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嘉秀
摘要:言語互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工具”。青少年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在面對難題時,會進行激烈的討論,而教師作為課堂的“大家長”,可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提問、表揚、批評等加強師生間的言語溝通,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本文先分析目前小學數學中師生言語互動的現狀,然后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言語互動;有效策略
數學課程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抽象性,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通過積極的師生言語互動,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據此,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明確互動目標,有針對性地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言語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鼓勵學生質疑,以此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目前小學數學中師生言語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言語較為單一
在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言語溝通至關重要,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其中存在許多問題,言語單一化是最為常見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新知識、新內容的教學上,因此整體交流不足,即使有言語溝通,也以學生復述教師的言語為主。同時,學生復述教師言語的過程是有選擇性的,并不能完全抓住重點。
(二)、開放性問題提問頻率不高
提問是數學課堂上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師生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教師通過提問,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知,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因長時間聽課而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雖然意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卻未意識到開放性問題的重要性。
(三)、學生被動應答
數學學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的提問也是如此。目前,數學教學中師生言語互動除存在上述兩方面問題外,學生被動應答也是主要問題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改善這一狀況,將學生被動地回答問題轉變為主動地提問、主動地回答問題,以此不斷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并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多問“為什么”。通過高質量的問題,學生可積極主動地了解、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小學數學中提高師生言語互動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師生言語互動是數學教學中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從以上分析來看,存在一定問題,而這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教師要重視這一問題,可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行優化改善。而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提升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尊重學生差異,引導學生進行言語互動
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生活環境、性格均具有獨特性,這也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出現能力上的差異。在數學學習之初,所有學生對數學均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因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會出現學習能力、學習效率上的差異。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以成績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并青睞成績優秀的學生,疏遠成績稍差的學生,而這一現象是不尊重學生差異性的表現。例如,在講解新知識時,要適當加強對基礎較弱的學生的關注度,并增加提問頻率,對于問題回答不上來的學生,不要嚴厲批評,而要給予鼓勵,積極幫其分析原因,以此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親切關懷。
(三)、明確互動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言語互動對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推動作用。而為提升師生言語互動效率,教師可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明確互動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
(四)、鼓勵學生積極質疑
數學學習具有技巧性,按部就班、墨守成規的學習方式不適用于數學學習。而受傳統教學方法影響,學生“禁錮”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中無法掙脫,即“死學”,而這背離了數學學習的初衷。對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敢于、勇于質疑,不要怕出現錯誤。同時,教師也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在遇到某一問題時,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由教師解答其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五)、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育人”。因此,教師在進行師生之間的言語互動時,要注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也要重視自身正確思想價值觀的樹立,并將積極的思想傳遞給學生。
結語:
總之,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與學生進行言語互動,以此拉近師生距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引導,注重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明確互動目標,尊重學生的差異,同時鼓勵學生質疑,以此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言語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滿海芳.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8(30):41-42.
[2]劉喻.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中的話語特征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