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 焦雪菲
【摘要】《導游基礎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本文探討了《導游基礎知識》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為旅游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旅游課程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見,職業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職業教育“育人”的本質要求。著名學者、華東師范大學邱偉光教授對課程思政概念的闡釋,即“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
一、導游基礎知識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有深刻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休閑方式的改變,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幸福產業”,旅游業亟需思想政治素養過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優良的道德情操的服務人員。對于導游這一職業來講,過硬的政治素質不僅是基本素質要求,更是一名合格導游人員的首要條件。導游人員除了是旅游服務的重要實施者,更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形象的代表,是民間交流的友好使者。正式這樣“特殊的身份”,使得在旅游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秾в位A知識》這門課程作為旅游專業的必修課程,在育人和培養未來導游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更好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二、導游基礎知識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實踐
在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將課程思政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效的設計教學環節,圍繞“課程思政”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
(一)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目標中體現課程思政
課程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起到人才培養標準引領的作用。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導游講解的內容都是祖國燦爛的文化和壯麗的河山、祖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成就,沒有這些內容,導游的講解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力爭做到每位學生都能講好家鄉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成為當地的形象代言人和民間大使。
(二)導游基礎知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和資源,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以《導游基礎知識(第4版》旅游教育出版社教材為例,書中涉及中國歷史小常識、中國旅游地理、中國的民族民俗、中國的四大宗教、中國的古代建筑、中國的古代園林、中國烹飪主要菜系、中國的文物特產等內容。這些內容既是知識也是常識。導游不僅應知應會,還要把它們用適當的形式傳播出去,這個過程會帶有導游的個體差異,一個愛國,愛家鄉,熱愛自己文化的導游必然會是一個優秀的傳播媒介,在文化交流,文化自信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
結合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內容,挖掘提煉出課程思政的幾個方面:在學習中國歷史知識,地理知識,民族宗教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國家悠久燦爛的文化的敬仰,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在學習中國古代建筑,古代園林和主要菜系章節內容時,感嘆中國古代人民聰明才智的同時,進行本地區旅游資源的挖掘,在整理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家鄉,講好家鄉故事,建設美麗家園的高尚情操;在介紹中國文物特產內容時,結合導游工作特點,引導學生熟悉導游的從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規范,培養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敬業、樂業,成為文明旅游的倡導者和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者。
(三)課程思政與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有機融合
在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等環節有效系統的嵌入課程思政。做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多樣的教學手段,學中做等多種措施并舉,改變重智輕德的評價標準。
1.優化教學設計體現課程思政實效
教師教學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影響的過程,教師不能只做教書匠,還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的領路人。在課前環節,教師需要精心準備史料,視頻等教學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歷史,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整合相關知識,適當引入熱點社會話題和行業動態,激發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課中環節,教師的授課方式,遵循學生為主體原則,平等討論交流相關問題,教師以豐富的歷史底蘊幫助學生建立起文化自信。教師在課上進行知識的講解時,使學生明白學習導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當今的旅游已經成為人們增長見識、豐富閱歷的主要途徑,人們出游除了消遣,還想通過旅游活動增長見識,獲取教益,所以一個導游的知識儲備量,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往往成為衡量講解水平的金標準。一名優秀的導游應當具有較全面的知識體系,掌握各種知識,這些知識是導游的看家本領,是導游講解的素材,對地區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和各種傳說故事更是了如指掌。這樣使游客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導游知識素養的體現。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素質,有了文化底蘊才能飽含深情的給予有溫度有情懷的講解。
教學方法上,結合導游基礎知識的相關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實施教學,實現育人目標。結合新聞熱點問題,行業企業模范人物事跡,講旅游專家、學者的故事,或請當地優秀旅游從業者進校講座等形式,樹立榜樣,學習工匠精神。減少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推送優秀讀物和資料,幫助拓展知識面,通過討論交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引導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團結合作意識。在布置任務環節,設置梯度問題難度,當遇到一時難以解決的難題時,鼓勵學生想辦法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磨煉抗挫能力。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情景模擬教學法也可以是思政教學的有力抓手,教師創設一個具體生動的場景,吸引學生體驗,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鍛煉技能,培養職業素養。例如在介紹中國菜系知識時,可以創設游客到旅游餐廳就餐的情景,學生扮演餐廳服務員角色,對游客進行上菜并介紹菜肴的服務,在介紹菜名菜肴的過程中,即鍛煉了講解的技能又使學生體會到中國菜系的博大精深,即做到了服務人員的熱情待客,禮貌細致又宣傳了家鄉,增進了對家鄉的熱愛。再例如,在講授中國文物特產內容時,可創設游客到旅游購物商店購買紀念品,作為導游或購物商店的銷售人員應當如何介紹,請學生扮演角色并進行情境模擬練習,通過練習將從業人員誠實善良的職業道德,不得有不實宣傳或強迫消費行為的遵紀守法意識傳遞給學生。
在課后教學環節,通常布置以實踐為主的作業,并強調小組合作。例如,以小組為單位,選取本地區的古建筑,進行參觀并搜集整理資料,拍攝照片收集素材,集體制作PPT,進行小組課堂作業匯報。明確分工,講解要有創新和小組風格。再比如,以鍛煉學生講解能力為主的任務,錄制一段導游講解詞,選取的內容是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內容。通過錄制講解視頻,豐富語言知識,同時注重服務的儀態儀容,體現從業素質。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做市場調研,做景區、博物館等志愿講解員等,在實踐鍛煉中提升技能,培養社會責任感,做文化文明的傳播使者。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做好職業生涯設計,為自主創業打下基礎。
2.“課程思政”推動考核評價多元化
考核評價既是對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情況的總結,也是對自我認知的反思,對今后的學習和改進有著重要的意義。課程思政在考核評價環節使評價更系統全面,更能發揮出考核評價的積極作用,對課程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在課程思政的推動下,結合導游基礎知識這門課程,著重考核學生職業素養、社會責任、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敬業樂業和為人民服務的職業情操?;谶@樣的評價原則,實現對學生的評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單一的教師評價到企業參與評價相結合的綜合素質的考量。
結語
導游基礎知識作為旅游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具有現實意義。讓我們把提升自身修養和培養旅游行業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己任,為社會輸送更多不僅專業素質水平高,更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的旅游從業者而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唐欣然,“課程思政”理念下導游業務課程教學改革[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年23期.
[2]曾榮,論課程思政在《旅游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的運用[J],知識經濟,2019年12期.
[3]崔廣彬、鄭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以“旅游資源學”課程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年7期.
項目編號:本文系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學??蒲姓n題項目,課題編號:NX20015。課題名稱:《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究。
作者簡介:王園,女,漢族,籍貫:河北省,生于:1981-02,工作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學校,單位省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單位郵編:750001,職稱:講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教育研究,導游服務教學改革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