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園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學科教學中的勞動教育滲透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時期,對學生的成長與未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勞動教育相對弱化,中小學生勞動的機會少、勞動意識薄弱、勞動技能缺失,勞動教育在五育中顯得尤為落后。目前,提倡的勞動教育全方位滲透的要求,給學校各學科老師提出了一個新要求,本文以教科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教學內容為例,探討英語學科通過作業的布置滲透勞動教育。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任務;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造。”因此,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當下,對學校教育提出的勞動教育全方位滲透的要求,給學校各學科老師提出了一個新要求,英語學科課程要在以腦力勞動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為主的同時,教師需要通過各種途徑設置任務,加大對相關知識的輔助動手操作、實踐體驗等勞動教育內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一、勞動教育
1、勞動教育的目標
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事業的新要求,意義重大,而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目標,概括為教育學生“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
勞動教育對各年段的學生都有具體的目標要求:例如在小學一至三年級階段,我們更注重學生的勞動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己整理書包、書桌、房間等,使學生感知勞動的樂趣,形成每個人都需要勞動的意念;而小學四至六年級則更注重勞動技能的習慣養成,讓學生真是地去從衛生、技能勞動習慣以及社會公益方面體會勞動最光榮的感受。
2、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也就是說,勞動教育將同數學、語文、英語等科目一樣,成為大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意見》闡明了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是學生成長的必經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二、勞動教育與學科教育的關聯
既然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培養目標之一,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學科教師通過教材中與勞動有關的話題,布置有效的任務,預設多樣的實施途徑,改變勞動教育不到位或者缺位的現狀,落實勞動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勞動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勞動技術教育表面側重體力勞動,但是其實際上是拓展學生腦力勞動、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抽象的,只有經過生活實踐的檢驗,才能鞏固課堂所學,把抽象的知識升華為一種能力,即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等,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以教科版廣州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教材第一模塊內容為例
新時期賦予了勞動教育新的方向、內涵和意義,這也要求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新的教育方式,而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學科,英語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與勞動教育息息相關,大部分單元的學習內容都是以學生的視角,立足學生的生活展開的,我們可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后通過布置開放性英語作業強化勞動教育,通過學科知識與創造性實踐活動相結合,將勞動教育學習空間從教室延伸至家庭、社會,拓展學習的空間,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建設者和接班人。滲透勞動教育是英語教學的必然,筆者在教小學六年級英語時,采用的是教科版廣州小學英語教材,以六年級上冊第一模塊話題為例,筆者通過布置課后開放式作業對學生深入開展勞動教育。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美好品德,古往今來,從娃娃抓起的勞動教育也在斷地深入人心。要讓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就不能只在教室里談論勞動,也不僅僅是在紙上畫勞動,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做勞動。教科版(廣州)《英語》六年級上冊Module 1的話題是Country Life鄉村生活。學生對鄉村生活并不陌生,生活在城市中的他們也不是真正了解農村生活。其實勞動教育并非是單純地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身體力行地感受勞動之美也可以從腦力勞動出發。在這個模塊,筆者首先給學生設置了三項腦力勞動為主的任務。
第一項設計自己的Dream Farm,要求學生科學規劃自己的農場,學生必須通過查找資料或者與父輩溝通了解真正意義的鄉村生活,再展開設計,要求在自己的農場要養殖三種動物三種農作物以上,必須是合理規劃合理存在的動植物。大部分學生中規中矩設計自己的農場,個別腦洞大開的孩子在經過了Unit 1的學習,也大膽創設自己的農場。個別學生與時俱進,大膽構想,把現代化融入到自己的農場中,體現了“生活教育即創造教育,創造的教育即行動教育”的理念,而這里的做和行動都屬于勞動教育。
第二項任務是勞動作業的布置。探索通過英語開放性作業,強調了教育的體驗性目標,讓學生在開放性作業實踐中用英語勞動。在作業布置中,強調了語言教學的實踐性目標,培養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信息收集、處理及交流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勞動中靈活使用英語。在作業效果上,強調生成性目標,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積極的勞動態度、擁有優秀的勞動品質、習得基本的勞動知識、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激發創新的勞動思維、涵養深厚的勞動情懷。本模塊勞動作業在自己所設計的農場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認知,讓他了解天氣、季節、生態、白晝等不同的變化場景,看圖寫話。寫文章,是體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好途徑。在寫作課上,教師指導了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技巧,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會給出了寫作的模板,降低難度。
第三項任務本模塊Unit 2的課文A Country Life is a Healthy Life,文中介紹了很多鄉村生活的優勢。但是作為習慣了便捷生活的城市長大的小孩,對鄉村生活是相對陌生的,雖然很多孩子說放假都是在農村度過,但度假做客式的鄉村生活絕對不是真正的鄉村生活。在學生淺薄的鄉村印象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利弊分析的頭腦風暴,各抒己見對鄉村生活的觀點。教師會尊重每個學生的心聲,對每個孩子提出的觀點進行一一記錄,也讓學生學會批判思維。然后讓學生以Unit 2課題為主題寫作A Country Life is a _____ Life。當然在寫作之前,必要的寫作框架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在課堂上,我們主要以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經驗和基本思想為主,這種教學模式有時候會弱化兒童對于直接經驗的獲得。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夠完整。秉承勞動教育是最科學的實踐這一理念,在這一系列開放式腦力活動的基礎下,把課堂延伸至生活,因地制宜,通過學校“生物園”得天獨厚的優勢,組織其中一個班的學生開展現場種植蔬菜等農作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努力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勞動中,在勞動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勞動特長,培養其興趣及創造力。
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前,小組自行討論,查閱相關植物的資料,初步了解種植步驟,在實操前做出適合季節的種植計劃,然后分工合作完成種植實踐活動。學生邊種植邊記錄,寫下小組每次觀察、勞作的情況,積累生活素材,培養勞動習慣。孩子接觸自然,就會知道不同的季節干不同的活,不同的季節種不同的莊稼和蔬菜,就跟自然建立了一種正確的互動關系。整個種植過程,學生不僅要了解種植相關知識,還要學會正確使用種植工具,如鋤頭等。通過這樣的勞動實踐,學生可以獲得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能力。雖然學校勞動教育不是直接的物質生產,但它也是賦形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僅學會如何“做”,也學會了如何更有智慧更有創造性地去“做”。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知道了農民為我們的生活所付出的勞動,借此活動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尊重農民,愛惜并節約糧食,在勞動中提升合作意識以及加強團隊精神。
學科教育中滲透勞動教育為孩子們與世界的融通打開了一個通道,為立德樹人尋找到了更加有效的路徑,為培養“全人”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通過對知與行的統一,自己與他人的統一,人與自然物的統一的勞動教育活動,將勞動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真實生活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義》
[2]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3]司金英2016.5《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4]教育部.201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