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



摘要闡述了初中生物學科培養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和策略,通過生物學科教學滲透勞動精神和勞動觀念,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價值觀的培養,形成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進一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初中生物 勞動價值觀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青少年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2021年3月,江蘇省委辦公廳解讀了《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確把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畢業升學的重要參考或依據。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使學生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1深入挖掘初中生物學科蘊含的勞動價值觀
教學前,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初中生物課標、生物教材、社會素材當中蘊含的勞動價值觀。只有找到初中生物學科勞動育人的切入點,教師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滲透勞動價值觀的培養,真正發揮生物課程的勞育功能。
1.1挖掘課標中的勞動價值觀
初中生物教師教學遵循的依據是《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其中的課程目標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教師依據課程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課堂的實施與評價也是圍繞目標展開的。2020年7月9日教育部正式頒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中清晰地闡明了勞動教育目標和內容。教師可以將其中的勞動教育目標與課程標準中的目標進行比較、整合、挖掘、構建,通過對課標的深入挖掘,構建初中生物學科勞動價值觀目標體系。表1是梳理后構建的初中生物培養勞動價值觀的主要目標。
1.2挖掘教材中的勞動價值觀
初中生物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工具。教材中一些生物知識也滲透著勞動價值觀。培養勞動價值觀可能需要多個知識點全方位的學習與理解才能夠完成。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全面分析與整合,提煉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勞動價值觀,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與勞動價值觀進行有機融合。下面,以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為例,以細目表的形式呈現本節的勞動價值觀(表2)。
可見,教師需要細化教材中蘊含的勞動觀念,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勞育目標,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1.3挖掘社會素材中的勞動價值觀
社會、科學、技術是緊密相連的,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與社會和生活密不可分。社會素材中蘊藏著許多與生物科學相關的勞育點,教師要深入挖掘社會素材中的勞動價值觀,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時政的同時,也將課內育人小格局延伸到社會育人大格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學習“生態農業”相關內容時,教師播放介紹關于農村生態農業最新的建設情況新聞快訊,通過對社會素材的挖掘,讓學生了解到:生態農業是一種實現物質循環和能量的多級利用的高效農業的新模式,是一種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實現較高經濟收益的新型人工生態系統。通過學習,學生對現代農村生產建設有新的認識,認識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的重要性,感受勞動改變生產、勞動創造價值,進一步熱愛勞動,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2生物學科培養勞動價值觀的多種途徑
2.1模擬實踐,在動手體驗中培養勞動價值觀
勞動離不開生產實踐,生物學科中有許多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知識,城市學校的學生很少接觸到真實的農業生產場景,對生物學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缺乏感性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的體驗中感受生物學知識在生產勞動中的重要性,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生物的無性生殖”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珊瑚樹的一些芽和枝條,將枝條切出“T”字形的切口。在學習“嫁接”的時候,將枝條、芽、棉線和膠帶等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模擬嫁接的過程,從而使學生認識嫁接的原理、結果。學生在模擬實踐中感受勞動的價值,懂得將科學知識應用生產實踐,從而認識勞動的科學性和創造性。
2.2開發課程,在校本學習中培養勞動價值觀
校本課程是各學校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學校的校情,結合學校的特色自主開發的課程模式。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一種補充。生物學教師也可以通過開發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的學習和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例如,學校可以開設“多肉植物養護”“觀花”“植物栽培”等豐富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在校本課程中學習植物栽培的過程,認識化肥的成分和作用,了解松土和施肥的方法,經歷植物生長的過程。這樣的校本課程可以讓學生在勞動中收獲知識,又將知識運用到勞動之中,讓學生理解“勞動需要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知識可以促進勞動”。學生在體驗植物的栽培和養護中,不僅收獲了勞動的成果,也感受了植物生命的歷程。另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一步熱愛自然,樹立保護綠色植物的意識。
2.3開展實驗,在科學探究中培養勞動價值觀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學知識也是來自科學實驗的結果。科學探究本身也是一種勞動。教師要精心設計實驗教學,引導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從而讓學生樹立誠實的勞動態度,掌握正確的勞動技術。
例如,在開展“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討論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經過討論,學生會提出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可能有水、空氣、溫度、光、土壤等。很多教師在開展這個實驗時候直接就按照教材的知識點限定學生只探究水、空氣和溫度這三個條件,而究竟是否需要光和土壤一直是學生非常疑惑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大膽探究,分組合作,引導不同的小組選擇不同的條件去探究。這樣不僅擴展了實驗探究的范圍,也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的勞動精神,讓學生更加尊重勞動的過程。
2.4家校共生,在家庭活動中培養勞動價值觀
一些生物學知識學完之后,學生需要通過課后延伸進一步培養勞動價值觀。通過課后延伸,學生將校內所學的知識帶回家庭,與家庭成員共同開展勞動;通過家庭活動,學生將生物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去,從而感受勞動為生活帶來的樂趣,感受勞動之美。
例如,在學完“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后,教師引導學生為家人制作酒釀。通過動手勞動,學生不僅鞏固了發酵的相關知識,回顧了酒釀的制作過程和關鍵步驟,還親手為家人制作了美食,為家庭帶來了幸福感。再如,在學完“膳食指南和食品安全”后,學生回家為家人制定健康合理的一日食譜,并和家人一起去菜場購買食物材料,一起動手制作菜肴。通過這樣的家庭活動,學生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更能和家人一起分享勞動的果實,懂得用勞動創造生活。
2.5組織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勞動價值觀
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節日,開展與生物學相關的主題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并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教師可以在愛鳥周期間開展系列愛鳥周主題活動。例如,學生利用環保的材料如枯枝落葉、舊木頭、廢紙箱等,制作人工鳥巢,給鳥兒建造一個溫暖的家。在動手制作鳥巢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鳥巢適合什么種類的鳥類,需要查找鳥巢相關的資料,需要考慮鳥巢的美觀。學生在勞動中不僅發展了科學思維,也提高了創造力和想象力,更能體會大自然生命的可貴,進一步體現了勞動育人的價值。
3生物學科培養勞動價值觀的多元評價
評價對生物學科培養勞動價值觀的實踐具有導向作用,能夠使教師更加有的放矢進行育人,評價結果可以幫助教師調整教學,完善勞動價值觀的滲透效果。教師需要構建多元的生物學科培養勞動價值觀的評價體系,從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品質等多個方面全方位評價,將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注重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雙重評價。評價內容應詳細、具體、可量化。下面以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十五章第一節“傳染病”為例,梳理相應的勞動價值觀評價表(表3)。
4結論
初中生物學科培養勞動價值觀需要教師課前深度挖掘生物課程蘊含的勞動價值觀、課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價值觀培養途徑、課后進行多元化的勞動價值觀評價。教師只有抓住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關鍵節點,就可以使初中生物學科發揮更高的育人功效。總之,教師在今后的生物學科教學中需要更加關注對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培養,以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為培養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