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費 嫦,李樹平,陳玲群,劉娟娟,胡 榮,米 華,慕 穎
(湖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與檢驗醫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疫情期間,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我校決定2020年上學期主要采用線上教學方式。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教學團隊積極行動,群策群力,根據課程特點和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情況,結合我院學生線上學習的條件,于2020年3月2日開始全面推進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線上理論和實驗教學。
臨床血液學檢驗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三年級第2學期(實習前1個學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也是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血液系統疾病的臨床檢驗能力。本課程實踐性較強,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1]。為保障實習的順利開展,疫情期間必須進行線上理論和實驗教學。
本課程前期已經基本建成了包含全部內容的在線課程,制作了常見血液病的數字全景標本片庫[2],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和運行,有較好的課程建設基礎。然而本次全程線上教學特別是直播,與之前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所以不能照搬傳統教學模式。
同時為了確定線上教學的形式,我們對學生線上學習的硬件進行調查,發現學生使用電腦、平板和手機進行線上學習的比例分別為40%、22%和38%。手機不利于線上學習,因為課程數字標本片軟件無法使用,這給線上教學特別是形態學實驗教學帶來一定困難。
我校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為超星爾雅平臺,依托平臺建立了在線課程,包括微課、練習和討論資源。課程的形態學資源建設依托“夢之路”醫學檢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我們將2017級全體學生的信息導入以上兩個平臺,并進行分組。同時,通過對比各直播平臺的網絡穩定性、教學過程管理方式和是否具備回放功能,最終選擇釘釘作為直播平臺、QQ作為資源共享和發布平臺。課程教學采用超星爾雅平臺在線學習+釘釘直播+QQ平臺發布資源+答疑等多種方式。在線上教學開始前,我們組織課程全體教師進行了各平臺的使用和管理培訓,提高線上教學能力。此外,我們建立了本專業各班級的釘釘群、QQ教學輔導群,每個班級都分配了指導教師,并制作了微課,主要介紹本課程線上教學流程、學習要求、考核方式和各平臺的使用方法等。
首先,教學團隊將制作的微課、PPT、圖片和練習題上傳到課程平臺,按照授課計劃定時開放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在討論模塊組織討論,收集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直播前,利用課程平臺進行本周內容測試,了解自主學習效果和知識掌握程度。直播時,教師對本周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對學生的集中疑問進行解答,對掌握得不好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同時留出10分鐘左右時間進行直播答疑和連線互動。直播后,在課程平臺發布本周作業和練習題,以強化教學效果。
根據內容性質的不同將本課程實驗分為形態學實驗和操作性實驗[3]。針對形態學實驗我們建立了虛擬形態學資源庫,但由于近4成學生使用手機進行線上學習,而手機端不方便使用虛擬形態學資源庫。為保證實驗教學效果,我們制作了形態學實驗微課,并將數字全景標本片數據包和相應的瀏覽軟件發到QQ群,利用瀏覽軟件將全景標本轉存為JPGE格式的圖片共享給使用手機的學生。同時學生自主書寫實驗報告,通過超星爾雅平臺的作業功能提交給教師批改。針對操作性實驗我們拍攝操作微課,課前利用超星爾雅平臺開放,讓學生自主學習。直播時主要對典型實驗內容進行總結,對操作性實驗分析和注意事項進行說明,并對實驗報告進行評價,同時留出10分鐘左右時間進行直播答疑和連線互動。
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文獻查閱能力、創新思維、團隊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們開展了小組學習和病例診斷在線討論課[4]。對于授課內容中的新知識和新進展,采用小組學習方式。課前2周確定討論主題,3~4名學生為一組,查閱文獻,制作課堂討論PPT,采用釘釘會議形式開展線上討論。首先小組代表進行匯報,并進行課堂自由討論,教師總結,學生代表和教師利用超星爾雅平臺的評分功能對各組討論情況進行評分。對于形態學實驗內容開展病例診斷在線討論,課前1周將血液病病例資料和全景標本片共享到QQ群,學生按照實驗分組進行病例資料分析和數字標本檢驗。小組討論后,形成診斷意見并書寫細胞形態學診斷報告,采用釘釘會議形式開展線上病例診斷討論,教師進行總結。
初期,由于開展線上教學的課程門數少,學生新鮮感強,學習積極性高,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但是隨著線上教學常態化,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降低,因此我們對線上教學進行全方位監控和管理。首先,制定線上教學學業成績評分標準,包括線上課程學習情況、直播觀看和參與情況、教學活動參與情況和期末考核成績。其中線上課程學習情況包括微課學習、作業成績(含實驗報告)、討論參與度、點擊量和階段測試,直播觀看和參與情況包括直播簽到、直播或回看時長、直播參與回答問題情況,教學活動參與情況包括小組學習和病例診斷在線討論評分,期末考核包括線上理論考核和形態學實驗考核兩部分。通過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學業成績評價形式,促進課程教學過程的管理[5]。同時,常態化開展課前自主學習測試,每2周開展階段性測試,并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的討論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另外,我們邀請各班學委組成課程助教團隊,協助教學團隊督促各班學生按時完成每周的學習任務,同時協助授課教師進行課堂簽到打卡和管理。
臨床血液學檢驗線上教學開展有近3個月時間,理論和實驗教學已經完成過半,教學團隊教師從剛開始的有一點緊張甚至有一些抱怨,慢慢變得比較適應、比較從容,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從開始感到新鮮到線上教學常態化,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從前期階段性理論和實驗考核成績來看,與往屆相比差距不明顯。但專業課程進行純線上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值得后期進行總結和反思。
線上教學不能將傳統線下教學方式簡單地復制到線上,如果仍采用灌輸式講授方式,由于缺少教師對教學現場的把控,學生很難全程投入聽課,無法保證線上教學效果。線上教學更加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課時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從“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從傳統“教了什么”到更加注重學生“學到了什么”,從單純的知識傳遞向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培養轉變。
線上教學的推進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課程資源,利用平臺大數據的優勢,將線上直播和在線課程建設、開放運行有機結合。課程前期和疫情期間我們進行了在線課程建設,制作了涵蓋課程主要內容的微課和練習題、常見血液病的數字全景標本片,同時積極推進教學資源的運行和管理,這是線上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
全程線上教學可能會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差異,導致教學效果差距逐漸拉大。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充分利用在線資源的優勢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線上教學會更方便他們逃避學習,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因此,線上教學更應該加強對學習過程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平臺的大數據統計、直播觀看和回放觀看時長統計、簽到和打卡等功能進行教學過程管理。同時,由于線上教學的特殊性,可以采用任務驅動過程管理方式,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在線作業、可多次提交作業以最高成績記錄,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020年6月中下旬,我院畢業年級和即將進行實習的學生返校復課,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純線上教學也隨之結束。學生返校復課后,課程團隊用1個月左右時間積極開展實驗教學,補齊技能操作訓練和形態學辨認訓練短板,保證課程教學質量。我院臨床血液學檢驗線上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是全體教師努力的結果,在此將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給全國同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