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疆發
美育不只意味著加強音樂、美術教育,其內涵更多表現為師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人向善和求真的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與追求。具體還表現為師生互動過程中的人性關懷之美,以及發現與覺悟規律、真理之美,還有師生共同成長與成功之美。
審美融入,整體提升美育水平
一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講究教學藝術、有審美情感體驗的課堂。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北化附中”)以“審美融入”為切入點,實現國家必修課程校本化。將國家規定必修的12門課程,重新劃分為語言美、心靈美、思維美、行為美、藝術美、健康美六大類課程,通過“審美融入”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同時,把“節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過渡與呼應”等審美原則融合在教學內容、方法、過程評價的設計與實踐之中。
北化附中以“審美融入”為抓手,努力構建以“審美”為理想的學校文化體系。學校正在努力構建以臻美德育、博美課程、智美教學、偲美社團、怡美校園、和美管理六個模塊構成的學校文化體系。以“臻美德育”為例,學校將審美融入學校各種主題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各種德育主題活動中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從而培養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例如,通過“尚美學生公約”的討論、頒布、踐行,以及豐富多元的“尚美學生”評比活動,將教育意圖落在實處,實現了美與善的統一。
教師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審美,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有審美情趣的。北化附中通過組織相關的學習活動讓教師逐步形成對“審美融入”的思想認識——邀請魏書生、程紅兵等教育名家來校舉辦教育講座;為教師購買教育學、美學書籍,舉辦讀書沙龍,深化教師對教育學和美學的認識;聘請專家,指導教師的言行禮儀和興趣愛好,提倡教師追求大方的服飾美、端莊的行為美、得體的語言美。通過“審美融入”教學實踐,促使教師豐富教學美、增添教育美、留住青春美。
這些活動的開展,提升了教師對美好生活與工作的信心,提升了教師的審美情趣、能力及素養,實現了“各美其美”。更重要的是,教師逐步將“審美融入”注入課程及教學之中,愛心育人、科學施教,讓學生們體驗到被教師關愛的愉悅和學習成長的快樂,從而實現了“美人之美”。
學生 : 走上美麗人生
“審美融入”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是全方位的。一是激活學生對學習、知識、科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二是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三是逐步引導學生對美好生活產生向往,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是有差異的,不能因為學習成績的差異而忽視部分學生的發展權。構建多元的“尚美學生”評價體系,就是尊重學生的發展差異、個性與特長,就是因材施教、科學施教,讓所有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未來的美好,樹立對未來生活的自信與向往。
美育走入理科教學
在一定層面上,審美是人在創造活動中,對自身力量的積極肯定。學生在理科學習中的發現、成長、成功就是實現自我價值及審美愉悅的過程,把審美和理科學習割裂是不合理的。自然科學中的內容、結構、邏輯充滿美感。比如數學中的“黃金分割”結合了數學的邏輯和圖形的美。是何等的美妙、簡潔、統一、和諧。學生學習、發現真理的過程,本身就是審美愉悅的過程。這個理性活動的思維過程,伴隨著追求真理的崇高情感體驗,在覺悟、智慧中追求快樂就是追求美的過程,同時也是自我修養提升、人格自我完善的過程。
北化附中依靠北京化工大學的師資與課程資源,基于高中與大學的教學銜接,創新性地開設了“大學先修實驗課”,在探索真理和追求審美愉悅上,實現了完美的統一。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