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堃瑩 陸海霞

【摘要】201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頒布,其間指出“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并要求校園盡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設置三級課程管理,大力倡導結合地方特色、校園特點和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建設。由此,我國中小學開啟了新一輪課程變革的實踐。其間,最明顯的改變便是各個校園開始設置大量的校本課程,組織各類活動課程,豐富了課程體系。博雅校本課程在初中實施是否讓其延續性是否更有價值性?本文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從實踐的角度提煉初中博雅校本課程的開發歷程和管理策略。并希望為未來該如何在初中開發和管理博雅校本課程提供事實依據與對策建議。
【關鍵詞】 博雅教育;校本課程;廣博雅正
廣州白云廣雅實驗學校之定名,寓意“白云”寄壯志,“廣雅”肇鴻基;名門傳血脈,“實驗”創先河。白云廣雅肇建伊始,即汲取百年名校文化的精華,秉承歷代廣雅人“務本求實”的精神,不斷加強學校“和諧、優質、發展、品牌”內涵建設,現涵蓋初中三個年級,在校學生約1500人。十二年涵詠積淀,十二年創新發展,學校聚精會神抓質量,凝練了自己的教育內核,以精神激勵、文化引領、內涵發展、精細管理促進學生全面與個性發展。以先進的理念、規范的管理、多元的課程、優異的質量贏得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同。十二載耕耘,辦學成績顯著。
一、博雅課程開發
特色辦學,品質立校,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學校追求特色發展,提升學習硬實力,關鍵在于特色課程的建設。學校秉承廣東廣雅中學“和諧”的教育理念,傳承廣雅中學一百多年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辦學主張,從2014年開始構建博雅課程體系。創建“系統、科學、多元、生本、精品”的課程既符合廣雅辦學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想,亦是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1.博雅概念
“Liberal”的拉丁文本意是“合適自由人”,在古希臘所謂的自由人指的是社會及政治上的精英。博雅教育歷史演化進程表明,博雅教育的內在依舊如故,可是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施行形式,必須構成本土化形式,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博雅教育要構成我國本土化形式,就需要習慣我國的土壤。”許園在《英國大學博雅教育理念及其課程研究》一文中,將博雅教育界的理論分為“大”博雅和“小”博雅兩種:“‘大博雅教育是一種面向所有學生的,注重文理交融,不突出專業性的教育,‘小博雅教育是一種面向專業內學生的、打通課程之間的界限,不突出方向性的教育。”而本文所指的博雅教育為“大博雅”,本文中的博雅教育更側重學生身心和諧地全面發展,以此奠定初中學生廣博知識和品行的雅正之和諧發展。
博雅教育理念下的白云廣雅“博雅校本課程”:“博”,既指知識之廣博,亦指胸懷之寬廣;“雅”,既指品行之雅正,亦指言語之高雅。因此,“博雅”即廣博雅正,與“廣雅”一脈相承,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博雅課程”以和諧創新教育為核心命題;以跨文化、跨領域、跨學科整合為發展策略;以讓優秀生更優秀,讓平常生不平常為理念追求;博雅課程遵循“生命課堂、高效學習、快樂學生、和諧發展”的理念,整體設計三年課程,科學整合,系統推進,拓寬加深,重視實踐,促使學生由全面向全優發展,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課程目標
課程特色決定人才特色,博雅課程體系體現了廣雅 “和諧”教學模式,使學生內外兼修,文理并進。具體有四個培養目標:目標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目標2: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目標3:具有深刻的思維方式;目標4:具有優雅的身心發展;目標5: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
3.課程結構
博雅課程以因需而設、因勢而設為選擇依據;以水平充實與垂直充實的課程整合為基本策略。搭建人文、科學、體藝、德育四大平臺,組建開發、實施、評價三足鼎立結構,形成校本課程與國際課程并駕齊驅局面。博雅課程“三維”結構如下圖。
博雅課程“三維”結構
二、博雅課程實施
華東師大吳剛平教授在《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與條件》一文中,提出了所有學校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條件:“明確而獨特的教育哲學思想和辦學宗旨;民主開放的學校組織結構;現學校教育哲學和辦學宗旨的教學系統;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此外,合理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對時間、場所和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并注意從學校外部中獲得資源支持。”
1.創造性地執行課程計劃
為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方針,確保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落實素質教育,結合白云廣雅校情,擬編《廣州白云廣雅實驗學校博雅課程實施方案(試行)》《廣州白云廣雅實驗學校博雅課程學分認定辦法(試行)》《博雅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措施》,狠抓落實。根據不同的專題進行校本課程系列研討活動,分板塊進行交流和切磋,引導教師關注新課程的理念。并且把部分的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的融合,提高課時的使用率,增大課程的廣度。
2.系統推進校本課程建設
博雅課程以強化必修課程的主導性,突出校本課程的特色性,增加選修課程的自主性,拓展活動課程的多樣性為總體思路,2014年初步形擬定了系統、豐富、創新、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3.規范管理課程實施
學校為保障課程的有效實施,特編印《博雅課程學習學分卡》《博雅班成長成冊》,記錄學生學習過程、階段總結及評價,以此對學生學習各類課程進行規范管理。此外,學校通過設立相應的博雅課程預算管理制度、表彰課改精英的獎勵制度,鼓勵老師積極開發、實施、形成課改成果。博雅課程各類特色班的報讀均由家長學生因需而報,以達到因才施教的目的。
4.積極研發博雅課程
學校在研究過程中將逐步凸顯博雅課程的三大特色:必修加選修、學科加活動、顯性加隱性。構建課程體系時,擬實現以下“四個轉化”:從單純知識傳授向全面育人轉化;從單向傳遞模式向多元互動模式轉化;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化;從單純的顯性課程向重視教育大環境的顯隱性結合的課程轉化。
5.課程的升級與完善
在五年的課程改革道路上,學校以百年廣雅文化為基礎,以博雅課程為承載,以發現最好的自己為目標,用溫潤溫度來營造學校氛圍,逐步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博雅課程”體系。具體包括:博雅冠冕課程,即六年一體、初高銜接的尖子培養課程;博雅精英課程,即人文底蘊、思維力量的科學精英課程;博雅素養課程,即多元發展、注重實踐的綜合素養課程;博雅交互課程,即技術支撐、個性高效的創新學習課程;博雅個性課程,即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的分層走班課程;博雅融合課程,即扎根中國、面向全球的文化尋力課程;博雅拓展課程,即面向全體、豐富多彩的資源共享課程;研學旅行課程,即走出校門、問題導向的體驗項目課程。
6.潛心耕耘,生成學校課程文化
在博雅課程的發展中,學校形成了“最”課程文化體系。以“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為核心,打造了“1234”系統:一個目標,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兩翼齊飛,開設校本課程、國際課程;三足鼎立,注重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五大素養,培養學生的德育、人文、科學、體藝、德育素養;以“最優的環境為課程賦能”為核心,給學生打造“最課程”的環境。學校努力向“景語”涵養“情語”的優質校園環境建設邁進,為學生健康、全面、長遠發展謀篇布局。學校傳承百年名校廣東廣雅中學文化風格,通過樓宇、場館等環境文化,濡染學子靈性,為學子成長賦能。學校還逐步形成了特色的“博雅課程場館”,融環境、教育教學于一體。2018年落成的博聞樓里有開放式的“雅閱書屋”、電子閱覽室、音樂室、舞蹈室、書法室、軍政室、航模室、創客室等,為學子成長賦能。
務本求實通博雅,和而不同氣象新。“白云廣雅”自創校以來,既移植了廣雅本部有效的課程文化,也凝練出獨具“系統、科學、多元、生本、精品”特色的博雅課程。我們堅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白云廣雅“博雅”特色課程的發展前景無限。未來的課改道路上,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悉心打造云雅特色的“博雅”精品課程,將用高度的使命感創造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和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把“云雅教育”塑造成卓越的教育品牌,向“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示范性民校邁進。
參考文獻:
[1]朗特里著,陳建平等譯.西方教育詞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與條件[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3):30-31.
[3]許園.英國大學博雅教育理念及其課程研究[J].安徽大學,2016.
[4] 劉紅梅. 培廣博之才 育雅正之人——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博雅課程體系之建構與實踐[J].中小學德育,2015.
[5] 談俊,黃燕.構建特色課程,培育博雅學子[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