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偉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思政部,江西 南昌 330034)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黨的誕生,更不能忘記偉大的“紅船精神”。“紅船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理想追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偉大胸懷和寶貴品質。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為國家精神內核的“人民有信仰”,正是來自價值觀的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這精辟論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精神之間的關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實質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重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習近平同志曾強調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作為中國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紅船精神”,蘊含了無限豐富寶貴的政治營養和紅色基因。運用“紅船精神”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弘揚偉大的“紅船精神”,需要不斷賦予“紅船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教育廣大青年學生要積極學習首創、奮斗和奉獻的寶貴精神品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奮斗。
青年時期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正如習近平同志考察北京大學時所講:“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2]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明確指出了價值觀教育將會影響青年學子的一生,也會影響國家、民族的前途和長遠發展。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自覺抵制錯誤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的十分重要的任務。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切實把以“紅船精神”為代表的紅色基因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過程,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紅船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從文化基因來說,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從革命精神來說,它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從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來說,它是黨的先進性之源;從價值觀來說,“紅船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源同質同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幾乎都可以在“紅船精神”中找到基本元素和參照。首創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動力,奮斗精神是實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途徑,奉獻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寄托。[3]在當代中國,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依托思政課這一重要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與“紅船精神”內涵有機融合起來進行講授。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內容,有的部分講的是人生觀和人生價值問題,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是一個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以正確的人生觀和人生價值為基本理論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的部分講的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問題,闡述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理論和價值導向,以及對人們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工作職業中道德行為的具體要求,集中對學生進行道德觀的教育。因此,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過程中,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紅色基因教育,把以“紅船精神”為代表的紅色精神文化作為統領教材的一條主線,并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各部分教學內容中,圍繞愛國主義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教學,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學習的“獲得感”。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貫穿和滲透政治原則性,同時要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使其更加通俗化和生活化。為了提高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要用“紅船精神”引領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過程,緊扣社會現實問題和人生的困境問題,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4]大學生要想做大事,關鍵看有沒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人生迷茫,缺乏精氣神。當前,有些大學生雖然有崇高的理想,但是缺乏奮斗的精神,沒有付出行動;有些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沒有與民族振興和奉獻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僅僅停留在個人發展層面。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紅船精神”作為指引,根據不同學科專業針對性地選出一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作為踐行“紅船精神”的優秀案例,如可以向全體學生介紹方志敏、楊靖宇、左權、江竹筠等革命烈士的犧牲奉獻精神;航空航天專業可以介紹錢學森、楊利偉,數學專業介紹華羅庚、陳景潤,農業領域介紹袁隆平,醫學專業介紹屠呦呦,土木工程專業介紹茅以升等科學骨干的首創和擔當精神。通過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使學生思想受到震撼,呼喚內心的情感,心靈得到洗禮,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擔當,努力使自己成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理想信念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必須充分地運用好理想信念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理想信念的認識,在教育活動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理想信念教學的基礎,把“紅船精神”融入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紅船精神”的內容,使他們了解黨的誕生,了解黨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黨的使命就是為民族謀復興,正是因為有了“初心”,我們的社會才充滿了溫情,社會是如此的美好。例如,學習“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課時,就會學習到對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方面的論述,在講解過程中,就需要引入黨在發展歷程中一直把維護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為之努力奮斗的內容。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是共產黨人的使命也是當代大學生要肩負的重任,我們可以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各類關系的講解上,如社會與個體,國家與個體。就國家與個體而言,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滿。有國才有家,有著繁榮富饒的國家,個人才會有美好的未來。作為大學生,他們都是民族復興的一分子,也理應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個體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但是個體的發展又需要社會。個體的發展需要基于社會的客觀物質基礎,同時,其發展也受到社會客觀條件的限制,所以,個體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是共同發展的關系。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僅僅依靠理論課堂教學讓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不僅時間是有限的,而且短時間內不能進行充分的思想交流,教師對于學生的思想認識不能完全掌握,也就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教育。運用新媒體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活動,可以保障課后學生有更多時間和老師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以便老師及時給予指導。教師可以推薦“紅色文化”相關書籍的內容,并把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加入網絡平臺,隨時讓學生觀看學習,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平臺來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他們是同齡人,在思想交流中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媒體環境下,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網絡等新媒體技術手段進行雙向交流。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合理地使用新媒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新媒體教學實驗。一是通過思政課微信公眾號發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要點、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和書籍視頻資料,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學習;二是通過思政課教學微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回應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探討國際國內重大時事新聞,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三是通過思政課教學博客發表政治考研信息資料,為廣大考研學生提供復習指導和知識點講解。總而言之,思政課教師就是要積極搭建與學生及時溝通交流的教學平臺,通過新媒體的技術平臺,讓我們一直陪伴在學生身邊,對他們進行正確的理論指導和人生指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為開放式的、全天候的、靈活高效的教育。
新媒體的運用可以改變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傳統做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微博、微信、博客等交流平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微信開展課下線上教學,補充課堂教學時間和內容的不足。可以向學生推送紅色歷史人物、事跡,如中共“一大”代表蘇維埃中央政府工農檢查部部長何叔衡,堅持原則,執法如山,被群眾譽為“蘇區包公”。他在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守蘇區,被敵包圍,跳崖犧牲,實踐了生前“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只要求大學生了解其內容或者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這僅屬于理論層面的認識。只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實現學習效果的飛躍,才能把理論的知識內化為情感,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實踐課程中,將社會實踐擺在學生教育的重要位置,使實踐活動能與大學生志愿服務以及提升個人能力水平有機融合進行,讓學生在服務社會以及實踐的過程中感受自我愉悅和滿足,不僅陶冶情操、提升境界,還可以培養大公無私、樂于奉獻的責任感。首先,組織學生參加有關奉獻社會的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例如開展服務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到社會福利機構為相關人群提供幫助,去服務百姓、奉獻社會。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將自己所學應用到社會中去,將相關的技術等在鄉村進行宣傳應用,推動鄉村文化、衛生等的發展。通過深入基層,讓大學生了解農村的情況,汲取智慧、施展才華,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在實踐中磨煉自己,在實踐中領悟我們的理想信念。其次,鼓勵學生參加西部志愿者計劃,通過在西部地區基層一線的實踐,加深他們對于我國國情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基本面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同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西部地區正需要意氣風發的大學生用他們的豐富知識、過硬的本領推動西部大發展。另外,鼓勵學生去參軍,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需要文化程度高、技術性強的軍人。高校大學生是知識文化水平高的群體,他們可以把投身到火熱的軍營中去成長成才,為我國國家安全,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后鼓勵學生去支教,通過這一過程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遞給渴望學習的孩子,同時也為他們指明方向,播撒愛的種子。
“一線課堂”實踐教學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個人素質并外化為積極的人生行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增長見識、面對現實、鍛煉毅力,增強集體意識,激發愛國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會做人做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了解、把握黨領導中國建設發展的重大成就,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和現狀,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強化對“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認識,讓大學生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中成長成才、建功立業。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教學,精心安排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活動,組織紅色筑夢活動,赴紅色圣地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如江西井岡山、貴州遵義、陜西延安等。開展紅色歷史傳承教育,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地認識黨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使他們艱苦奮斗,堅定理想信念,能夠將自己的發展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通過紅色走訪活動,探訪“一大”會議遺址、嘉興紅船,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烈士陵園,探望訪談老黨員老紅軍,搜集紅色故事等,使學生將學習知識與社會實踐、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深入學習“紅船精神”,青年學生要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中獲取繼往開來的強勁動力,點燃信仰之光,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中不斷錘煉思想政治意識,強化擔當作為,激發干事創業熱情。青年學生要一以貫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保持內心之火,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新長征路上譜寫華美篇章。