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風莉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階段最為基礎的教學課程,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加迫切的改革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更加注重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深刻認識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并通過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培養。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仍存在一定問題,就需要教師積極優化教學策略,以此增強讀寫結合策略的教學優勢。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引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寫作均是難度較大的內容,這與小學生語文知識匱乏、生活經驗少有關,而最主要的還是傳統教學中閱讀、寫作教學單獨開展的模式,新課改背景下,這種模式已經無法實現語文教學的新目標,也無法顯著的提升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因此,近年來,讀寫結合模式在小學高年段閱讀教學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旨在發揮兩者相互促進的作用,豐富閱讀、寫作資源,提升小學生讀寫能力。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傾向,能使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期、持續的過程,但是一旦形成,會使學生受益終身。因此,在對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策略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就應注重學生良好讀寫習慣的養成,以此實現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記日記的習慣,使學生能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每天生活中遇到人、事以及迸發出的思維火花,實現了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和寫作能力的鍛煉。
二、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情感,引發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生社會體驗較少,情感表達手段單一。通過閱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引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如果學生在閱讀中能體會作者情感體驗,不僅可以引發小學生與作者情感共鳴,還能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摯情感。比如,細致如發的細節描寫、真摯充沛的情感抒發、活潑生動的語言應用……都可以從情感上給學生帶來強烈的體驗,引發學生寫作的動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全方位、深層次地剖析作品情感,在充分刺激學生情感“痛點”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只有充分吸收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更充沛地在書面上表達情感。所以,如何提升學生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如果學生情感體驗不到位不強烈,那么,寫作出來的作品就會干澀沒有內涵,進而阻礙學生的寫作熱情。如在統編版《我最好的老師》的教學中,作者深入刻畫了“懷特森”這一形象,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啟迪,讓學生回憶自己所經歷的老師。學生就通過自我體驗,對自己以前老師的形象、舉止有一個形象的回憶,創設了體驗情景,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對老師的形象描述出來,寫作出來的作品才更有思想,更具個性。
三、積極優化讀寫結合點的設置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對獨立的兩項教學內容,兩者之間的結合需要一定結合點的設置才能有效實現。因此,在對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策略進行優化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積極抓住這一關鍵環節,對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結合進行科學設置。
首先,應有效把握讀寫結合點的設置原則。在對讀寫結合點進行設置的過程中,教師應嚴格地按照設置原則,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點進行科學的設置。一方面,結合點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讀寫積極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喜歡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教師在對結合點進行設置時,就應注重結合點的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讀寫積極性。另一方面,結合點的設置應有助于深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讀寫結合是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過程,教師在對讀寫結合點進行設置時,就可以針對閱讀教學中的難點部分來進行設置,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深化對閱讀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以此實現讀寫結合教學的目標。
其次,深入分析教材,準確進行讀寫結合點的設置。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應建立在教師對教材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只有教師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其結合點進行了準確把握,才能更加有效地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抓住文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功能,以其中的情感體會作為讀寫的結合點,使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筆端進行閱讀過程中情感的表達,實現了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
四、積極拓展創新讀寫結合的形式
讀寫結合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既可以表現在對學生讀寫能力方面的高度兼容,同時也可以表現在結合方式的高度兼容。由此可見,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具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對于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也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樹立創新意識,積極對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創新、拓展,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讀寫訓練中得到讀寫能力的有效提高。
首先,通過閱讀筆記的寫作訓練,實現學生寫作素材的有效積累。閱讀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內化,而寫作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外化,只有通過這種轉化的過程,才能使知識、素養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讀寫能力。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注重閱讀筆記的寫作,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進行文章脈絡的梳理,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時更有助于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在厚積薄發中得到提高。
其次,通過隨文練筆結合訓練的開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北京的春節》一課的閱讀教學時,就可以通過閱讀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仿寫的形式,來進行當地某個傳統節日中風俗習慣的描寫,這樣就很好地進行了讀寫結合,同時也能使學生在寫作實踐中進行文中寫作手法、寫作技巧以及語言風格的運用,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結語
總之,“讀”是吸收,“寫”是釋放,讀寫結合的過程就是學生吸收知識營養又將知識運用的過程。因此,在讀寫結合運用中,我們要考慮需要學生吸收的知識有哪些,如何讓學生掌握知識運用。清楚了這些,教師就可以培養其讀寫習慣、鍛煉其讀寫能力、激發其讀寫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立娥.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應用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014(009):83.
[2]周麗萍.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小品文選刊:下,2020,000(003):P.1-1.
[3]陳景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J].吉林教育:綜合,2020(7):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