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琳
摘 要:基層黨校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論述為指導,強化主責主業意識,加強課程體系研究與建設,不斷優化培訓計劃和方案,注重師資長遠培養,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利用,務實推進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基層黨校;干部教育;思考
基層黨校在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普遍存在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培訓的組織要求與學員需求認知有差距、培訓資源整合不夠、培訓實效與預期目標有差距、師資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化建設不足等問題。為此,基層黨校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論述為指導,把準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新要求,在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第一,強化主責主業意識。黨校姓黨是對黨校性質、地位和作用的科學定位。黨校在干部教育方面,在為黨和國家培養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方面、在推進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方面肩負著重要的任務和崇高的使命,具有其他學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黨校教育培訓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加強參訓干部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辨析和引導,幫助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向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
第二,加強課程體系研究與建設。按照“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的要求,嚴格落實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必須占總課時70%的要求,不在課程題目上玩弄“障眼法”“打擦邊球”。一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教育培訓的中心內容,按照“基礎+分類+輔助+拓展課程”四個維度,不斷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的黨的理論教育課程體系。二是形成以黨章黨紀黨規和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主要內容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突出用身邊的紅色資源回溯和重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用改革開放的鮮活實踐印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幫助引導學員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三是積極打造以“政治本領”為基礎,涵蓋“八種本領”的通識類專業化能力課程,加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地區發展建設等專題課程建設。
第三,優化培訓計劃和方案,提高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一是把握干部教育培訓主要需求,研究干部現狀,掌握干部的知識結構、思想狀態、學習需求、學習特點和干部思想存在的主要問題,強化組織需求和政治培訓,大力實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訓計劃。適時開展對新知識、新技能、新信息培訓的自主選學計劃,滿足干部多樣化學習需求。二是堅持分層分類培訓干部,將干部參訓情況納入個人考核、晉升的硬指標,切實解決一把手、重要崗位干部調訓難和干部參訓冷熱不均問題。三是注重培訓實效。建立培訓內容的更新機制,把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鮮經驗、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地轉化為培訓內容。在理論教學中積極實施“用學術講政治”,在黨性教育中堅持用黨史講黨性,注重發揮先進典型、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感染效應,在教學方式上,優化案例研討式、現場體驗式、情景模擬式、交流互動式教學模式,進一步升級“互聯網+干部教育”,運用新技術豐富課程資源,促進線下線上教學融合。在培訓管理上堅持從嚴基調,增加培訓量化考核指標,大力實施培訓情況通報制度,實現干部培訓考核結果真正與干部的年度考評、選拔任用等掛鉤。
第四,注重師資長遠培養。按照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的要求,一是實施個性化教師培養方案,加強本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建設,幫助確定相對固定的學科研究方向,通過加強師資培訓、專家指導、同伴互助、教學觀摩、教學比賽、掛職鍛煉、新老教師傳幫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是積極推進“名師培育”《名師帶教”工程建設,打造名師團、名師工作室,積極爭取上級黨校專家帶教,在教研資政上給予精準指導。三是加大區域黨校之間的學習交流,鼓勵教師用真誠的合作取代孤獨地摸索,在相互學習中盡快成長成才。
第五,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利用。一是把動態優化干部教育培訓合作辦學機構名單、專家學者師資庫。二是整合利用區域黨校教學資源,實訓教室、圖書館(室)、數字資源等優質教學資源區域共享機制。探索上級黨校教師到下級黨校進行實踐鍛煉的工作機制,深化片區黨校協作機制,建立完善聯動辦學制度、課題聯合攻堅制度、骨干師資互享互用制度。三是整合利用區域紅色資源。加強市區縣黨校之間、區縣黨校之間合作,梳理并印制統一的區域紅色資源清單、現場教學課程指南,用好用活身邊紅色資源,著力提高黨性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促進干部修好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心學”。
第六,務實推進信息化建設。結合區縣黨校辦學實際,按照智慧黨校建設工作要求,強化服務發展、服務教師、服務學員的服務理念,務實推進信息化建設。一是加強平臺建設,有條件的黨校積極建立健全網站、公眾號,及時將最新的教育培訓要求、內容呈現在平臺,方便學員學習和下載,并依托開展學員在培期間管理工作。二是借力借智上級黨校優質平臺資源,加強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為教師和學員提供學習的便利。三是結合新時代干部教育的特點,本著適用、實用、有用原則,逐步進行信息設備的更新換代。四是加強信息化工作人才建設。大力引進信息化工作專門人才,加強先后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