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生輝
摘要: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正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家長過高的期望以及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和升學的壓力等,導致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產生了不良的心理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緊張并且敏感的狀態,因此影響了他們的健康身心發展,導致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成為普遍現象?;诖?,本文將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舉措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
1 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由于國家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才市場的需求量變得越來越大,只有提高人才的綜合素養,才能打造出一個更美好、更優秀的國家。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具備健康心理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時也能看出,高素質的人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主要需求。學校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他們在心理上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首先是心理發展呈現出可變特征,初中生的生長環境存在差異,因此生理、心理也有明顯的不同。從初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現狀來看,人格和心理特征并不相同,導致可變性出現的原因較多,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均在內。其次是心理發展呈現出矛盾特征。初中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此時其生理出現明顯變化,這就導致矛盾出現,比方說成人心理、幼稚行為間存在的矛盾等。學生在進入初中后,身體發育速度明顯加快,然而心理卻并不是十分成熟,兩者不夠協調,會導致心理層面出現各種矛盾,如果情況嚴重的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成長,行為也會出現偏差,甚至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所以,若想使問題能順利解決,初中教師必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舉措
2.1 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讓課堂為學生服務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并不相同。教師應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確立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使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有所收獲。
2.2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對于初中生而言,家庭教育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習慣,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家庭教育占據著主導地位,學校教育無法取代家庭教育。所以,家長在家里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以及言行舉止,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形象。打造溫馨并且健康的家庭環境,在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也要時時刻觀察他們心理上的變化。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不斷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同時還要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并且尊重孩子以及認可孩子,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建立完善的人格以及擁有健康的心理。
2.3 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
班級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對班級環境的創設加以重視。教師必須將個人的言行舉止予以規范,對學生起示范引領作用,并促使學生對自身的行為加以約束,加強自我管理。此外,教師要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營造出適宜的環境,使教學更具趣味性,使學生能更積極地投入學習中。相信在師生努力下,班級環境會越來越好,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及品質,讓學生從易于抑郁和焦慮的狀態中走出來,取得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2.4 善于挖掘教師自身的資源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同樣,教師也具有個體差異。那么,教師不妨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和特長,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筆者會發揮自己善于觀察、性情隨和、情感豐富的特點,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課堂變得更有活力,更加吸引學生。
2.5 增設心理健康課程
國內不少的初中學校沒有設置心理健康學科,這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產生的影響較大,需要改變這種情況。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將心理健康課程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可以使學生對個人心理的實際狀況予以準確判斷,進而利用專業知識將不良情緒予以消除,如此,可保證學習壓力、生活壓力等能切實消除,心理疏導目標能切實達成。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個人的心理素質會有大幅提高,這樣一來,可保證學生擁有更強的自我疏導能力。學校必須認識到心理健康課程的價值所在,增設心理健康課程,使課程設置呈現出系統性,確保學生能熟練運用心理疏導方法,身心發展更為穩健。
2.6 開展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
通過集體活動可以使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切實消除,而且對學生身心發展可起到促進作用。學校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況有切實的了解,進而組織集體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并和他人良好交流,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明顯的提升,讓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能保持良好心態,并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當學生能形成集體榮譽感后就會主動和他人交往,相互間就可構建起良好的友誼,這對學生身心成長也能起到推動作用。
2.7 觀察并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
現代社會是提倡張揚個性的社會,教師只有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在主題為“調整心態,永不言棄”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為了激勵學生,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筆者安排了一個名為“預錄取”的活動,請學生走上講臺宣讀自己的“錄取通知書”。學生開始還有所顧慮,在筆者的鼓勵下,終于有一個同學走上講臺,大聲讀出了自己理想的學校。讀完后,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在一整堂課上,有將近20位學生進行了宣讀。雖然這只是一個模擬的錄取現場,是學生心中的一個美好愿望,但是筆者知道,通過參與這堂課的活動,學生心中開始充滿希望,面對未來時也更有努力的方向。在課堂最后,筆者告訴學生,不單是在初三的最后階段,在人生的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3 結束語
學校要不斷地加大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在各個學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如此,學校以及家長之間需要配合,盡可能地為學生打造一個舒適、輕松的學習氛圍及環境,從而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高度重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方面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以及質量,另一方面是為了推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家彬.淺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考試周刊,2021(68):7-9.
[2]馬麗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及實踐探究[J].知識文庫,2021(16):121-123.
[3]常彥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誤區及對策[J].家長,2021(24):4-5.
15425005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