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燕
(湖北省棗陽市第四實驗小學 湖北 襄陽 441200)
數學課程新標提出,數學教學需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發展。以往傳統的數學教學只是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學積極性不高。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滲透,“微課”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能夠讓原本枯燥的教學變得生動靈活起來,通常以“微視頻”的形式出現。簡單的說,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融入,教師需要根據學科知識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來將內容劃分為小知識點,然后加入圖文、音像等要素,使其成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資源。“微課”可以被運用于課前、課中、課后,時間短、容量小、內容精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而關于怎樣合理利用“微課”,讓微課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是需要不斷探索思考的,本次便以“立體圖形”教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研究探索小學數學微課實踐。
2.1 課前。
在上課前,教師將“立體圖形”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在制作微課前,先制作PPT,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梳理教學思路,一氣呵成完成。微課使用的PPT并不像之前傳統教學一般,而需要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判斷那些知識適合使用微課,系統整合。
微課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中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知識點,以立體圖形模擬的方式來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明確了解長方體、正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相交處的邊是什么,相交處的點是什么。微課視頻動態操作,來直觀展示給學生了解其組成,讓其深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從而為后續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學習做鋪墊。教師將微課上傳至班級群,由學生自由下載觀看,并將觀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反饋給教師。
2.2 課中。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微課教學片斷
教師:(播放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大家可以看出,桌子、窗戶、國旗、紙盒、鼠標墊等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物。這些事物也和我們今天要上的內容息息相關。大家在課前都觀看了微課視頻么?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嗎?
生: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師將題目寫在黑板上)
教師:(展示PPT,播放微課視頻)大家看完微課后,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認識呢?
生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的,有六個面組成。
教師:看來大家都認真看了視頻。下面我們再來看一段動畫(展示動畫)
動畫流程為:

教師:大家請拿起手邊的學具,我們來完整研究下長方體的特征。
(教師先拿起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幾個不同觀察角度的學生回答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接著,教師再讓學生在草稿上畫上長方體,看不見的棱用虛線表示,學生畫畫的時候能發現最前面的是長方形,其他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量一量長方體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明確其分別為長、寬、高。)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研究下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給學生展示一個動態軟件繪制的長方體,將其長邊縮短,使其長、寬、高相等,學生便發現了當長方體的長、寬、高相等,六個面就會變成正方形,長方體也就變成了正方體。接著,教師再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正方體學具進行觀察,比照長方體來研究正方體。在學生總結歸納后,教師以PPT展示正方體的特征為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條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教師:(微課視頻播放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對比)請大家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分別提出自己的觀點,碰撞思維,然后將結論進行歸納。
生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在于,面、棱、頂點的數量都相同。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長方體的形狀、面積和棱的長度這些都不同于正方體。
生2: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大家說的很好(微課PPT展示集合圖)

2.3 課后。
課后,教師將關于課后練習的微課資料發送到群里,讓學生課后通過練習來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其中的練習包括:
(1)根據視頻展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來分別寫下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2)還有根據視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展示,來進行填空。

(1)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高是( )厘米。12條棱長的和是( )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 )分米。
(3)一些關于概念的判斷題,正確的打勾,錯誤的打×。如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等等。
課后練習以微課視頻為主導,讓學生在動態靈活展示的練習中思考,提高自主分析學習能力,并加深知識印象。
3.1 評析。
小學數學微課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其一,要立足教材,結合生活,來引導學生直觀了解本節課要學的內容,燃起學習興趣。所以案例中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先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物品微課視頻,就是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其二,要圍繞微課開展課堂分析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立體圖形”的教學是十分適用微課這一手段的,通過微課動態視頻、圖片展示,能讓學生直觀認識到立體圖形的結構,然后逐個理解知識難點、重點,充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其三,化抽象為具體,強化學生動手能力。教師除了利用微課吸引學生注意,靈活課堂外,還需讓學生根據實際的立體學具進行觸摸觀察,并親自動手畫一畫,如此,對知識的理解能更加深入。學生在思考、動手的過程中,興趣會成為最好的老師,提升學生探究數學的積極性。
3.2 反思。
當然,本次教學也存在不足之處,如開始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只是單單播放了一些視頻、圖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也有許多長方體和正方體,由此引出新課內容。但是在后續教學中,并沒有過多和生活相聯系,過程較單一,且練習的設計也不夠趣味性。針對這些問題,還需要深入思考,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微課來進行精心巧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