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治平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越來越重視其在課堂中的運用,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但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課堂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對技術應用有正確的態度,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和一定數量的信息技術應用方法有很好的理解。本文探討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
前言
初中語文作為一門主要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這門學科。語文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習慣于傳統教學形式的語文教師來說,教學方法的突然變化是不容易的,因此許多語文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存在一些困難或問題。為此,我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掌握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語文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支撐作用。
1 在課前預習環節運用信息技術
課前預習環節主要是指課前學習環節,是自學學生的重點環節。在實施初中傳統語文教學的時候,雖然教師會利用課程設計學生預習作業,但是當面對大量的學習任務時,大部分學生都不是很感興趣,尤其是在沒有老師指導和監督的情況下,預習效果不是很好。針對這一問題,語文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前,根據學習內容錄制包括學生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在內的微視頻,并將微視頻發送至全班微信群,供大家上傳觀看。直觀的微視頻圖像對學生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在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導下,學生將自主結合課本內容和微視頻進行預習,塑造對新知識的感性認知,為課堂討論、交流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在課程執行環節運用信息技術
相較于數學,語文的抽象性雖然很低,但語言和文字所營造的場景對于學生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場景背后的情感也很難讓學生體驗,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很難直觀地向學生展示課文中的場景。但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多媒體、微視頻、電子白板等技術手段,可以直觀地顯示文本場景,有利于學生自學。以葉圣陶的《蘇州園林》為例,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發現僅僅通過語言理解很難感知蘇州園林的優美景觀。為此,語文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幀精美的圖片。同時,根據課文介紹過程,呈現動態場景,讓學生沉浸在場景中,自主結合課文語言與圖像內容,感知與體驗蘇州園林之美,反過來又能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提升閱讀能力和愛國情懷。
2.1 翻轉課堂優化教學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以翻轉課堂形式作為信息化學習發展的策略,在此基礎上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翻轉課堂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課堂學習情況,有助于課程的有效改進。例如:教師在學習《木蘭詩》一課內容時,可以使用Ps等視頻編輯軟件為學生編輯木蘭詩基礎知識,指導學生課后觀看。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后,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鞏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2 智慧課堂拓展教學內容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創建智能化教育環境,引入智能化教學方法,有助于精準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反思,以及學生的有效提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智慧課堂,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各種互動體驗式的學習,隨時隨地分享優質資源,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便利。例如:引入基于智慧教學的遠程教育,利用遠程學習平臺,讓學習者自主探索優質學習資源,從而擴展學習內容,豐富學習者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習者能力的目的,此方法在新冠疫情期間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3 對教學難點重點進行逐一突破
信息化教學克服了傳統學習模式的局限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信息化背景下按課程教學的方法更豐富、更靈活、更精彩、更人性化,深受師生歡迎。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資源,如影視、動畫、新聞報道、音樂等,尤其是在教授語文最重要、最復雜的課題時,有效的為中文課程創造了新的機會。例如:在學習陸游的古詩《游山西村》時,老師可以用一段視頻片段介紹教學主題,同時在畫外添加背景聲音來表現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作者的簡短介紹,和創作背景,讓學生初步了解古詩創作背后的初衷,然后根據詩中描繪的場景,收集整理非常貼切的信息,并以直觀的視頻、圖像等形式呈現,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感覺就像到了山西村,穿行在青山綠水間,清涼的泉水從山上涌出,有時連蜿蜒的山路都沒有,讓人感到迷茫。遙望遠方,忽然發現花柳林蔭下,當農舍出現時,心情頓時豁然開朗,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文章結尾的句子表達了作者陷入困境但心中仍有希望,對未來可期的堅定信念,證明了一種大膽而積極的生活態度。這種情感傳遞有時難以用語言表達,但學生可以通過對圖片的評價來理解和領會主題。這是學習信息的獨特好處。
3 激發學生與語文教師的情感共鳴
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和思想碰撞。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促進學生的情緒爆發,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增加對語文的感知深度。例如:《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關于懷念媽媽的好文章。作家史鐵生從生活細節入手,描寫了雙腿癱瘓后日常生活的幾個小細節。它詮釋了平凡生活故事中母愛的影響和情感的偉大。這是語文教師對母親的回憶,也是對母愛的致敬,語義豐富,哲理豐富,讀起來很感人。文章語言雖然樸實無華,但將語文教師真誠細膩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為了激發學生的情緒,引導他們對文章主題的深刻理解,可以在課堂上加入《燭光里的媽媽》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引導下深情地閱讀文章,從而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豐富的情感世界和語言表達技巧。
4 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他們的發展有很大幫助。我國初中語文教師應智能運用信息技術,在信息化背景下以信息化為基礎改革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以便有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正欽.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考試周刊,2021(2):33-34.
[2] 唐旭華.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語文情境化教學實踐探究[J]. 科學咨詢,2021(4):243-244.
[3] 劉正波.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新課程,202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