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平市長山鎮范公小學 宋文
小學生的情感生活會隨著他們的語言、思維、情感發展水平提升而趨于豐富,其認知水平和情感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升。班級管理方式也要隨著小學生情感生活、認知水平以及情感能力的變化而變化,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情感入手,協調班級學生關系,消除情感缺位影響,以適應各個階段小學生的發展要求。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施,在于加強對學生情緒情感、道德意志的熏陶,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和各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特征,以情感滲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健全學生道德準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前提下,迎合班級管理的需求,提高班級管理成效。因而,從班級管理效率方面來看,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施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成長,進而達到提高班級管理成效的效果。

受以往應試教育和傳統班級管理思想的影響,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還是會有教學和管理割裂的情況,很少會將教學與班級管理融合起來,以至于教學和班級處于相對孤立的狀態。有些教師認為班級管理是教學活動管理的附屬品,管理中總是看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交流,將班級秩序建立在“無情”之上,導致班級內的氣氛非常淡漠,師生之間總是比較疏遠。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思想雖然簡單,但開放性、發散性較強,在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今天,班級管理要為學生思維、思維、能力發展服務,逐步走向開放式、柔性化。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班主任多是以封閉式管理為主,將班級管理視作班級內部活動,將班級管理局限于班內學生,卻沒有意識到與其他班級交流、溝通對學生發展的積極影響,更是忽略了與家長的合作與互動。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的僵化思想,也局限了學生的思維與視野,導致班級管理成為一項封閉管理活動,不利于學生個性、思維與思想發展。
多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習慣于從個人經驗為出發點定班級管理方案以及實施各項班級管理措施,以至于班級管理方式總是比較粗糙、單一。由于班主任很少會從根源、方法上進行綜合性管理方式的探索,缺乏研究精神,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就很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誤區之中。現代化背景下,班級管理更提倡柔性化、高效化與精準化,非常講究藝術,認為班主任應該隨著時代發展、學生成長,持續性地更新管理觀念、管理思想,順應時代和學生發展需求。可實際上,能在班級管理中運用情感教育,優化班級管理的班主任真的是少之又少。
班主任應針對各個年齡階段小學生面臨的情感問題開設情感教育課堂,從而滿足小學生的情感需求,樹立正確的導向。如,開發第二課堂,和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情感互動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進而提高學生對情緒情感的感知能力,加強對學生情感意志的鍛煉。日常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還要以增強互動、促進交流為目標,開展多個班級的聯誼活動,通過進社區送愛心、跨區書香節活動等,讓學生適應社會、感知周邊環境,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班主任要將言傳身教作為準則,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賴,再進行指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基于學無止境的理念,在專業發展中不斷學習,自覺成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班主任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引導者,基于教書育人的要求,承擔起教師教學育人的職責。
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實現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深入融合,結合課文內容開展情感教育,轉變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讓小學生能由物及人,通過語文知識、課本的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探索人生等。例如,在關于《井底之蛙》的課文教學中,完成課本知識講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青蛙、小鳥這些角色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談一談對人生、世界的看法,通過反思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多數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錯,且得到了家庭的悉心照顧,問題在于他們個性過于鮮明,并不懂得團體的重要性。由于過重的自我中心意識,導致小學生缺乏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愛國情懷。為改變這個情況,班主任就要通過情感教育,結合語文教材內容,啟發學生深刻思考,加強小學生的集體意識,通過合作、競賽等活動,加深小學生對團結的認識。
一方面,要運用優美的文章,尤其是能引發學生深刻思考的文章,通過文章的內容及中心思想,給予學生深刻的體會,由此改變學生過于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例如,在《少年中國說》的教學中,結合小學生實際生活,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如何實現少年強則國強的目標,從少年個體強大到實現國家強大需要學生做什么,小學生在國家富強中應該做些什么。另一方面,則要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對學生的情感關懷,在日常班級活動中,增強班級管理的儀式感。借助每日的師生問好、每周升旗等小儀式,引導學生學會互幫互助、認真讀書、積極生活,實現精神與心靈上的升華,進而對班級產生歸屬感與集體榮譽感。
總之,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對班級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實現良好的情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