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苗
摘要:在目前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科目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內容,需要教師能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注重發揮傳統文化元素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對學生個人品格的形成產生較大的影響。本文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小學語文;滲透融合;措施
目前新課程改革目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斷進行改革,包括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傳統文化元素滲入到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個人良好品格的養成十分重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將傳統文化元素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元素滲透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對學生個人文學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下,語文教學目標也不斷發生改變,在語文教學方面的內涵和外延得到進一步發展,語文教材知識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會使學生學習到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語文課文理解能力也會增強。二是傳統文化的滲透會使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語文教學中對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考驗,傳統文化元素的有效滲透,也使得教師需要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對個人的知識進行豐富。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元素滲透的措施
(一)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到識字教學中
對于小學生來講,識字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礙,學生積累的字詞也比較少,因此,通過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和融入,會讓學生在識字方面的技能和詞匯積累量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傳統文化的滲透也是有多種方式,沒有固定形式,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各種教學手段的應用,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傳授的傳統文化內容,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單純地給學生教授識字,學生不容易產生興趣,教學內容也比較枯燥,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會讓整個課堂教學更加活躍,我國傳統的文字就是象形字,比較有趣,每一個象形文字都有其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在教學識字內容時,需要將其背后蘊含的豐富的知識和內涵傳輸給學生。例如,學習“鮮”這個漢字時,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在古代將魚和羊共同烹煮就可以稱為“鮮”,語文識字教學就可以與傳統象形文字的學習有效結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將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優秀文化挖掘出來,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詞內容,傳統文化的滲入也可以從古詩詞的學習方面入手,注重從古詩詞教學中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古詩詞大多都是生產于古代時期,距離目前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在當時的年代很多文化理念和傳統習俗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教師要從古詩詞將蘊含的優秀文化元素傳輸給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首先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處于古詩詞學習的對應氛圍中,也能夠對傳統文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而且古詩詞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要想讓學生對古詩詞學習更容易理解,就需要教師注重對古詩詞進行深刻分析,將古詩詞中包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夠更加喜歡傳統文化學習,實際教學要將古詩詞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這樣課堂教學就會更加有趣,對學生的認識和理解更進一步。例如,教師在學習《詠柳》這首詩歌時,就可以將其中包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故事講給學生聽,這樣就可以與詩詞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就可以深刻體會到柳樹中包含的深厚文化,當學生將古詩詞的朗讀與詩詞內容結合在一起時,對詩詞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也能夠達到對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掌握,古詩詞教學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就會煥發出一種活力。
(三)課內外文化共同結合實現傳統文化的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還需要教師注重將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效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可以學習的優秀文化會有更大的拓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但是教師在課堂中不注重對課外傳統文化的教授,導致傳統文化的傳輸會受到很大的阻礙,需要教師首先有一定的意識,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傳輸課外傳統文化內容,注重應用多種多樣的文化傳輸方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貼合在一起。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與傳統文化結合的點,教師可以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優秀課外讀物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閱讀和學習,從中可以吸取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當前圓明園毀滅背景下的相關資料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對圓明園的毀滅有更加深刻地學習,學生就可以對當時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容易,而且有關史實資料的學習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會激起學生的奮斗之情。
(四)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將傳統文化的挖掘貫穿于整個語文教材的教學中,要將語文教材中每一章節的內容進行分析,分析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品質和精神。例如,在學習《王戎不取道旁李》課文時,其中都包含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優秀的個人品格,教師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從課文中學習曹沖小小年紀所具備的聰明才智,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會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讓學生能夠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進行學習,教師同時舉例其它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對優秀品質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能夠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豐富學生自身的涵養和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材知識的學習要與傳統文化結合進行,這樣才會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教學內容的滲透會更加深入,教師與學生能夠共同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對個人以后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敬.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2021(48):179.
[2]張中儒.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55-156.
[3]夏存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名師在線,2021(31):30-31.
[4]陳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中國教師,2021(S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