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海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想品德與價值觀成型的特殊階段,在德育與知識教育同樣關鍵的教育環境下,班主任需要注重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的藝術性,解決現階段德育方式單一低效、德育實踐不理想和缺乏激勵的教學現狀,運用溝通藝術和交流藝術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吸引學生在有效德育工作機制中的全面發展。基于此,筆者結合個人的班級德育經驗,簡要分析現階段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何在實踐中提升初中德育工作藝術性,供同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德育;藝術性
素質教育和理念愈發深入人心,班主任愈發需要重視德育的效果,將其視作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部分初中班主任面對叛逆敏感的學生缺乏思想態度與價值觀指引,沒有以高效的德育技巧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班主任作為學校中全面負責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的重要角色,需要注重德育工作的藝術性,培育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適應青少年的發展趨勢。
一、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德育方式低效。多年的教育發展思路中,德育長期居于次重要的位置,因其周期長、見效慢等因素,大部分初中學校對這一部分的重視程度不夠。素質教育下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同樣關鍵,但部分班主任缺乏快速適應教育思路的改變,尚未掌握多元且適應初中生的教學方式。灌輸式的德育和講道理式的德育刺激學生的敏感情緒,照本宣讀和理論灌輸的方式對初中生而言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整體的德育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德育實踐性不足。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忽視理論和實踐融合的意義,將道德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中不僅難以以身作則形成榜樣,又難以將學生所學德育知識滲透在日常班級規范化管理,忽視與德育實踐活動的融合。將德育停留在課堂這一密閉的空間,明顯難以與學生產生共鳴,忽視德育的價值所在。
第三,德育激勵效果不足。發揮德育的效果離不開科學的激勵,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大部分初中生對德育的興趣不強,他們認為德育和其他學科相比不會對個人成績和未來發展產生多大影響,思想上的重視不足,加上特殊年齡階段的自我意識增強,導致學生不愿遵守教師們樹立的德育行為規范,難以實現德育可持續發展。德育的激勵效果是學生產生強大的內驅力的前提,但激勵效果不足導致學生德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
二、提升初中德育工作藝術性的策略分析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新時期教學改革中教學發展的重要思想,班主任的德育教學需要不忘初心,以人為本,將學生置于班級管理和德育管理的核心,實現德育知識和德育內容的傳遞。打入學生的內部,走進學生的內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之初心,實現德育之效力的重要方式。初中生競爭心理、自卑心理和抗拒心理凸顯,團結意識和集體意識不足,真正從學生的思維狀態和個人視角出發關心學生的心理障礙,在因人而異的德育方式中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潛在的道德問題,真正做到“對癥下藥”,構建和諧的德育成長環境。初中生們面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缺乏是非意識,個人的交際圈逐漸拓寬,在成長中容易面臨種種困境,堅持以人為本意味著不能從單純的懲戒著手,而是追根溯源,以富有藝術性的平等溝通方式幫助學生解決道德思想問題,提升德育工作質量。
第二,創新德育方法。德育和其他教育并非獨立存在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德育方式并滲透于知識教育、勞動教育、審美教育當中,構建潛移默化的德育模式,探索德育更多的可能。一是為強化德育效果并豐富德育方式。班主任可以以個人負責的課程為出發點,實現教學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勞動教育、自律教育契合點,提升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二是班主任需要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滲透集體主義教育,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的整個周期當中,以學生富有參與感的形式激發德育的水平;三是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實現對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受道德教育,以初中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提升德育的整體效果。
第三,強化德育實踐。德育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著手,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在實踐中理解德育的價值。從班主任自身的實踐來說,時刻注意個人言行并積極履行班級行為規范,才能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學生的實踐角度來說,班主任要組織良好班風建設的實踐活動,強化德育的效果。例如,恰逢國慶節、清明節等我國重大節日時,班主任要組織學生參與主題實踐活動當中,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并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將德育課堂中所傳遞的內容落實到實踐環節,在個人行為中深化對德育理論的理解。實踐是內化德育的關鍵途徑,強化德育實踐需要班主任設計有價值的活動,抓住初中生的興趣偏好,提升德育工作的藝術性。
第四,注重德育激勵。初中班主任德育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勵策略,提升德育的實效性。一是組織興趣激勵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優化德育的內容并設計德育的各個環節,提升德育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改變空洞且寬泛的德育內容;二是運用實例和真實故事拉近學生與德育之間的距離感,實現對學生的主觀激勵;三是與學生共建獎懲激勵制度。基于學生的行為涉及表揚和懲罰的人性化制度,在掌握尺度的基礎上以規范約束行為,杜絕學生消極負面情緒,以積極正向的引導激勵學生投入德育的積極性,提升德育工作的藝術性。融合多元化的激勵措施,旨在實現全員參與的班級德育,以良好的激勵作用動員學生積極學習德育。
總之,素質教育在初中教學實踐中的發展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作為新的教學指向標落實者,需要不斷優化德育工作實效性,運用德育工作藝術全面提升班級每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德育方法,強化德育實踐,注重德育激勵,陪伴學生度過青春期,培育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 黃永.淺議當前初中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新課程(下),2017(07):287
[2] 周舟.關于初中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方法的探索 [J] .新課程,2017(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