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平
摘要:在初中階段,生物具有的科學性和探究性價值比較顯著,實驗是重要的教學模塊,呈現的教學地位十分突出。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生物實驗的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從而加強對生物的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生物實驗;教學策略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關注實驗模塊教學規劃設計,將素質思想深入貫徹下去,加強教學創新力度,構建新模式,打造新課堂,彰顯實驗活動新風采,讓學生獲得優質體驗[1]。并在實驗課程深入參與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效內化基礎的生物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其形成良好的實驗精神,全面提升學生在生物領域的學習品質。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創新實驗教學,加強活動優化,從而全面提高授課效能。
一、生物課程中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一)生物實驗教學能提升學生們的動手能力
教育的發展是逐步更新換代的,針對初中生物教學,教師要想真正培養學生們全面發展的能力,就要完整地開展生物實驗教學,讓學生們更好地在實驗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為學生們的長足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更快地明白實驗的道理,提升實驗的價值及趣味性[2]。
(二)生物實驗教學能促進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
實驗教學是學生們發展科學知識,鞏固生物學習內容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將生物課程的內容真正融合在教育教學之中,促進學生們在生物學習中更深層次地理解生物知識,增強對生物學習的體驗。而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幫助學生們更加深層次地了解生物學習的相關內涵,為學生們能力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更多的幫助。
(三)生物實驗教學能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生們的核心素養發展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學生們在素質教育發展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當前的初中生物驗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豐富實驗教學的內容,將多種教學實驗融合在生物教學中,指導學生們在實驗中尋找生物學規律,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對生物產生興趣,主動探究生物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最終提升學生們的核心素養。
(四)生物實驗教學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現代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很多的生物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沿襲課本教學的形式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們的教學方式難以突破[3]。教師要想真正地展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就要利用生物實驗的形式,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生們的學習氛圍,在實驗中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展示學習的趣味性,為更深層次地研究生物知識、營造生物課堂氛圍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新課程理念下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
(一)發掘實驗文化,樹立正確實驗觀
在執教中,教師需針對其中包含的實驗文化進行有效發掘和整理。滲透生物實驗的具體研究歷程、對應科學家的研究事跡,探索生物于生活中的應用體現,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更加豐富的生物常識,促使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就自身的行為表現進行有效規范,全面提高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的積極性。比如,在開展“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和粒子”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結合當前社會領域的環保事業,以及相關生物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案例進行資源整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生物學科具有的社會價值,并進一步端正自身的思想認知觀念,在形成一定責任感意識的前提下主動參與到實驗探索活動當中。
(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加強對生物的了解
教師在日常的生物實驗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對一些實驗的步驟和操作方法進行有效的記憶。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出現危險。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教學管理,使其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提高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植物種子的萌發”時,教師可讓學生在學習這節課后,作為課后作業,在家進行這個實驗的操作,根據教材中的操作步驟進行實驗。并且每天對其進行觀察,把種子萌芽的變化情況記錄下來。最后一定期間內,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帶來向大家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觀察能力是實驗的一項重要能力。
(三)利用實驗探究形式培養學生們的探究合作能力
實驗教學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們科學精神的過程,也是提升學生們在實驗中學習科學知識的方式,因此,在當前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的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的能力。實驗很少能獨自完成,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學生們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完整的實驗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們能夠在實驗中取長補短,相互合作,在協作中發現自身的長處,解決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合作的形式彌補自身的缺陷。由此看來,初中生物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的途徑。例如,在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這部分的實驗內容中,就需要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觀察,因為只有學生們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地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才能將一些細節性的內容把握好,將光合作用產生的功效更好地體現出來,為學生們今后的發展以及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幫助。
(四)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將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將課堂設置在教室外。
比如,在教學“植物的光合作用”時,通過學習可以知道,植物獲取能量的方式是通過光合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植物進行觀察,觀察植物在不同時間的狀態。比如,對于很多植物而言,向陽方向的葉片較為繁茂,而且葉片較大;而背陰的稍小一些。這說明植物為了接受更多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在葉片上有所變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動植物進行觀察,從而對生物的學習有著良好的教學推動作用,有效增強學生生物知識的學習。
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程的教學影響下,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學管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提高對生物的學習理解。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對課程進行創新研究,結合生活實踐內容,提高對學生的綜合教學,進而有效推動生物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前.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74.
[2]王紅霞.巧用微課,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J].家長,2020(31):75+77.
[3]毛曉勤.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3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