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吾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也應當進行相應的轉變。具體而言,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真實的歷史事件,構建視聽結合的初中歷史課堂,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與聽覺感官,讓學生能夠產生強烈的參與感與獲得感,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代入感。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打造初中歷史智慧課堂,利用信息技術的諸多優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歷史;視聽結合;教學質量;小組合作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將教材中所包含的歷史知識點,以一種“大水漫灌”的方式進行講解,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還阻礙了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習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有鑒于此,教師應當意識到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以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為契機,將多媒體教學模式融入到初中歷史課堂上,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能夠對歷史知識點產生巨大的學習欲望,并且在學習欲望與好奇心的驅使下,提升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一、利用視聽結合優勢,構建可視化歷史課堂
在依托信息技術打造新型初中歷史課堂的過程中,有賴于視聽結合優勢的發揮,也有賴于可視化歷史課堂的構建。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其突出的優勢就是具有視聽結合的特點,可以將過去的、靜態的歷史知識,以一種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將學生的視覺感官、聽覺感官充分的調動起來,讓學生產生探索歷史知識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體系化的串聯歷史事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宏大的歷史敘事,切實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多媒體教學模式中視聽結合優勢的發揮,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
例如,在學習“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時,這節課的知識點講述了我國古代最為鼎盛的王朝——唐朝,對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無比燦爛的古代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著“利用視聽結合優勢,構建可視化歷史課堂”的教學理念,我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播放視頻的優勢,為學生做了可視化的課前導入,即播放了一段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征戰與唐玄宗李隆基萬國來朝的視頻,使學生對大唐的鼎盛氣派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這也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學生通過深入研讀教材文本內容,對唐朝建立的歷史背景、主要經過、重大事件等有了清晰的了解,進一步梳理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脈絡,基于此,教學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適當延展教材內容,提升教學內容豐富度
在依托信息技術打造新型初中歷史課堂的過程中,有賴于教材內容的適當延伸,也離不開教學內容豐富度的提升。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教學內容往往只局限于教材中,這就限制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廣度,也難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由于有了信息技術的加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延展教學內容,也就變得更為水到渠成。有鑒于此,教師應當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以教材中的歷史知識為立足點,并適當的展開延伸,引導學生接觸到更為廣闊的歷史世界,培養學生樹立歷史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切實提升。
例如,在學習“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時,這節課的歷史知識點主要涉及到唐朝文化的繁榮與對外交往,對學生全面的認識“唐”這個朝代十分有利。本著“適當延展教材內容,提升教學內容豐富度”的教學理念,我首先采用提問題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即“唐朝時期文化繁榮,對外交流頻繁,著名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很多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那么,這其中都涉及到了哪些方面呢?”經過問題的導入,學生對這節課的歷史知識點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而后我引導學生學習了“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的知識點,另外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我還為學生展示了日本唐招提寺中的鑒真塑像,并且播放了玄奘西行的歷史解讀視頻,使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接觸到了更為多彩的歷史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三、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依托信息技術打造新型初中歷史課堂的過程中,有賴于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運用,同時也離不開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有效提高。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與合作精神的培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初中歷史課堂上也是這樣,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激發探索、鉆研精神,而小組合作教學法的開展,則能夠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交流借鑒,將彼此的學習心得與體會感悟進行充分的吸收借鑒,使學生效率與學習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鑒于此,教師應當在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 善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實現獲得感與參與感的雙向提升。
例如,在學習“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時,這節課的知識點主要講述了唐朝由強盛轉為衰亡的內容,對主要事件、人物、影響進行了深入闡述。本著“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教學理念,我將學生劃分為了不同的學習小組,并且為其布置了探索任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揮與團隊精神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展示思維導圖的優勢,為學生制作了一個“歷史知識脈絡樹”,將唐朝由建立、發展、鼎盛、衰落、滅亡清晰的展示了出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對每個環節的重大歷史事件與人物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并且將感悟整理下來進行課堂分享。實踐證明,在信息技術的加持與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基礎上,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也會變得更為深入。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樣也為課堂氛圍的營造、教學情境的創設、交流互動的開展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視聽結合、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特點,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切實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實現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呂瑩瑩.初中歷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整合研究[J].科普童話,2018(13)
[2]張鳳娟,馬斌.構建信息化課堂 引領學生學好歷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5)
[3]宋建華.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4)
備注:本文為2020年南安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立項課題《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NJYZ2020-2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