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霞
【摘要】? ? “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一種思維方式,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理念已經難以滿足課程改革需求,也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中職學生對傳統的德育教學模式出現了抵觸、排斥的情況,整體的德育教學效果不佳。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互聯網+”思維來開展教學,發揮出互聯網平臺和技術的優勢來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本文就“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德育教學創新進行探析,旨在為中職德育教學提供一定思路。
【關鍵詞】? ? “互聯網+”? ? 中職? ? 德育
引言:
“互聯網+”是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融合,在當前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常態,各行各業都在充分利用互聯網來升級和轉型?!盎ヂ摼W+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領域改革的必然趨勢,互聯網能夠給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手段和平臺,還能夠豐富教育教學的資源,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從“互聯網+”的視角來創新教學,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技術來打造全新的德育局面。
一、“互聯網+”對中職德育的影響
1.1對德育教學的影響
“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德育模式。以往各種教育教學都以教師口頭講解為主,教師傳遞知識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主要路徑,教學內容和教學空間都受到局限性[1]。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教學過程中,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來獲取各種教學資源,并在課堂上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受限制,還能夠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后?;ヂ摼W平臺和技術的應用讓課堂教學呈現出智能化的特征,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數據技術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獲得有效的數據和信息,加以分析就能夠幫助教師精準把握學情。互聯網技術和網絡資源的利用對德育帶來了巨大影響,提供了更加先進和有效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1.2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以往學生主要通過課堂來獲取知識,德育內容基本都是從教材以及教師口中獲取,或者翻閱相關的圖書,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有限,并且學生的學習以被動學習為主。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學生除了可以從課堂上獲取知識以外,還可以自己通過互聯網平臺來獲取各種自己想要的知識?;ヂ摼W上擁有海量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來搜索相關的資料,自主學習,不僅改變了學習的路徑,還改變了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從互聯網上搜集豐富的學習資源,還可以登錄學習網站,通過在線課程來不斷充實自己。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中職德育教學也應該做出改變。
1.3對學生思想動態的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中職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來獲取信息,了解全世界發生的事情,通過互聯網來了解世界,與此同時也能受到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2]。中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響,其中有一些外來的文化、思潮和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如果學生受到這些不良思潮和文化體系的影響,會影響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培養,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的發展還是對我國整個社會的發展都不利,這就給中職德育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另外,中職學生很多缺乏明確的人生規劃和目標,對學習不感興趣,進入中職之后容易沉迷網絡,各種網絡游戲、網劇等會讓學生逃離現實世界,影響學生的現實生活,這也增加了中職德育工作的難度。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德育創新的必要性
2.1“互聯網+”改變了課堂教學的話語格局
互聯網的出現讓學生有了更廣闊的學習路徑,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自主性不斷增強,這雖然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同時也影響了教師的話語權[3]。中職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獲取德育的相關內容,主動參與一些德育專題講座和課程,在教學組織關系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這使得教師的話語權動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德育教師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并結合互聯網平臺和技術來創新德育模式,選擇學生信賴、接受程度更高的教育模式,以此來解決教師課堂話語權的問題。
2.2“互聯網+”壓縮了教師的生存空間
互聯網時代,學生隨時、隨地可以獲取知識,實現無障礙學習,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教師的職責。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生存空間被壓縮,教師要想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職責來引導學生,就要一定要積極轉變觀念,采用互聯網的思維來開展教學,并運用互聯網模式來創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徑,提升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三、“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德育教學創新的有效路徑
3.1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德育課堂生態
3.1.1用戶至上,打造民主和諧的課堂
互聯網崇尚“用戶至上”的理念,強調用戶就是上帝,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也要將這種“用戶至上”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自主發展、為學習服務的角度來打造民主和諧的課堂。以往中職德育教師更多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開展教學,選擇合適的德育內容和方式,而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現實需求,深入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態,從促進學生的發展角度來為學生打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深入分析中職學生的興趣特長、成長規律、學習特征等,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來開展德育。教師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語言藝術等來為學生打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得到放松,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并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而不是強制性要求學生應該怎么樣。教師在課堂上要和學生平等對話,不能高高在上指揮學生,要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3.1.2體驗為王,打造交互課堂
互聯網強調要給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平臺來給學生打造交互課堂,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4]。傳統的德育教學中,教師樹立的是權威的形象,這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教師通過說教方式來傳遞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難以發揮出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關注的是學生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的形成,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德育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打造人文關懷的交互課堂。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表達的過程中釋放自我,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體驗。在師生互動以及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同學們大膽表達自己,并傾聽他人,這比直白的講解要帶給學生更多的體驗。另外,教師要將德育滲透到具體的課堂活動、案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真實的場景,引導學生沉浸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和體驗,增強學生的體驗感,真正讓學生將自己融入到具體的場景中,這樣才能獲得真實的感悟,從中領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助力學生良好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2整合資源,豐富德育教學內容
互聯網平臺上擁有海量的資源,教師可以從海量的資源庫中獲取自己教學需要的內容,將其整合到教學過程中,以此來實現豐富教學內容的目的。德育工作是一項非常系統的長期工作,需要始終貫穿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德育并沒有系統的課程內容,除了思想政治課程以外,其他學科的教師、班主任等都需要主動承擔德育工作,引領學生的價值觀念形成。無論是對于專門的思想政治教師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來獲取豐富的德育資源,深度挖掘教材上的德育內容和元素,在合適的時機開展德育工作。教師可以將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有效整合,從互聯網上搜集適合學生的德育內容,讓德育內容更豐富。不僅如此,傳統的德育內容基本以單純的文字呈現,這相對來說對學生的吸引力度不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各種形式的資源,除了文字資料之外,還可以獲取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載體的德育內容,將各種不同載體的德育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打造更加鮮活的德育課堂,讓學生深度參與到學習內容中。
3.3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寬德育路徑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來拓寬教學路徑,實現德育工作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中職學生都喜歡玩手機、電腦等,如果學校只是一味禁止學生玩手機,堵而不治,效果并不理想,同學們還是會偷偷玩。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順應學生的愛好,給學生提供玩手機、玩電腦的機會,并提供良好的環境,并引導學生利用電腦和手機來學習。中職學校要構建數字化技術環境,實現校園網絡全覆蓋,教師則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來接受德育,拓寬德育的路徑[5]。
比如學校可以制定線上德育教育的校本課程,由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等來確定線上德育教學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集各種優質的德育內容、線上德育課程等,并按照本校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資源的整合,最終打造適合本校學生的在線德育課程。在線德育課程的內容應該確保全面性,通過專題講座、微課、在線教學等多種形式展開,制定在線教育的計劃,定期組織在線德育教育。
中職學校要打通數據孤島,對基礎的數據庫統一,實現在校內的協同育人,讓任課老師和班主任聯動,共同參與到德育工作中,打造全員育人的局面。班主任肩上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使命,任課教師也是如此,班主任要立足本班學生的實際狀況來打造在線教育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向同學們分享和推送一些德育內容,引出一些真實的案例、事跡等,圍繞這些案例和事跡來引導學生,設計系統化的在線德育體系。作為任課教師來說,要轉變自己的觀念,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育人使命。教師要深度挖掘學科教材中的育人內容、育人元素,從德育角度來重構教學目標,將德育目標納入到教學目標體系中,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還重視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養成。任課教師可以圍繞學科內容來制定針對性的德育在線課程,將學科內容和德育內容有效融合。
四、結束語
中職德育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作,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創新德育教學的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思維來打造不一樣的德育課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思維來構建全新的德育課堂生態,貫徹用戶至上的理念打造民主和諧的課堂,融入用戶體驗的思想來打造交互課堂,充分利用互聯網海量的資源來整合教學資源,豐富德育內容,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寬德育路徑,形成線上、線下聯合德育的教育機制。
參? 考? 文? 獻
[1]門瑞.”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探究[J].知識文庫,2020, 480(08):178-179.
[2]黃福林.”互聯網+”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 704(09):141-142.
[3]徐香菊.分析互聯網環境下的中職學生德育教育[J].東西南北:教育, 2020,17(10):0388-0388.
[4]耿景瑞.”互聯網+教育”下學校德育教育的途徑探索[J].才智,2020,000(006):207.
[5]李斌. “互聯網+”與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J].學周刊,2020,21(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