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紅波
(河西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甘肅張掖 734000)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以文化帶旅游、旅游促文化的過程,體現了旅游的文化化和文化的旅游化[1]。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不僅為旅游產業提供了發展動力和價值引領,更為旅游產業提供了豐富的產業資源和內容產品[2]。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過程中,人才是第一要素。文化和旅游融合需要既懂文化專業知識又懂旅游專業知識,既懂文化管理又懂旅游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但受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和制約,文化和旅游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囿于單向思維和行業藩籬,難以產生雙向介入與相互借勢的人才效應,已經相對滯后于其他行業的創新與發展,這是當下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亟待正視的現實問題[3]。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的前提和基礎,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范式化的結構狀態和運行機制[4]。人才培養模式必須以先進的教育思想與行業需求為指引,而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統領整個培養過程。人才培養模式應較為穩定,它是培養經驗積累的過程,但也應具有發展性和修正功能,應該隨著教育理念、院校定位和行業需求進行修正和完善。因此,在新時代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傳統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所以應及時調整文旅融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優化課程體系等途徑通過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符合時代文旅產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018年2月,甘肅省結合自身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和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旅游強省戰略,同時明確提出將文化旅游業作為甘肅省“十大生態產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奠定了文化旅游業在甘肅省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首位產業地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甘肅省接待國內外旅游游客為3.74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 680 億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較上年分別增長22.5%和30.0%[5],甘肅省文化旅游產業勢頭強勁,文化旅游產業融合業態和產品體量已經占到全省總業態、總產量的80.0%左右,文化和旅游產業成為甘肅省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6]。
2019年,甘肅省提出文化旅游產業應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開發型轉變,從觀光消費型向綜合效益型轉變,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同時伴隨著文旅融合程度的不斷加深,旅游演藝、主題公園、旅游文創、文旅小鎮、旅游度假區、夜間旅游、紅色旅游、博物館旅游、研學旅游、康養旅游和特色民宿等文旅融合新業態不斷出現,文旅融合發展對旅游人才培養及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產業對于經營管理、創意策劃、規劃設計、技術創新各類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更加趨向于跨領域、跨專業、復合型和創新型等方向[7]。這勢必要求培養一批素質好、能力強的文旅創新創意人才和懂經營、會管理的文旅運營管理人才,促使文旅融合人才供給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需要從不平衡向平衡轉變。但目前高素質文化旅游專業人才供給明顯不足,尤其是在新時代文旅融合背景下,那些既懂文化專業知識又懂旅游專業知識,既懂文化管理又懂旅游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表現出“剛性”缺口,甘肅省文化旅游融合人才供給水平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需求不匹配,文旅融合人才有效供給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阻礙了甘肅文化旅游強省戰略的快速推進。
從歷史角度來看,甘肅省旅游產業發展以文化旅游為主,培養旅游人才主要為滿足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因而甘肅省在培養文化旅游人才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但隨著2018年3月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合并,文旅融合成為趨勢和潮流,新時代文旅融合為文化旅游產業賦予了新內涵,文旅融合新業態的不斷創新使得傳統文化旅游人才已不能很好滿足新時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文旅融合對甘肅省旅游人才培養形成新的挑戰。
(1)亟待調整文旅融合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最新版旅游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現有的培養目標未將文旅融合對旅游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納入其中,未體現文化產業理論、文化創意理論和數字技術等相關技能和知識在旅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不利于為文旅融合新業態培養創意、經營和管理人才,所以亟待對甘肅省文旅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
(2)亟待優化文旅融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按照旅游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旅游專業課程體系仍由通識課程、經管類和數理類為核心的基礎課程、“4+X” 為核心課程的專業課程3 部分組成,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未明確是否應該開設文化資源類、文化經濟類和文化產業經營開發類等課程。目前西北師范大學和河西學院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了地方文化資源類課程,效果較好。但在文化旅游強省戰略下僅開設文化資源類課程已不能滿足文旅融合產業發展的需要,同時現有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也較少圍繞旅游演藝、文旅小鎮、旅游文創、旅游度假區、主題公園、紅色旅游、研學旅游、特色民宿等文旅融合新業態設置相關課程,導致文旅融合人才培養較為滯后,亟待對文旅融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3)亟待拓展文旅融合人才實訓實踐基地。
甘肅省旅游人才實踐培養基地主要集中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區等方面。但隨著文旅融合新業態的出現,旅游演藝、文旅小鎮、旅游文創、主題公園、研學旅游等項目和產品開發設計需要更多文化旅游創新創意人才和數字科技人才,現有的實訓實踐基地已不能完全滿足文旅融合人才實訓實踐的需要,因而亟待拓展文旅融合人才實訓實踐基地。
(4)亟待提升文旅融合人才創新創業能力。
按照旅游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建議在專業選修課中增加旅游創意策劃、旅游電子商務、旅游項目策劃和旅游形象推廣等課程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但目前甘肅省在文旅融合人才培養過程存在著相關課程開設不全面,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結合不緊密等問題。特別是近年來甘肅省文旅融合項目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中獲獎較少,大學生文旅融合創新創業能力亟待提升
(5)亟待建設文旅融合“雙師型”師資隊伍。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文旅融合人才培養需要大量文旅融合“雙師型”教師。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教師們具有的傳統旅行社、酒店和景區的行業經驗已不能有效指導文旅融合人才培養,對于文旅融合新業態知識和經驗的欠缺不僅降低了教學質量,同時也不利于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所以亟待培養文旅融合高素質教師,建設一支文旅融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刻不容緩。
在甘肅省文化旅游強省戰略下,培養新時代文旅融合人才是甘肅省旅游產業提質增效、融合發展和綠色崛起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甘肅省文化旅游產業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開發型轉變的重要前提。因此,為了更好滿足甘肅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對文旅融合人才提出的新挑戰和新目標,以及甘肅省文旅融合人才培養面臨的新挑戰,亟待創新文旅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方案[8],所以該文分別從調整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出版專業教材、改革教材教法、拓展實踐基地、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和打造雙師隊伍7 個方面創新文旅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甘肅文化旅游強省發展需要。
(1)調整文旅融合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引領作用。在甘肅文化旅游強省和新時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在旅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基礎上融入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構建符合甘肅省文旅融合發展需求的文化旅游事業和文化旅游產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體系。新的培養目標以文旅融合課程體系優化、拓寬實踐基地、出版特色教材、改革教學方法、培養雙創能力和打造雙師隊伍為支撐,使學生掌握現代旅游管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國際文化旅游視野、旅游管理能力、旅游服務能力、數字科技能力、文化創意能力和文化旅游創新創業能力,為我國新時代文化旅游產業和文化旅游事業快速發展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
(2)優化文旅融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文旅融合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支撐。依據旅游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甘肅省文旅融合人才培養目標,應在文旅融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增加文化資源類和文化產業管理運營類課程,同時圍繞文旅融合新業態開設旅游演藝、文旅小鎮、研學旅游和特色民宿等課程,另外,應該適當增加智慧旅游和旅游信息化等課程。具體而言,結合甘肅文旅融合人才供給現狀和基礎,在文旅融合人才培養方案的必修課程開設甘肅史地,在專業選修課設置文旅融合創新模塊,具體開設旅游文化創意與策劃、文化產業項目策劃與管理、文化旅游與世界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旅游投資與管理、旅游文化學、旅游電子商務、民族旅游概論等課程,供學生選修,在第8 學期開設地方史專題、旅游文學作品賞析、敦煌學概論等課程,全面將文化資源類、文化產業管理運營、創新創意類和智慧旅游類課程融入旅游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另外,結合文旅融合新業態成熟度逐步在選修課開設旅游演藝、研學旅游等課程,培養適合甘肅省文旅融合產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3)出版文旅融合人才培養專業教材。
文旅融合對旅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在創新文旅融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優化課程體系基礎上,尋求滿足培養人才所需教材是關鍵。首先,應圍繞甘肅省區域文化特征出版文化資源類和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類教材,具體而言,甘肅應結合區域文化特征積極出版敦煌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始祖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類教材,同時也應圍繞甘肅文化資源利用現狀出版敦煌遺產旅游、絲路文化旅游、甘肅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類教材,以便學生積累歷史文化知識和掌握甘肅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和資源開發規律。其次,甘肅省應結合國內外典型案例加強文旅融合新業態相關教材建設,加大旅游演藝理論與實踐、文旅小鎮建設、旅游度假區經營管理、旅游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管理、文化旅游項目策劃與營銷、研學旅游理論與實踐、紅色旅游、智慧旅游等教材的出版力度,使學生通過教材盡快掌握文旅融合前沿理論和知識,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甘肅省文旅融合人才培養。
(4)改革文旅融合人才培養教學方法。
由于文旅融合豐富了旅游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和范疇,對原有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革很有必要。文旅融合類課程教學應主動減少教師講授,建議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9]。由于文化的內涵和外延較為豐富,一般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充分閱讀相關資料和熟悉文創案例,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和互動來引導學生思考,進而掌握文化知識和文旅融合規律;同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文旅項目和產品的創意和創新能力。任務驅動法則適用于具體的任務,教師首先提出文旅融合新業態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完成的任務,然后由學生執行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引導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拓展文旅融合人才培養實踐基地。
為了滿足甘肅文化旅游強省戰略對文旅融合人才創新創意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的需要,甘肅省各高校應積極爭取校內支持和與校外文旅企事業單位合作。校內方面,應以文旅融合為出發點增加或完善文化旅游產品創意與開發、文化演藝經營管理、文化旅游商品設計、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管理內容,構建符合甘肅省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實際的校內實訓實踐平臺。同時應結合敦煌文博會、蘭州國家級創意文化產業園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西走廊國家遺產線路等省內重大節會和文旅項目,將相關文化旅游企事業單位納入平臺建設范疇,與旅游演藝、文旅小鎮、旅游度假區、主題公園、研學旅游、紅色旅游等文旅融合新業態經營主體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崗位見習、社會實踐等方式提升其對文旅融合新業態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文化創意能力。
(6)培養文旅融合人才創新創業能力。
為了滿足培養文化旅游人才創新創業能力要求,應從理論基礎和實踐訓練2 個方面著手。首先,應在創新創業教育類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中開設創新創業基礎、旅游電子商務、旅游投資與管理、文化旅游創新創業技能訓練、創新思維和創業教育、文化旅游市場調研與預測等創新創業理論系列課程,通過全面系統的“雙創”課堂教育,使學生具備基礎的“雙創”知識和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才能,為創業模擬和實戰打好基礎[10];其次,應積極申報國家級或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積極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 大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和“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各類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最后,應充分發揮甘肅各高校眾創空間或創新創業基地的指導和孵化作用,引導學生入駐基地孵化有前景的創新創業項目,全面系統地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實戰操作能力。
(7)建設文旅融合人才培養雙師隊伍。
隨著文旅融合和數字科技在旅游產業運用的不斷深入,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所具有的酒店、旅行社和景區管理專業知識和經驗已不能有效指導實踐,亟待更新知識體系和積累文旅融合新業態經營管理經驗。因此,甘肅省各高校應鼓勵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全國旅游院校師資培訓班,教師應結合自己所授課程有針對性選擇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等師資培訓班,通過接觸文旅融合研究前沿和拓展專業信息來源渠道,持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同時,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應積極參與文化旅游產業實踐,走進文化旅游企業調研與交流、參加文化旅游企業生產與服務實踐,以及赴文化旅游企業掛職鍛煉等途徑來增加文旅融合知識和經驗,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專業教師向“雙師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