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琪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教師要以閱讀活動為載體,探索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為了讓幼兒愛上閱讀、學會閱讀,教師要豐富閱讀形式、展開閱讀評價,使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獲得進步,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部分家長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不能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等,導致幼兒的閱讀能力發展受到影響,綜合能力相對較弱。教師應重視幼兒的閱讀需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幫助幼兒掌握閱讀的方法,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幼兒能在實踐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目標與要求,開展閱讀實踐活動。
(一)愛上閱讀,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1.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如果我們將閱讀比作一顆種子,良好的環境就是肥沃的土壤,幼兒表達能力提高的過程就是種子生根、發芽、結果的過程。教師要結合班級幼兒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為幼兒創設適宜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在班級開設一片適合幼兒自主閱讀的安靜舒適的區域,有意識地把幼兒的閱讀活動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例如,在布置班級環境時,教師可以結合主題,從幼兒近期接觸的閱讀內容入手,如四季的交替、動植物的生長、幼兒的日常生活等。教師要有計劃地結合幼兒的閱讀活動滲透知識,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習得知識,積累閱讀經驗。
2.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除了幼兒園提供的各類書籍以外,教師應在班級提供一些適合該年齡段幼兒閱讀的、涵蓋多種知識的書籍。教師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閱讀區向同伴介紹該書的內容,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讓幼兒獲取更多的閱讀信息。筆者所在班級閱讀區域中的“梅香書院”,位于光線充足的窗邊,配有軟沙發和小桌子。幼兒可在晨間游戲、區域游戲及餐后活動時在“梅香書院”進行閱讀活動。在班級氛圍的影響下,筆者所在班級的閱讀活動成為幼兒的常規活動,幼兒逐漸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
3.家園合作。家長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關鍵作用,家庭的閱讀氛圍會影響幼兒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影響幼兒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家長應在家里為幼兒創設一個固定的、溫馨的、適合幼兒自由閱讀的空間,讓幼兒能隨時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布置親子作業,請家長陪同幼兒一起完成。家長可以每天安排一個親子閱讀時間,為幼兒講故事,再讓幼兒進行復述,使幼兒體驗表達的樂趣,豐富幼兒的寫作經驗。
(二)學會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多數幼兒對書籍中的畫面感興趣,畫面內容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幼兒有閱讀需要時,教師要教導幼兒按照順序進行閱讀,比如讀封面、封底、內頁等。當幼兒閱讀畫面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描述畫面的時間、地點、角色等,并在完成閱讀后,邀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思考,使幼兒提高分辨能力,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此外,教師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掌握閱讀技能,如續編故事等,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果。筆者通過三年的引導,使班級幼兒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所在班級大部分幼兒在遇到有關疑惑時,會主動和同伴討論,并積極請教教師。
(三)豐富形式,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游戲氛圍中閱讀,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1.集體閱讀。教師每天都應抽出時間陪幼兒一起看書,給幼兒講故事,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讓其體驗榜樣的力量,幫助幼兒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筆者所在班級每周都會開展繪本教學活動,每天都有安排故事時間,比如午餐后、午睡前或放學前。筆者結合幼兒的興趣,為幼兒講解各種題材的故事,引導幼兒復述故事大意,大膽想象故事的后續,與幼兒一起回顧故事中的情節,思考閱讀中的問題,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自主閱讀。教師應在閱讀區采取各種層次、主題、類型的書籍,讓幼兒自主選擇圖書。在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內容時,教師要適時地提供幫助,解決幼兒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材料投放。
3.以閱讀為主的綜合活動。閱讀活動不僅僅局限于書面閱讀,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多種有趣的閱讀方式,豐富閱讀活動,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開展與其他領域相結合的閱讀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音樂為背景,帶領幼兒進行配樂朗誦;教師可在美工區開展閱讀活動,引導幼兒制作圖書;教師可以科學活動為載體,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符號、標記和文字當作幼兒的閱讀材料,如各種廣告牌、馬路標記、商店名稱等。
其次,教師可以舞臺表演或比賽形式開展閱讀活動。考慮到幼兒喜歡參與講故事比賽和繪本故事表演,教師可與幼兒一起努力,討論、制作道具,讓幼兒通過情景表演、講故事等形式,展現閱讀活動中有趣的故事內容,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者所在班級開設了“我型我秀大劇院”活動,在開展角色游戲時,筆者邀請幼兒擔任小播音員,為同伴朗讀兒歌或介紹讀物,引導幼兒表演精心排練的劇本,如《小貓釣魚》《三只小豬》《狼和小羊》等。

最后,教師可通過續編、仿編、創編故事等方式,使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筆者結合家鄉的名勝和特產等資源,與幼兒一同創編了詩歌《我愛家鄉美》,詩歌中“我愛我的家鄉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春風吹一吹,浪花笑微微,魚兒肥又肥,蝦子味鮮美”的句子,受到了許多家長和幼兒的喜歡。
(四)閱讀評價,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評價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的評價貫穿整個活動,幼兒在教師的指導和評價下,能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表達能力。筆者制作了測評表,以“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理解”三個方面的內容為依據,評價幼兒的閱讀情況,在每一個學期都進行前測和后測,并將結果進行匯總對比,了解幼兒的變化。
教師應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支持幼兒的愿望,為他們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日常生活中的談話、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都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之間的交談,引導幼兒學會傾聽,糾正幼兒的問題,以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發展。
筆者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提供了實踐的機會,筆者開展了“小百靈講故事”的活動以及“圖書集會”親子活動等,邀請家長一起參與,讓家長成為幼兒閱讀的啟蒙者。教師為幼兒提供展示自我和勇敢表達的機會,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幼兒能通過閱讀活動豐富知識,提高表達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教師要通過科學的引領,讓幼兒在閱讀活動中“勤思考”“善閱讀”“會表達”。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