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忠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包含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學習,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懂禮儀、講規矩,獲得更好的發展。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將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給學生,這是每一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所必須思考的問題。比較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優秀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優秀傳統文化;信息技術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深入研讀教材,挖掘教材中隱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這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優秀傳統文化。
1.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氛圍對于教學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集中注意力專心學習的時候,其余的學生也會自覺加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初中道德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我的積極性,更好的學習和掌握這一門學科的知識。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親情之愛》的時候,這一節主要講了“家”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們國家都非常重視“家”,一直強調家和萬事興,注重“兄友弟恭”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古今賢哲對于“家”的理解,通過簡單的動畫能夠讓學生對于中華傳統的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使得學生更加愿意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越來越輕松愉快。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信息化時代里,幾乎人人有手機、電腦等,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軟件來給學生傳授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該教學軟件來布置學習任務,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料和視頻,學生只要登錄賬號就可以觀看。比如學生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時候,其中有一節課程內容是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孟子曾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弟子規》里也有關于誠信的論述“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禮記》中也提到“君子以成為貴”等,教師可以將誠信等名言警句整合起來做成一個學習資料包,上傳到網絡教學軟件中,要求學生觀看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行為規范標準,在仔細觀察哪些學生嚴格踐行這一標準,哪些學生只是浮于表面,這種激勵性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真正將誠實守信作為自己行事的重要守則。
3.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素養,而優秀傳統文化是最好的養分,能夠對形成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學生能夠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進行教學,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比如學生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課《建設美好祖國》的時候,自古以來中華兒女都接受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教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國家的發展,發表自己的看法,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平凡崗位工作視頻,他們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一定讓要讓學生意識到“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這句話真正的含義,積極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法治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起來,以此來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當然,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過度依賴,否則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唐月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課教學為例[J].百科知識,2021(05):123-124.
[2]沈正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分析及策略探究--以《深深淺淺話友誼》一課教學為例[J].教育理論研究,2021(03):128-129.
[3]周翠.淺談以\"深度學習\"培育核心素養——以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敬畏生命》一課為例[J].考試周刊,2019(08):145-146.
本文是福建省 “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文化認同感》的階段研究成果 (FJJKXB20-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