2020, 000(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