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高校財務傳統服務模式中財務人員忙碌不堪、系統間交互不足、業務數據不通暢等現狀,提出基于“互聯網+”的財務一站式服務模式建設方案。該方案以業務數據融合為核心,依托互聯網技術集網上報銷、網上審簽、科研申報、個稅申報、信息查詢等財務系統為一體,搭建基于移動端和PC端的財務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基于該平臺從兩個維度深度探討了財務服務模式的兩個轉變:由一對一服務模式轉變為基于網上平臺的自助模式;由現實的面對面流程服務模式轉變基于流程虛擬化的O2O服務模式。實踐效果顯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財務管理和服務帶來了多層次變革,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精準度,逐步實現了多元化全方位創新服務。
【關鍵詞】 互聯網+; 高校財務; 一體化服務平臺; 一站式服務模式; 服務模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 F232;TP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1)05-0126-04
一、引言
“互聯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經濟形式,它是指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1]。2015年,“互聯網+”行動計劃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被提出[2],該計劃的提出推動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創新了發展生態和服務理念。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引入“平臺+教育”服務模式,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持系統,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3]。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作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發展目標之一,全國各級高校紛紛探索高校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相結合,如何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高校傳統教學、科研、管理等主要活動相結合,構建信息化可持續發展體系,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升高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
高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提升離不開經費的支撐與管理,隨著高校經費種類和金額不斷增長,也使得資金的來源和支出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4]。財務部門是學校唯一的財務管理職能部門,新形勢下高校財務報銷業務量和核算量急劇增長,經費報銷排隊等候時間長、信息不對稱、業務不流暢、辦事效率低等問題日漸凸顯,這不僅給高校財務部門及財務人員服務過程中帶來了巨大壓力,還導致師生辦事中的種種不便與不滿。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提升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高校財務管理和服務中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新形勢下如何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傳統財務管理結合以簡化業務流程,推動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提升師生辦事效率,是“互聯網+”時代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路徑。近些年高校紛紛上線了不同版本的網上報銷系統[5],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報賬排隊的壓力,但“系統孤立”“數據壁壘”等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跨部門間較為嚴重[6]。系統間交互程度不夠深入、服務精準度和個性化不足、業務流程煩瑣等問題是信息化建設中亟須解決的。
鑒于此,本文以采用信息技術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和服務質量為切入點,依托“互聯網+”思維理念和技術手段[7],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集網上報銷、網上審簽、科研申報、個稅申報、自助投遞、信息查詢等財務系統為一體,搭建財務網上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推出高校財務一站式服務模式[8],解析了傳統的面對面服務模式轉化為線上自助平臺服務和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模式,逐步實現全方位多元化創新服務。本文從高校財務服務模式的現狀分析、“互聯網+”環境下一體化財務服務平臺的構建、基于網上平臺的財務服務模式轉變與創新、實踐效果等方面來介紹“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財務服務模式的轉變。
二、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模式的現狀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增大,高校經費的來源和數量逐年增長,這也使得高校財務核算量翻倍式增長,顯然靠傳統的財務管理和服務方式已不滿足當今形勢下的業務需求。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雖然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紛紛上線了財務網上報銷系統、網上查詢系統及網上申報系統等財務應用系統,但是大部分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缺少頂層設計、整體規劃,以致財務管理和服務中出現財務人員忙碌不堪、師生排隊擁擠、業務流程不通暢、服務精準度和個性化不足等問題。下面從三個突出的方面來分析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中的管理和服務現狀。
(一)財務部門內部應用系統間交互不夠深入
部分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沒有提前頂層設計、缺乏統籌考慮和整體規劃,為解決現階段的某個問題而制定單個方向的建設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多個相互獨立財務應用系統存在的現象。以上現象在高校財務管理中往往表現為財務系統孤立、數據孤島、信息不對稱、反饋不及時、業務處理流程煩瑣、數據統計任務繁重、系統間切換不便捷等,所以“互聯網+”環境下加強財務內部應用系統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
(二)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間銜接不夠緊密
高等院校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所以教學部門、科研部門及管理部門的業務開展都與財務部門有著密切的往來。然而在現實業務來往過程中,未實現業務流程的全閉環管理,特別缺乏信息反饋的環節。此外,跨部門間信息不對稱,往往會造成財務數據不夠全面,甚至出現偏差。比如財務部門的經費信息和科研部門的科研項目信息不對稱、財務部門的資產賬和資產部門的實物賬不一致、財務部門的學生學費信息和教務部門的學生注冊信息延遲等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三)財務服務精準度和個性化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現有的財務系統功能不完善、交互深度不夠、服務精準度不到位等現象突出,比如財務網上報銷,師生網上填完報銷單據后,將報銷單和發票交至財務報賬大廳投遞處,仍然需要排隊等候,尤其年底結賬前,業務量大、核算時間長,排隊等候在所難免。此外,面對日益繁重的財務核算業務和大數據存儲,當下的財務系統已不足以支撐財務管理的運轉和服務精度的提高。
針對以上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以轉變高校財務管理和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為切入點,借助“互聯網+”思維理念和技術手段,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集網上報銷、網上審簽、科研申報、個稅申報、自助投遞、信息查詢等財務系統為一體,搭建基于“一站式”服務的財務網上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
三、財務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
財務一體化信息系統服務平臺主要是集網上報銷、網上審簽、網上查詢、科研申報、個稅申報、自助投遞等多項財務應用系統為一體,將傳統的面對面服務轉化為線上統一身份認證入口的自助平臺服務,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優化財務內外網軟硬件資源,健全服務器間安全通信模式,創新后臺管理模式;(2)統籌規劃、科學施策,完成數據標準化,建設數據共享中間庫,增強數據交互;(3)整合業務流程,實現控制端前置,形成業務到財務的閉環管理,達到自助服務、反饋及時的高效管理。
(一)財務網絡架構及通信機制
較完備的財務一體化網絡架構體系應該包括三部分:一是財務內部科室處理日常核算業務的內部局域網,主要承載賬務核算、工資核算、科研核算、出納支出等賬務相關系統的支持功能;二是與Internet網絡進行數據交互的校園網絡,主要承載網上查詢系統、網上預約報銷系統、網上審簽系統、網上申報類系統等B/S結構的WEB服務系統的支持功能;三是財務內部網絡與校園網絡進行數據交互的安全通信機制,主要采用安全隔離網閘技術,實現財務內網和校園網之間單向請求訪問,數據庫備份分別由SQL安全維護和備份一體機定時完成。財務一體化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
(二)財務一體化服務平臺的功能設計
為了對接高校智慧化校園建設的總體框架[9],在財務網絡架構的基礎上,基于校園師生的廣泛需求,利用“互聯網+”技術暢通各項業務流程、融合各項財務數據,搭建起納入統一身份認證入口的財務網上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以提供便捷有效的財務管理和服務模式。通過資源整合、優化配置,實現財務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其網上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的功能架構如圖2所示。
財務網上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包括申報、審批、繳費、查詢四種類型。
申報類:業務經辦人發起網上填報、導入、選擇、提交、撤銷、修改等相關業務操作內容。主要包括網上預約報銷、網上個人收入申報、網上科研申報、工資申報等業務功能模塊。
審批類:項目負責人或者主管部門審核人對經辦人提交的業務單據進行在線審簽,便于幫助記錄其審批內容及流程,實現痕跡化管理,主要有通過、電子簽章、駁回等相關操作。主要包括報銷審批、預算審批、項目審批等業務功能模塊。
繳費類:主要是校園大學生登錄服務平臺中的繳費系統模塊,繳納每學年度學費、住宿費、書費等相關費用。主要業務功能模塊——校園繳費平臺。
查詢類:主要用來查詢工資、科研項目、部門經費、報銷單據、報銷進度、科研項目預算執行、往來款、審簽流程及審簽結果、勞務發放、學生酬金發放等相關業務進程。主要業務功能模塊——財務查詢。
(三)財務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流設計
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建成財務“一站式”服務體系。該體系中業務執行流程由現實轉變為網絡虛擬化,同時業務數據流程進行了再造與升級。
該流程的再造與升級是在網上預約報銷系統的基礎上對接了網上審批、網上科研申報、自助投遞機、賬務核算及查詢等相關業務系統,實現了“網上預約報銷+網上科研申報+網上審簽+自助投遞+銀校直連+報銷進度查詢”全程一體化物流式管理,創新了服務模式,提高了服務精準度。與傳統模式報銷流程相比,該服務體系下流程執行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此外,財務網上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融合多個應用系統,打通了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了數據間互聯互通,其主體數據流分布如圖3所示。
四、“互聯網+”下財務服務模式的轉變
基于“互聯網+”構建財務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本質上就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財務管理和服務,實現“一站式”服務模式。此平臺的推出相比傳統財務管理服務模式,實現了兩個維度的管理和服務模式轉變:由一對一服務模式轉變為基于網上平臺的自助模式;由現實的面對面流程服務模式轉變為流程虛擬化服務模式。
(一)基于網上平臺的自助服務模式
借助互聯網技術融合各個財務應用系統為一體,實現了“網上預約報銷+網上科研申報+網上審簽+自助投遞+銀校直連+報銷進度查詢”全程一體化物流式管理。平臺主要功能包括網上查詢、網上預約報銷、網上預約審簽、網上收入申報、網上科研項目管理等。網上平臺的推出使得以上功能業務由傳統的人工面對面操作模式轉變為人機交互模式,突破了傳統管理服務模式的觀念束縛,擴寬了服務領域,延伸了服務觸角,優化了服務質量,提高了服務精準度。
(二)基于流程虛擬化的O2O服務模式
財務網上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的搭建優化并升級了財務相關業務的辦事流程。同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使得傳統的財務管理全線下服務模式轉變為流程虛擬化的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相結合的服務模式。
以網上審簽為例,經辦人登錄財務一體化信息平臺,網上填寫完報銷信息后,選擇審簽流程,提交報銷單據至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客戶端收到審簽提醒后,登錄一體化平臺中的審簽模塊對未審批的單據進行在線電子簽章審批,最后經辦人打印出審簽成功的單據,投遞至財務自助投遞機即可。整個提交、審批流程完全由線上網絡虛擬化完成,打印、投遞流程由線下便捷完成。此流程由完全線下面對面審簽報銷模式轉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打破了時間、地域限制,推進了管理服務。
五、財務服務模式轉變的實踐效果
以河北某大學為例,目前財務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已經運行近一年時間,陸續上線業務流程30項左右,對接教務、人事、資產、科研、信息技術中心及研究生院6個部門,其業務數據量交互每天可達百萬條。全校師生申報類業務發起量40 000多筆,包括網上報銷業務、個稅申報業務、科研申報及預算調整業務。財務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不僅簡化了業務流程、解決了報銷排隊時間長等報賬難問題,還轉變了高校傳統的財務服務模式,提高了服務精準度。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財務服務模式立體化
以網上報銷審簽為例,學校師生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可以登錄財務網上大廳,填寫并提交報銷單,然后打印出網上審簽成功的網報單據,連同紙質票據投遞到校園內自助投遞機內即可。整個報銷過程中,不僅打破了以往當面審簽、報銷的限制,還節省了簽字等候和報銷排隊等候時間。財務網上“一站式”服務模式的推廣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二)財務服務全方位多元化
財務“一站式”服務模式的推出使得線上服務轉型,通過PC端、移動APP、微信公眾平臺等渠道,將傳統的面對面服務轉化為線上自助平臺服務。以科研經費報銷為例,首先項目負責人將項目報銷權限、報銷金額授權給項目組成員或學生;然后被授權人通過“網上報銷系統”提交報銷單據后,項目負責人通過PC端或移動APP的網上審簽系統,對報銷單據內容進行審批;最后經辦人將審批通過的報銷憑單就近投遞至自助投遞機,報銷進度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查詢。以上過程實現了“互聯網+授權+報銷+審批+自助投遞機+微信”物流式服務功能,體現了多元化全方位創新服務。
(三)財務服務業財一體化
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了財務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的自動對接,改變各部門系統模塊孤立、數據孤島、業務不協同的弊端,實現從前端業務事項的發起到財務處理、過程管理、信息反饋等流程的閉環管理。以財務與資產對接為例,通過“互聯網+”技術,對接財務系統與資產管理系統為一體,經辦人從資產建賬、網上報賬、自助投遞、記賬、再到查詢,整個過程實現了流程閉環管理,保證了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六、結語
“互聯網+”環境下,本文以借助信息技術轉變高校財務管理和服務模式、提高財務服務質量為切入點,提出面向師生的業務數據融合的財務“一站式”服務模型方案,按照該方案建設財務網上一體化信息系統服務平臺。通過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集網上報銷、網上審簽、網上查詢、網上科研申報、網上個稅申報、自助投遞等財務應用系統為一體,打通了跨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優化了資源配置,暢通了業務流程,轉變了高校財務管理服務模式,解決了師生報銷難、辦事難等問題。另外,通過對“一站式”服務模式的實踐解析,可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財務管理和服務模式帶來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郭薇.“互聯網+”環境下企業信息管理創新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1):63-67.
[2] 陳建凱,王鑫,翟俊海.“互聯網+”的高校財務審簽報銷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19(5):97-100.
[3] 陳耀華,陳琳.互聯網+教育智慧路向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9):80-84,135.
[4] 江小琴.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會計之友,2017(24):94-96.
[5] 邱均成.高校網上報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會計之友,2017(10):119-123.
[6] JK CHEN,JH ZHAI,XZ WANG.Study and improvement of ordinal decision trees based on rank entropy[C].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4.
[7] 朱鵬威,曹燁帆,董天舒.“互聯網+”視閾下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12):133-136.
[8] 張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一站式”服務模型的探索和實踐[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9,36(7):128-132.
[9] 謝幼如,黎佳,邱藝,等.教育信息化2.0時代智慧校園建設與研究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9,388(5):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